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社会摄影的“主”观意识创作

2017-06-08 08:14毛鸿依
艺术评鉴 2017年7期

毛鸿依

摘要:现如今,摄影已经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摄影已经不仅承担着客观记录瞬间的使命,而是越来越加入更多主观因素去表现。现在的摄影在拍摄理念,表达语言,展现形式上都有所突破,从而慢慢的被众人所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摄影、摄像器材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观察方式发生根本上的改变与趋向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通过摄影的主观能动性同样会给人们的思维掀起一阵风暴,也改变了人类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广大人民陶冶情操,欣赏美的乐趣。

关键词:“主”观意识 拍摄理念 数码图像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157-02

一、当代社会摄影发展现状

大家都知道,任何艺术门类应该先掌握技巧和方法,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创作。但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技术层面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渐的变少了。就拿摄影来说,在胶片时代,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是不能及时看到拍摄效果的,所以每拍摄一张照片都需要谨慎的對焦、测光,后期在暗房制作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而现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摄影师拍摄的时候通过相机能够及时的看到自己所拍摄的画面,感觉哪里不妥当可以随时调整,拍摄时甚至不用相机的内侧光或者测光表了,数码图像在后期制作之后直接一条龙的将图片输出出来。所以说在技术层面,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很多摄影师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摄影的主观性上,也就是拍摄的创意、创新等等。数字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对摄影艺术的破坏,而是给摄影表现带来一种全新的方向。数码摄影不仅是对摄影技术的一个颠覆,也是对人们对传统摄影理念的一个颠覆,它的出现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数码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摄影师传统的审美和创作方法,而且增加了摄影师“主”观意识下创作的表现力。在这个大环境下,科技的进步给摄影带来的便利拓展了摄影艺术语言,也预示着摄影以后的发展方向。

二、当代社会摄影的“主”观意识创作发展趋势

摄影艺术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复制了,现在的摄影是一种全新的主观联想和表现。摄影现在也不再是严谨的呈现真实存在的事物,而是通过摄影师的主观表现手法创造独一无二的图像。即使摄影在表现上有很多局限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数字影像的逐渐成熟,摄影模式也在悄然的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摄影的侧重点逐渐从客观呈现转变为主观表现,这就是摄影的“主”观意识。

现在很多优秀的摄影师非常注重摄影技术与“主”观意识相结合,以此方法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所以现在的摄影艺术更加的抽象,在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也有了很多创新。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和转变,让大家真切的体会到现如今的摄影表现方式和早年照相馆、婚纱影楼拍摄照片风格上的巨大反差。摄影的”主”观意识在于创造和表现,不仅在观念上创新,在形式上也有创新。很多人会认为应该先有观念才会有形式,但是现在大众消费者在审美上不会去探求观念,而是更注重于形势,所以有的时候形势也在带动着观念。

三、摄影的“主”观意识创作的辩证关系

笔者认为摄影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如何来深入解析这句的含义是大家研究的重点,摄影是由绘画衍生出来的,大家在画画的时候,可以根据构图需要主观的改变一些画面的布局,在表现手法上可以加入很多主观的色彩。但是大家手中的相机其实本就是客观的记录世间万物的,大家通过相机既改变不了被摄物体的形态比例,也改变不了其固有的颜色,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拍摄的景别、拍摄的角度、高度,或者选择拍摄的时间来呈现更加主观的画面。比如一个建筑物是具象的,但是它的结构线条或者建筑细节大家都可以看作是抽象的。摄影的“主”观意识必须是原创的,需要摄影师具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从生活当中提取到美,再用自己的摄影语言主观的将他们提炼展现出来。其实生活当中抽象的美无处不在,比如说水纹、投影、斑驳的墙面、地上的斑马线、路边的栅栏等等,能够弱化物体原来的面貌,细心的去观察寻找所看事物中点线面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动静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都会形成一幅幅抽象摄影作品。

很多人都会认为摄影作品是由相机拍摄的,相机是客观记录的,所以应该算具象作品,抽象和具象都是相对的,所有的具象作品中都有抽象的部分,抽象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本来艺术创作表现的就是一种抽象,也就是把具象的东西提取出一部分加以表现。抽象艺术要比具象艺术更加多元化,也有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在摄影领域,很多年前摄影师就用中途曝光、二次曝光、跟踪对焦等拍摄手法将具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因为改变了物体固有的明暗,结构和形态,展现给人们的是大家从来没有看到或者不敢想象的画面。这就是主观抽象的表现带给人的感官刺激。

四、如何提高摄影的“主”观意识

摄影的“主”观意识审美是和意境不能分割的,意识审美是意境的载体,没有了主观的审美意识,意境也就不存在了。应该把审美和意境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有形式也要有内容。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是需要形式和内容的,这也是这件作品的生命力所在。摄影者的“主”观意识是要通过对所看到景物进行提炼和升华,利用独特的视角展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在光和影上也要不断的追求变化,不断的用新颖的表现手法进行尝试,后期制作的时候也可以用几种手法进行润色。

评判一幅摄影作品是否优秀并不在于摄影本身,而是在于摄影师对所拍摄内容的理解和诠释,需要看摄影师是否有一个独到的切入点去表现主题,从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事物的本质展现出来。摄影的初级阶段是比硬件,比器材;摄影的中级阶段是比技术;摄影的高级阶段是比头脑,也就是“主”观意识。所以摄影最难的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意识层面的问题。摄影师的表现方法是次要的,但是“主”观意识,拍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创意的层次决定着作品的层次。所以优秀的摄影师一定要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摄影的审美应该是绝对真实客观的反映出拍摄的景物,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和电脑的普及,摄影师可以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调整图像,将两张甚至多张图像叠加,重组,增加图像的对比度、饱和度等等,可以形成全新的影像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结语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也是数码时代,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科技的进步,硬件的不断完善,不断的给摄影艺术创作带来更加便利的条件。所有的事物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者是分不开的,但是两者的发展不一定会同步,一样的内容,表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摄影师由于自身审美品位的不同,会就同样的内容给观者展现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笔者认为真正所谓最本真的艺术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没有了,现在的艺术家都是在将不同的艺术门类重组,从而构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如果艺术家们仅仅靠模仿别人的作品去生活,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就不会进步了。摄影和很多艺术门类相比还是很年轻的,而其最初的特征就是真实客观,并且可以复制。所以摄影人肩上的担子很重,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在摄影理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摄影创作。注重摄影技术,同样也注重审美,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会具备信息、娱乐、艺术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能和观者产生共鸣,才能有艺术的感召力,才能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徐希景.大学摄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信华,施达民现代摄影基础教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欣,雷达飞.商业广告摄影[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