琴声无边,乐韵悠扬

2017-06-08 16:24滕蓓
艺术评鉴 2017年7期
关键词:织体色彩情绪

滕蓓

摘要:音乐教师若能即兴巧妙地运用钢琴,必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从而活泼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你的音乐课,教师必定要考虑到儿童歌曲及儿童本身的特征与特点,尽自己所能给孩子营造和谐的氛围。用音乐的语言,抓住孩子们的耳朵,为学生的音乐表达增色。

关键词:即兴 音区 织体 情绪 色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115-03

陶行知认为,美育主要促进人的感性发展,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美育就不仅仅是情感教育,而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音乐课就是美育教育的一个平台,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使命。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尽自己所能给孩子营造和谐的氛围、做到知情意合一。

钢琴是乐器之王,在小学音乐课中,它无疑是最常见又最容易被充分利用的乐器。音乐教师若能巧妙利用钢琴,必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从而活泼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运用钢琴的形式多种多样:为歌曲的学习作音乐即兴伴奏、为欣赏的乐曲范奏或分解弹奏、教师和孩子们约定弹奏的旋律小片断(如上下课的琶音)、听音的练习、小朋友的钢琴汇报表演等等。其中最常见的便是上课过程中的即兴伴奏和演奏,运用若是巧妙,必定让你的课堂更有美感、更有意境。

“即兴”一词,通常是指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而仅凭着因某种特定事物的激发而产生的瞬间的感受与冲动,或只是根据临时创造性的随想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创造和表演的特殊形式。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为之伴奏的儿童歌曲一般篇幅不太长,音域也不宽,旋律、节奏较为简练。如果教师只用简单随便的态度进行伴奏,势必从歌曲内容到音乐风格,都不能充分反映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你的音乐课,教师必定要考虑到儿童歌曲及儿童本身的特征与特点,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使学生了解和热爱音乐文化。

为了利用钢琴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无穷魅力,笔者会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区变化

钢琴有88个琴键。自如地运用高音区与低音区,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奇的听觉反应,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形象的兴趣。

(一)高音区的运用

有时笔者会将旋律提高八度弹奏,使伴奏中的旋律声部更贴近演唱声部的实际音高;有时在为活泼类型的儿童歌曲配弹伴奏时,甚至可以尝试将旋律提高两个八度并以装饰性的方式奏出,如运用得当,可产生出明亮而华丽的伴奏效果。比如在教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时,笔者在前奏高音区用连续颤音与下行琶音以制造下雨的效果,给孩子们创设了雨中的意境与情景,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小雨之中,和着淅淅沥沥的雨点声演唱,从而更感兴趣学唱歌曲。又如在教唱《云》的过程中,笔者在高音区弹奏旋律,此时看到孩子们肢体随琴声不由自主地律动,小手仿佛学云儿和小雨点在空中飘舞,笔者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内心情感以宁静柔美的内向式倾诉过渡到了酣畅淋漓的外在性表现,给他们如何甜美的演唱歌曲带来了显著的帮助。

(二)低音区的运用

在表达体积庞大、笨重或走路缓慢的动物时,笔者通常会加入钢琴的低音效果。比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有大象、狮子的片段。钢琴的低音区音乐响起了,学生们跟着钢琴,时而变幻成笨重的大象,勾起长鼻轻摆身体,时而化作森林之王——狮子,站在小凳上,仰天一吼……再比如《走路》一歌,在学唱小乌龟走路这一句时,笔者将音区移低八度,孩子们顿时从声音、从表情、从动作都将走路缓慢沉重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高低音区的结合运用

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些特定的时候还需要将钢琴的高音和低音结合起来运用。比如,笔者为了在演唱前提示孩子不同的演唱状态会根据实际需要即兴在高音区或低音区来一段小短句,给他们以明确的提示,让他们提前进入情绪,把握好演唱的速度。

再如在欣赏世界名曲《加沃特舞曲》时,开头第一部分笔者要让学生哼唱主题旋律,它们是由几句对称的乐曲组成,由紧凑跳跃的八分音符和顿挫有力的四分音符一前一后,而笔者为了让学生感受四分音符的跳跃感,除了请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演,还运用钢琴的低音音区和高音音区间无比夸张的跳跃来形成活泼明快又略含幽默的色彩,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很开心轻松地心态中感受乐句的大跳,达成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将钢琴的高音区与低音区好好挖掘出来,你一定会有惊奇的收获。

二、织体变化

织体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在钢琴伴奏中它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和声伴奏的方式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

一次在教唱《彝家娃娃阿里里》时,笔者尝试进行了若干的织体变化,居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开始教唱时,笔者运用最简单的二拍子柱式和弦,此时的目的仅是让孩子们将歌曲唱准确。在他们基本掌握歌曲后,笔者变化了切分、快速的分解和弦、带附点的伴奏节奏、跳跃式分解琶音织体等等让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去随音乐起舞,自编自导表现民族舞蹈,同时让他们看着录像自己去阐述彝族小朋友的舞蹈特点。

通过实践,在课堂伴奏中,织体变化可以根据以下几种需要:

(一)根据音乐形象表现的需要,特别是为渲染某种意境,或是为刻画某一自然景物而设计造型性效果(如风声、水声)。比如《小小雨点》这首歌曲,利用右手高音区的颤音表现小雨点的音响效果,为学生营造学习歌曲的意境和氛围。

