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解文,以言带文

2020-12-07 04:15叶芬香
魅力中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炼字湖心亭文言

叶芬香

(广东省连平县附城中学,广东 连平 51710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弊端:或是将文言文课上成“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古汉语课,或是成为架空文言文字词的“文章分析课”,有人用“不是死于章句,就是废于清议”来概括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弊端。

当下文言文教学,教师过分注重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重“言”轻“文”,具体表现有:一是重讲轻读;二是结构松散;三是形式单一。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未能体现文言文教学价值的综合性、整体性,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学习兴趣,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基于此,本人认为文言文教学转变教学方向迫在眉睫,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 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大批的语文教师,本人通过教学中的实践,尝试从“因言解文”,以“言”来打开对“文”的解读。

一、考究炼字处,把握文章主旨

《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断,通读课文,思考:

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一个“痴”。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

生:傻,笨!

生: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读两遍,咱们讨论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呆气了。

学生开始赏读品味

(一)品“痴”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分析过程中可以解决“俱”、“绝”、“是日”“更”“独”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提问:孤独的张岱来到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找出描绘雪景的句子。

(二)品“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赏析过程既可以理解“沆砀”、“芥”等生僻字,同时还可以品味“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

这些教学过程,授课者就用一个“痴”字贯穿整个课堂,既落实了字词解释、翻译,同时还赏析了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体会了张岱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二、探寻文字本源,体会文言魅力

《六国论》中三个带有“灭”的词语——“破灭”“迁灭”“革灭”为例,这三个词,都有灭亡的意思,但语素不同,语义殊异。我教学本课时通过探寻“灭”前面的“破”“迁”“革”这三个语素的本源,辨析三个词语的不同,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六国灭亡的原因,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体味作者用词精当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言的意味。此外,从“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一句中的“穷”字出发,和“贫”字进行区别,明确在文言文中表示没有钱时,用“贫”;而“穷”的繁体字是“窮”,表示人曲身在洞穴之中,比喻失意、困顿。因此,“穷饿无聊”写出了作为北宋重臣的文天祥,在遭受内外逼迫、多方通缉下的失意、困顿和落魄。如果我们忽略这个“穷”字背后深层的含意,只是简单的把它翻译成“贫穷”,则失去汉字所体现的文学意味,变成了单调的字词解释了。一言蔽之,文言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汉字的本源探寻,可以有效地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文化厚度,进而实现“言文统一”。

又如,惊(繁体字驚):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骤: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疾步也。

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我们会联想到一群野马受惊狂奔的场面,我们会感受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能够体会到秋声的“形色”与“异态”。而《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像波涛汹涌,暴风雨骤然来临一样”,这样苍白的翻译,只会导致原文中“美学要素”的流失。

三、辨析意义相近的字词,体会其“言志载道”

以《鸿门宴》中的一段话为例: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这两句中有两组意义相近的字,一组是“操”与“持”,一组是“献”与“与”。“操”字的常用义,表示手的动作娴熟,含有稳定不变的意思,与表示“惯常”意义相通。古代诸侯之间往来,捎带礼物是惯常的做法。“持”的常用义,表示手往上托,有“奉”的意思,显示态度之恭谨。从“持”字可见,当时刘邦虽心存灭项羽之心,但表面上还是要显出臣服恭敬的样子,所以用“持”字相当贴切。“献”与“与”两字意义相同,但为什么不说是“我持白璧一双,欲与项王;玉斗一双,欲献亚父”呢?“献”是恭敬庄严地送给的意思,与的本义为“赐予”,可见刘邦的说话艺术之高。这些字词我们教学时不应该轻易放过,而要深入体会。

总之,从“炼字炼句”处着手,细品语句,是实现文言文教学“言文统一”的一条有效之路。“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这需要我们因“言”解“文”,在字词句的解读和赏析中,把握作者的“言志载道”,从而真正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达成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炼字湖心亭文言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