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洋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 30038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伪娘”、“女汉子”等,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社会各界对于“男孩危机”、“女孩危机”的讨论愈发激烈,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在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受到一些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无法对儿童施加科学的性别角色教育,导致了儿童价值观的混乱、认知失衡等问题。为更好地帮助教育者施加科学的性别角色教育,本文结合德育中价值澄清模式的相关内容,将其应用于性别角色教育当中,引导儿童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我的价值观,勇敢地成为最真实的自己。
价值澄清模式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运用的前提是:我们处在一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1]而之所以能够将价值澄清模式引入性别角色教育,首先是因为在性别角色方面,有着多元的价值观。有人认为男性就应该是阳刚的、勇敢的,女性就必须是阴柔的、体贴的;而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应该打破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男女都可以拥有勇敢、温柔、体贴、坚强等品质。此外,由于LGBT等少数群体的存在,对于性别角色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关于性别角色的价值观,本身就存在多元化的现象,这也是价值澄清模式的背景性条件之一。
价值澄清模式的核心主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教育者不应该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观方面的灌输,而是创造良好氛围,引导受教育者独立思考,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2]而对于性别角色教育而言,教育者也不应该强加灌输,要求儿童必须做出怎样的行为,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就不能非常爽朗、果敢,必须变得非常淑女。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性别角色观念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对于性别角色的教育,也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通过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儿童思考自己在性别角色方面做出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影响,自己是否愿意坚持到底。而由于价值澄清模式的操作简便、易于学习和使用,因而对于性别角色教育而言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成为自己。
为帮助教师、家长等教育者,更好地对儿童实施性别角色教育,本文特此提出了如下具体实践策略,以供教师、家长参考。
在实施性别角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打破一些传统的刻板印象,即男性不是只能拥有坚毅勇敢的一面,也可以有细腻的一面;女性并非只能是温柔的贤内助,也可以成为职场女强人等。而在家庭及学校实施性别教育的过程中,则应该实行“双性化”教育。在此特别强调,“双性化”教育并不是让男孩女孩没有区分,模糊其生理性别。而是在帮助孩子认同其生理性别的基础上,消除刻板印象,补充另一性别的一些内容。例如,在孩子进行游戏时候,应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当孩子选择了与自己性别不一致的玩具时,教育者不应该采取制止的态度,而是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3]男孩子玩女孩的玩具,如洋娃娃,可以帮助男孩培养责任感和耐心;而女孩玩男孩的玩具,如汽车、手枪等,可以帮助女孩培养勇敢的品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拥有性别方面的刻板印象,而应该给孩子更多自由的选择空间。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阳刚的男性和温柔的女性,而是在其生理性别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更好的成为男孩、女孩和自己。
价值澄清模式的核心原则之一,就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应该是民主的、自由的。在这种氛围之下,受教育者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和鼓励,使得儿童可以提高自我同一性,更加认同自身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在这种氛围之下,受教育者在参与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在教育中的引导下,可以更好地思考自身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从而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行为。在性别角色教育中,通过营造开放、包容、民主的氛围,受教育者感受到了尊重与鼓励,可以勇敢的遵从自己的内心,从而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的选择,而不至于使得性少数群体及其他不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儿童,受到伤害或感到自卑。
价值澄清模式的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育者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将主动权给予了受教育者,而并非强硬的说教和灌输。[4]价值澄清模式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泛化”的德育中,特别是本文所研究的性别角色教育当中,尚未得到科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者尚未给受教育者提供思考的机会,而是以说教和灌输来替代。因此在实施性别角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我意识。例如,对于男孩而言,是该学习具有阳刚之气的跆拳道、拳击,还是学习被视为阴柔的舞蹈、古筝等等,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思考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让孩子判断自己能否接受这样的结果,并做出符合内心深处想法的选择。
价值澄清模式的落脚点,在于鼓励被教育者反复确认自己的选择,敢于将自己的选择告知他人,并付诸行动。因此,在性别角色教育中,教育者也要积极鼓励儿童,让儿童勇敢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动。正如著名舞蹈家金星那样,她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有着独特的认知和价值选择,最终敢于行动,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当然,我们在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能武断片面的看待相关问题,教育中必须引导孩子辨证的看待问题,在孩子坚定了自己的价值选择之后,再鼓励孩子勇敢的做自己。如此一来,也许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男生爱上舞蹈、古筝,喜欢上传统的刺绣,进入护士、教师等岗位;也许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女生学习武术、跆拳道,爱上射击与攀岩,进入武警、行政等岗位。从而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够勇敢的做自己,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彩。
进行科学的性别角色教育,必然会受到家庭观念、学校教育乃至大众传媒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教育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5]在学校教育方面,家长、教师要积极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家校共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方面价值观的澄清,引导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促进其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和产生正确的性别行为。而对于大众媒体中一些造成孩子性别角色认知混乱,以及形成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平等、开放、包容的氛围,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同时每一个人也应该对自我进行价值澄清,思考关于性别角色方面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合理,从而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勇敢地做自己。
对于当前庭性别角色教育而言,存在多种误区和各类问题,集中体现在教育者缺乏科学系统的性别角色教育知识,特别是深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对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缺乏尊重和引导,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说教和灌输。我们一再强调,我们进行的性别角色教育,应该是“双性化”的教育。在社会性别方面,我们没有必要像生理性别那样泾渭分明,而是打破以往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让孩子更好地成为男孩、女孩和自己。[6]
我们的教育,不只是为了传道、受业、解惑,更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勇敢的成为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一样,每个人对于性别角色方面的价值观也有所差异,我们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如何选择、如何行动。教育者更应该学习价值澄清模式的相关理论,对我们自己、对我们孩子进行价值澄清,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思考和选择,让孩子敢于践行自己的选择,最终成为更好地自己。我想这样,便是教育真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