(二)根据听觉审美需要,为避免经常运用同一种织体造成音响上的单调,采用织体变化,可使音响较为丰富。比如《小宝宝睡着了》為让孩子们感受安静的音乐带来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用左手的琶音来让学生体验摇篮曲的特点和情绪、情感特征,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三)特定体裁、风格需要音乐形象与某一织体相联系,不同的舞曲体裁则与伴奏中采用不同的节奏性相联系。比如在伴奏《铃儿响叮当》的竖笛演奏曲中,笔者从柱式音型、到分解和弦、再到带有切分感的爵士风格,让孩子们体验不同感觉的音乐伴奏。

《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小学音乐要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通过让学生感知、聆听、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融合对音乐情感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中要用好钢琴,若能因地制宜地利用伴奏织体的变化来为学生的学习添砖加瓦。

三、情绪变化

一段精彩的即兴演奏是会让人激动不已而又久久回味的。除了一定的演奏技巧,要特别注意对比,音符的稠密、高低音的起伏、旋律线的清晰都会直接影响这段演奏的情绪,感染到你的听众——孩子们,要想感动孩子先得感动自己。

儿童歌曲大致可分为三类:进行曲风格、活泼类型和抒情类型。教师为其配弹即兴伴奏,要根据其歌曲类型采用相应的伴奏手法。

(一)进行曲常用的伴奏手法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对于节奏感很强的进行曲而言通常选用低音加柱式和弦,当然具体表现形式可因音乐内容与情绪不同而有所差别。在带旋律的伴奏织体中,旋律声部主要由右手奏出,且以复加双音或和弦为主要的旋律表现手法。另外,在乐句、乐段末尾出现长音或休止时,常以右手奏出附点节奏的“号角”式的柱式和弦作为补充,双手奏出反向进行的短音阶经过句也常常使用,并且有更强的推动力。比如《玩具进行曲》《芦笛》都可用类似的方法。

(二)活泼类儿童歌曲常用伴奏手法

如果歌曲很活泼欢快,笔者通常以断奏的带低音的柱式和弦或分解和弦为主要伴奏音型,并伴随着交替低音方式,旋律一般由右手奏出,装饰性的旋律表现手法可酌情使用,在旋律需要由较强的音量来表现时,可以以复加双音或和弦的方式奏出;另外,左右手短音阶在乐段连接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句末长音的处理可以用模仿或生动灵巧的插入句,比如《八只小鹅》《郊游》《请你唱个歌吧》等。

(三)抒情类儿童歌曲的伴奏手法

在抒情类儿童歌曲中,带低音的柱式和弦音型以及分解和弦音型最常被笔者使用,以柔和的连音奏法为主,单音、复加双音、附加和弦的旋律奏法也可使用;当旋律在低音声部奏出时,歌曲具有柔美宽广的音色特点,能与旋律在高声部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比如歌曲《红蜻蜓》《蒲公英》等都可以如此伴奏。

充分考虑了歌曲的情绪变化,教师可运用钢琴达到渲染乐曲韵味、烘托课堂气氛,调动一切因素去启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四、旋律变化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是欣赏音乐的入门钥匙。当我们捕捉到音乐的主旋律,能帮助我们欣赏、辨别和记住音乐。马克思说得好,“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质与属性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彩云追月》的学习正是从多方位让学生感受乐曲旋律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从而正确用歌声表达深切真挚的情感。整节课笔者追求“高山流水”般的意境,在一些装饰音的教唱上,笔者结合歌曲情感用钢琴的右手主旋律伴奏让学生模仿学习,提示他们旋律与歌词的紧密结合,唱好装饰音将歌曲情感再次升华。切分音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笔者运用左右手主旋律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拍打海浪节奏,让他们由浅入深的掌握切分节奏,不断加深印象、加强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也让他们感受乐曲的韵律,启发学生唱好切分音,从而更深切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最后的拓展环节笔者让学生欣赏笔者演奏的《彩云追月》的钢琴曲,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艺术作品能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再次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悠长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自豪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五、色彩变化

教师如果明白每个音符在调式中的主属作用及功能,熟悉他们各自的情绪和脾气,你就能跟他们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他们才会帮你说话。

在伴奏中,旋律的进行由于节奏变化、演唱换气及结构布局需要,可能会出现休止和延长音。比如,教师为提示孩子的音的长短及节奏特色,可以用一些琴声的“色彩”变化。

比如添加华彩性补充,它主要起填充旋律节奏“空白”和对旋律加以装饰作用。又如模仿性补充,可以前一句旋律中造出片断的、较有特性的动机加以模仿和重复,也可以选择旋律中某一特性节奏在补充中加以模仿和再现,还可选取旋律的音程关系及走向进行模仿。还有一种线条性补充:在和弦的基础上使用走向、节奏都有所不同的和弦外音等等。

甚至还可以将即兴的琴声运用到歌曲演唱前,如笔者创编了一段上行音阶式的旋律片断代表了翻书,反之下行的旋律代表合书,笔者告诉孩子们那是钢琴在说话,这可比直接说将书翻到第几页效果好得多。

琴声无边,乐韵悠扬,当用心去弹奏钢琴时,当拥有一顆“琴心”时,当做到“知情意统一”时,笔者发现,笔者用音乐的语言,抓住了孩子们的耳朵,为音乐课堂增色,从而带给他们的是源自心灵最纯净的感受与生命表达。

猜你喜欢
织体色彩情绪
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神奇的色彩(上)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