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敏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瑶族的外部起源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源自浙江一带,二是源自湖南湘、资、沅江及洞庭湖,三是源自贵州湖南之间,四是以上兼有之[1]。这些“山越”“武陵蛮”“五溪蛮”由于政治军事需求、逃避政治需求及人群识别的需求等原因“瑶化”,即他们迁徙到了瑶人的聚集地,不再是原来的身份,而变成了“瑶”[2]。因此瑶族是在语言、风俗习惯、经济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民族。如瑶族的服饰款式多、图案丰富,服饰式样多达六七十种[3]。瑶族服饰式样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为瑶族是迁徙较多的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地民族,多是大分散、小群居的族群,各瑶族的居住环境差异较大,服饰款式会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居住环境不同,导致各瑶族与其他民族交往程度不一样,服饰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但不同的瑶族在服饰装饰上有较大关联,如服饰上犬的象征装饰及植物纹样的大量使用。这与瑶族人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从瑶族的民族文化中找到依据。
潘诺夫斯基认为在图像学上对作品的解释落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解释的对象是自然的题材;第二层次称为图像志分析,解释者的必备知识是文献;第三个层次上的解释是图像学分析,其对象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或内容,对不同历史条件下通过特定主题和概念表现人类心灵基本倾向的方法的把握[4]。它强调艺术必须在与历史脉络的联系中发掘其象征意义,这种历史脉络包括这一时期的艺术、文学、神话、宗教、科学等文化背景[5]。
因此,在研究瑶族图像中运用图像学,我们首先要客观描述瑶族图像本身;其次根据文献进行研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运用对象和事件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概念;最后研究瑶族图像中内在的含义或内容,这层内容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创造此作品的地点、时期、文明上。所以在运用图像学进行瑶族图像研究时,我们不能局限在美术史的框架内,必须涵盖其他角度,如社会史、宗教史、哲学史等。每件作品、每个图案都是凝聚了一个时期、一个阶级、某种宗教信仰的成果。解读瑶族图像可以还原瑶族的社会建构,反之,瑶族社会、经济发展史能帮助我们解读瑶族图像的意义。
瑶族的自然崇拜经历了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多神崇拜。在瑶族社会生活中,对天神、雷神、树神、山神、水神、土地神、花婆神及祖先神灵等祭祀活动随处可见。瑶族人的自然崇拜也记录在了瑶族的文献中。从形式上来看,瑶族的文献大致有民间文学和民间古籍两大类,其中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谜语、谚语、古籍、经书等,如《密洛陀》《米罗纱造天造地》等。
在包帕瑶婚礼上,新郎和新娘的服饰上均有盘王印。新郎服饰的盘王印装饰在背部正中,新娘的盘王印装饰则用织绣的方式绣在盖头上。南丹文管所藏的白裤瑶土布染色刺绣衣裙上也能见到绣着红色方形图文的盘王印图案,图案多为交叉的回字形和井字形结构。
《过山榜》是瑶族的重要历史文献,也被称为《评王劵牒》《过山照》等。虽然它们文体不一、名称各异,但都包含了瑶族的龙犬盘瓠传说、瑶族的迁徙等内容。
瑶人把盘王印抽象化,由八角花纹、万字形纹、盘王印章形纹、鱼骨形纹多种纹样组合而成,体现了祖先崇拜,更反映了瑶人的整体意识。“大分散、小群居”是瑶人居住的特点。由于瑶人经常迁徙没有固定居所,所以其整体意识更强烈,会在少数能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服饰、配饰上将自己的民族意识图像化。
