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敏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之后,我国在文化和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越来越多的文化特色融入中国音乐界。民族唱法和戏曲唱法,相比美声唱法,更普遍的应用在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即是文化的沟通,也是文化的传递。如何让美声唱法更好的融入到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中,如何促进我国音乐风格的发展,如何促使音乐风格不断创新,成为艺术工作者当下有待思考的问题。
美声唱演绎对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待深入分析的内容之一,比如,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时,不应该选择用美声唱法,原因之一是美声唱法本身属于西方的发声方式。在演唱的过程中,无法将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中所蕴含的独特韵味以及作词人想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比起情感的传达,更应注重演唱时的韵味与意境。为此,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曲目之间的风格差异,以及演唱技术之间的区别。用美声演唱方式在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时,应该考虑到的是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并且始终按照作品的风格进行演唱,在选择发声方式时,也应该考虑到每一首诗词艺术歌曲本身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同,选择不同的发声方式,这样,才能让发声方式融会贯通,产生歌者与听众之间的共鸣。演唱者需要不断地根据曲目去调整音量、调整演唱的模式,并且对西方的美声演唱方式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革,促使演唱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让演唱作品的范围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更不拘泥于固定的演唱模式。这样歌者的演唱质量能整体提高,同时也能够丰富演唱者的音色,有利于歌者对演唱风格进行准确的把握。由于中、西方在演唱传统歌曲时,艺术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区别,需要将中国的审美方式放到美声演唱方法中,只有保留中国审美标准的演唱,才能将美声唱法与中国诗词本身的韵律进行有效融合,演唱出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所具有的独特内涵。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的促使美声演唱方法与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相融合,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唱法多样化的一种选择,同时也是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促使文化的创新。在时代进步的当下,文化的创新也同样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音乐的传输方式在不断的进步与改变,想要中国诗词艺术歌曲长久地在中国音乐界被重视,并且成为中国音乐中的一部分,就要对歌曲演唱方式、曲目改编进行创新。这样,歌者的演唱才更加具有魅力。
类比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戏曲唱法,美声唱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演唱者自身的音质、音色等不同点对演唱者进行准确的分析。使得演唱者在实际演唱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独特优势选择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比如,在美声唱法中,不同的演唱声部,音色及音域有明显的区别,一般,可以将演唱者分为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等。在歌剧表演中,根据声部选择人物,不同声部具有不同的音质与性能。但是在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时,应考虑到,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本身具有一定的角色限制。为此,虽然能够将艺术歌曲的多元性展现出来,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在演唱时选择哪一种声部进行演唱,才能够让演唱的质量得到提升,帮助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不同声部在进行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演唱时,需要将每一个声部本身的艺术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歌者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时,演唱的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变成现阶段人们所喜爱的歌曲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大江东去》依据苏轼写的《赤壁怀古》谱曲。《枫桥夜泊》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谱曲,曲作者用低声部模拟从寺庙飘来的钟声,而在整个伴奏过程中,其中间的声部利用装饰音语音来表示诗中给人呈现的潺潺流水。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应该了解《枫桥夜泊》这首诗本身所带有的意境,注重对古风的把握、长音的演唱、把握作者在写作时的写作状态,结合美声唱法所有的音色和腔调,将《枫桥夜泊》中所蕴含的忧伤情绪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听众面前。在用美声唱法演唱《枫桥夜泊》这一首歌时,不可以用太明亮、太奔放的声音演唱,应尽可能地采用含蓄且沉稳的音色进行表达,在演唱的力度上要凸显古诗词阴阳顿挫的节奏以及韵律,比如:在《枫桥夜泊》最开始演唱的头一句时,其整体给人的意境是漠然的、安静的。为此,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起其力度的选择应相对较弱。在演唱《枫桥夜泊》中“霜满天”这一句时,要求演唱者演唱到高音区或者中音区的六度大跳,由强渐弱逐步结束,而第二句则是为了延续上一句的情感与力量,《枫桥夜泊》中的第三句则是全诗的转折点,为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将音调逐渐增强,进而将此情绪逐步地浮现出来。演唱《枫桥夜泊》的第四句时,“钟声”,这个词应该让音色达到最强点,这也是本曲在演唱中的高潮点,是所有景物唯一的响声,表达了作者在写作时本身的愁思情绪,也让该情绪到达了一个顶峰。而在第四句中的“客船”则逐步让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情绪逐步减弱,在演唱者利用美声风格进行演唱时,应注意演唱过程中的强弱变化、首尾呼应,让演唱的效果与《枫桥夜泊》这首诗一样及情感,从弱到强,从强到弱,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兴盛。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采用白话诗结合了西方音乐,进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是歌曲的全新创造方式,其创作手法上引用了西方的创作技法。与此同时,还融入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比如说,在演唱的过程中,将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与歌词本身相融合。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作品是刘半农与赵元任的作品。其音乐的整体的画风与整体的风格清晰、优美。作曲家赵元任在创作时的框架是利用变奏的曲调,每一段的设计方式都是引子—变奏—主题—尾声,乐曲的行进凸显该诗中作者自身情绪的变化,并且采取的是三拍子的节奏。为此,需要将这一首歌曲简要的分为四段,需要演唱者根据每一段所表现的内容不同,进而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歌曲本身的情感表达,每一段在演唱的过程中,其情感的渲染与情感的内涵都有不同。比如说在本首歌曲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提琴进行演奏,其目的是更好的表达出歌曲本身的主旋律以及歌曲的含义。在最初想要表达春天到来的时候,其采用的多为三度小跳进,能使歌者感觉万物苏醒时的愉悦和开心。演唱时,需要用轻揉的力度演唱,并且演唱时气息稳定,能流畅的将情感展现出来。第二段的演唱要借景抒情。首先保证气息平稳,当歌词演唱到“啊”时,心里情绪开始涌动,此时,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更大的腹压支撑音量,抬上口盖、提软腭。直到最后一段“教我”时,才能让情绪以及音量缓缓地减弱至结束。第三段,是整首诗歌的情绪转折以及情绪表达的高潮,曲作者将曲调上的e小调逐步转化成为g宫调。在演唱:“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句时,需要将情绪得到升华并且达到顶端,其表达的是作者急切且思盼的情绪。演唱第四段时,由于第四段的描绘众多,整体体现了演唱者本身的焦虑,惶恐的情感,在曲调的选择上也选择了转回的e宫调,情绪更加明朗,整首歌曲的情绪波动起伏,变化十分丰富、耐人寻味。歌者合理运用美声唱法的技能技巧,能整体提升歌者的整体演唱质量,充分展示歌曲的韵味和魅力。
综上所述,在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时,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所蕴含的优势,同时将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点相融合,既促使文化的创新,同时也可以践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创新中国传统歌曲的全新演唱风格,摸索其演唱形式,能够让我国诗词的演唱方式走向多样化,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世界的发展趋势。美声唱法既可以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也可以演唱中国近现代诗词艺术歌曲。只有不断地去分析美声唱法的技术和诗词作品韵律之间的联系和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利用美声唱法的技术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