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U互动平台开展数学线上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0-12-06 10:07谢晓芊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

谢晓芊

摘要:文章探究UMU互动平台线上学习方式,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例,通过观察UMU互动平台后台数据,从学习评价和课后学习交流获悉学习现状,探讨课前导学设计、课中参与程度以及课后指导中,课堂内容设置的不足之处。通过线下反思,利用平台功能从导学趣味化、课堂定制化、指导精准化三方面着手改进课程内容和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UMU互动平台;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UMU互动平台提供的是一个接纳各种丰富教学活动、互动手段的平台,其本身并不提供教学的具体素材,需要开发者提前通过另外的技术手段完成课前导学单、教学微视频、课后练习作业等。它让教育者思考、缔造并实现线上教育的更多“可能”。本文将以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例,通过观察UMU互动平台后台数据,从学习评价和课后学习交流获悉学习现状,探讨课堂内容设置的不足之处。通过线下反思,利用平台着手改进课程内容和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截至2020年4月10日,UMU平台反馈数据显示(如图1所示),80人参与课堂学习,78人参与导学,64人看了新知学习视频,52人观看练习要求,34人提交学习评价,26人参与课后学习交流。从学习评价和课后学习交流两个方面,我们获悉了两个学习现状。

二、基于UMU平台在线教育的学习现状现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后台反馈数据,在34份学习评价中,其中的23份只上传了部分练习。其中的第一题,34份作业中有15份作业只完成了练习题的前两问(如图2所示)。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我探究、自我学习或是求助第三方的学习需求比较低。

现状二:学生学习效果参差。

在课后交流中,26人参与,27条留言,有效留言数为25条(如图3所示)。这表明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后,部分学生掌握良好,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不明确收集数据的方法,不能理解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意义。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习效果的良莠不齐,不利于教学的公平。

三、基于UMU平台在线教育的问题分析从后台反馈的学习评价和课后的学习交流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参差。从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来看,这些现状背后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课前导学不够有趣。

中小学用于“前置学习”的微课程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尤其强调遵循视觉驻留规律,避免因视觉、听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度。反观本节课上传到UMU平台的导学设计,以文档的形式展示,内容上,前三部分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教学目标,提前告知学生新课所需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准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视觉信息量大,文字阅读量大,需要家长的协助,对孩子的吸引力低。导学第四部分学习过程说明,出示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有一定的思考和启发,但是UMU平台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缺少一些故事性,一定程度增加了学生的思想压力。

原因二课中参与不够充分。

反观UMU平台上新知学习视频部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10分钟的教学时长较符合该年龄段的注意力。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教学评价,根据个人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课中参与不够充分:一方面,学生只能模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老师代替收集数据,参与感比较低。另一方面,教师在新知视频中只是预设部分正确学生的回答,一部分后进生很难参与课堂,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原因三:课后指导不够及时。

学习评价部分,以UMU平台为教学媒介,由家长辅助学生完成并提交本课的学习评价和课后交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开发本课的老师很难及时反馈,未参与本课开发的原学校教师未参与课堂,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家长成为学生即时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对于不能跟随孩子一起学习的家长来说,学生的课后指导是不及时的。久而久之,知识的漏洞越来越多,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基于UMU平台在线教育的改进策略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是推动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引擎。其中,信息化教学创新是指信息时代或信息化情境中的教学创新,强调将“信息化”作为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学的“情境”,即反思信息化情境下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新需求,通过教学创新来解决教学问题或满足教学新需求。通过线下反思以及平台的已有功能,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策略一:导学设置趣味化。

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在导学上做到趣味化。教学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或教学环境,使该环境应能支持满足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从而有助于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化的环境创设有趣的导学,积极参与导学活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思维铺设。

以本课为例,通过UMU平台内的问卷功能,发起“你想调查什么?”问卷调查,学生通过线上回复自主组队,每组分派一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同时,老师进行讲解,同一老师可分派多组(如图4所示)。通过组队,一方面,学生能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的方式收集数据,体验信息时代的便捷。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策略二:课堂定制私人化。

私人定制的课堂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能够满足人对个性化优质教育。通过智能感知、无缝衔接等技术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考勤、测评、行为分析、学习分析等,使得远程教师、家长等各类社会团体能够通过网络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了解课堂教学的状况,为教学开展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以本课为例,依据安德森目标分类,学生采取“自主-共学”的模式进行定制教学。针对不同目标层次选择相应属性的知识设计“自主型”和“共同解决问题型”学习方式。数据收集和统计的这类浅层次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借助现代技术采用“个别化”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达到目标。数据的分析这类深层次的目标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比较困难,需要外部的学习支持。教师可以利用UMU平台发起讨论,鼓励远程教师、家长等各类社会人员参与讨论,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内化、提升。

策略三:课后指导精准化。课后学习指导的精准化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课后指导精准化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化评估,再根据组内教师、同伴等人员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学习指导。在大数据时代,学习评价要素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测评技术由单一纸笔测试转变为利用电子档案等方式进行测试;第二,评价策略由关注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关注学习行为、学习体验、学习作品与学习绩效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以此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随后通过教师、家长、同伴甚至是各界社会人员给予精准的、及时的指导。

以本课为例,学生通过问卷结果进行分组进行探究,老师、家长等团体通过线上讨论互动为活动提供及时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UMU后台实时搜集相应

的学习数据(音频、录像、照片、习题等),实现自我、同伴、老师、家长等多种评价主体进行评价。最后,在UMU平台中设置提问环节,使得学习者能够及时得到同伴、教师、系统本身,以及教学活动的其他个体的准确指导(如图5所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内涵突显为由关注基础设施和资源为代表的基本物质需求层面,向强调满足人对个性化优质教育服务的内生性发展层面转变。本文在居家学习的背景下,将UMU平台作为媒介,架起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桥梁,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10期,第8~13页。

【2】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1期,第7~14、34页。

【3】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8期,第5~11頁。

【4】王左利、高锦:《教育信息化2.0:构建新时代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网络》2018年,第13~15页。

【5】刘晓琳、黄荣怀:《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内涵、要素与测量》,《现代教育技术》2020年第1期,第85~91页。

【6】徐欢云、胡小勇:《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图景、焦点与走向》,《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年第6期,第29~34页。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初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研究①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