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 沈阳 110300)
从国家各类促进职业教育的指导文件或会议文件等可以看出: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对农村和家庭困难城市学生予以补助,鼓励中考、高考落榜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然而职业教育的成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真正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成材率并不很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青少年容易受社会、影视、网络等影响,对社会、身边的世界形成自我的认知,在社会上、在企业实习或工作中,学生们经常听到、看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了怀疑。我们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教育达不到德育实效性、渗透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要采取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及活动形式。但是现而今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对着所谓德育书籍来照本宣科,课上气氛尴尬,内容空洞,学生睡觉。一些学校和教师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为经济高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时时紧跟社会节奏变化而变化。中职生普遍学习目的为就业工作,这是好的出发点,但是很多家庭有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育人环境不健全,家长意识不强。当前,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结束,逐渐进入老龄社会,新生儿出生率偏低等问题,都导致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容易过分迁就学生,除了涉及就业等关键指标的地方,对德育工作从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教育和约束,更有甚者从学校领导就严重偏科,形成了学生说没用,学校就应付的局面。
根据前文提到的中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彻底改变空洞理论说教做法,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采取疏导、启发、鼓励的方法,必要时还可建立家长学校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解答家长及学生的困惑。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变为学生自我管理。从而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环境学校文化的体现,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的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校园内、教室内、实习实训场所张贴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有关部门净化文化市场,加强社区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社会应大力创作健康向上、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图书报刊、影视作品,充分利用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将未成年人的过剩精力引导到欣赏、创造等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中。
老师不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还应当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记录学生德育成长经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困难,有针对性地、个别化地开展德育工作。还可以在不同范围内在学生中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收获进步的喜悦,增强克服缺点的信心。
综上所述,做好德育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氛围,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科学教育,还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生动的事例,达到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以上只是对中职生加强德育教育的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