瑶族的服饰装饰多取材于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常见的动物形象有青蛙、蝴蝶、飞鸟、游鱼、狍子和虎掌印,植物纹样有桂花、苦菜花、黄花菜、大木花苦瓜叶、杉树文、谷穗花等。根据《密洛陀》中的描述,密洛陀先后造出花过神、雷神、水神山神、火神、铁神、树神等神,并为他们在下界安家,让他们为创世劳心,为创世劳业[7]。瑶族是山地民族,他们大多居住在1000米左右的高杉林区,部分瑶人居住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大石山区,那里水资源丰富、溪流纵横[8]。世居深山、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让瑶族人相信“万物有灵”。
(1)犬图腾。部分瑶人有崇拜龙犬的说法。崇拜龙犬的瑶族人在头饰上制有尖锥,模仿龙犬的牙齿,有的是在帽子上做出尖角,像狗的耳朵。融水花瑶甚至把龙犬五头、四头的变形绣在织布上。瑶族的服饰五彩斑斓、狗头衫、犬尾饰是其服饰特点之一。融水苗族博物馆藏的融水花瑶女漆布挑花镶彩衣,衣袖和绑腿上有五彩布镶嵌,衣身后背是黑红长尾,长尾上披挂着白条。凌云瑶族的头饰亦有打扮成龙犬的形式。
《过山榜》是瑶人自己的文献,在诸多版本的《过山榜》中都提到过,龙犬盘瓠是评王的一只神犬,高王来犯时,评王命臣征战但无人应战,只有龙犬舍身户主。它起如云飞,身游大海,七天七夜到达高王国中。高王以为神犬盘瓠来投靠自己是吉兆,便用酒食美味待之。盘瓠在酒宴中趁高王喝醉咬下他的首级,回到了评王身边。评王大喜,赐三公主与其成婚,生下六男六女,获赐盘、沈、包等十二姓,为王瑤子孙[9]。在道县横岭瑶族乡浪石村盘姓瑶族保存了一份几米长的《过山榜》,上面描绘了盘瓠与公主成婚的画面。关于瑶族人对狗图腾的崇拜,较早见于《后汉书·南蛮传》,狗盘瓠娶高辛氏之女为妻,盘瓠死后,他的子女就穿着五色衣,“制裁皆有尾形”。
(2)太阳图腾。在盘瑶服饰中,妇女的头巾和背孩子的背带上都有明显的太阳图案,在穿戴时,图案要位于正前方。八角花纹是太阳纹的变体,在广西博物馆藏的金秀花蓝瑶挑花背带心上有八个八角花纹围绕着一个中心图案;田东布奴瑶的头围中间有一条绣有太阳花和八角花的彩条。
在盘瑶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中,盘古的左眼是太阳;在《米罗纱造天造地》中,米罗纱生出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太阳,人类自此有了光明。巴马瑶族《太阳和月亮》《勒光射太阳》的故事提到古时候有多个太阳,但瑶族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射杀了多余的太阳。
瑶族世居山林,无法理解自然界产生的变化,从中引发了对天体的崇拜,并上升到图腾的地位,其中对太阳崇拜尤为明显。在与自然争斗的过程中,瑶人顽强勇敢,征服自然的愿望强烈。因此,瑶人将太阳视为图腾不仅带有崇拜之意,还有胜利者的自豪和骄傲。
瑶族对神灵的崇拜比较复杂,瑶人的信仰有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天主教等。根据元朝所著《宋史》记载,道教在宋朝已经进入瑶族地区,并逐渐与本地原始信仰结合,巫、师、道相互混杂。佛教随道教传入不久后也进入瑶族地区,明清之后形成了多教合一的发展模式。在瑶族地区常常道、教、神一同被祭拜。因此,在师公的衣服装饰上能看到原始图腾、自然图像,也能看到与道教相关的人物形象。四、运用图像学研究瑶族服饰图案的不足之处
“意义”与“美”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但瑶族图像的意义阐释必须建立在文献的基础上,然而瑶族是缺乏文字的民族。过去的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家族、支系的重要信息,多用汉字与瑶用俗字抄写。这些祖传的抄本绘本和卷子被视为家族或族群的护身符随身携带,跟随瑶族迁徙的足迹四处漂泊。布奴瑶的《密洛陀》一直口头传颂,在时间的长河中演变,已经衍生出了十多个不同版本。《过山榜》亦是民间流传的文书,由于文字缺失加之文化水平有限,在辗转传抄过程中多有错误。
虽然在缺乏文字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图像的形式猜测其代表的意味、形成的历史和社会限制,但文献的缺乏导致很多研究者难以区分瑶族图像中描绘的到底是现实世界还是理想世界,是叙事还是象征。这是利用图像学研究瑶族图像面临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瑶族先民没有文字,因此把图画作为一种记录的方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瑶族的图像可能再现了瑶人可见的客观世界,也可能象征了某种理念。瑶族的多彩服饰是瑶族图像的重要载体,更是瑶族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