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钢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科目之一,对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道德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也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为他们长大以后深度认知、运用法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积极地进行优化,提高教学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由于大多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充分结合生活才能够深入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使同学们能够在直观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深入领会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内容提高教学多样性,也可使同学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该篇文章主要围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性进行阐述。
一、基于信息技术,增强道德课堂生活化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也容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基于信息技术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从而有效增强道德课堂的生活化,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认知道德知识学习的乐趣,并且逐步学会运用知識武装自己。首先,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多样化,则应当注重教学的直观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敏感,并且也容易形成好奇心,所以通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视频,推动学生认知道德与法治知识,则可有效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开展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活动、游戏,推动学生参与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总而言之,教师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增强道德课堂的生活化,对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我们的班级》中的《班级生活有规则》,教师则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推动学生认知班级生活的规则以及规则对班级的影响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认知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成为一名懂得遵守规则的好学生。
二、结合生活实例创新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开展各种活动,可有效活跃班级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愿意集中注意力于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开展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导入生活实例,使同学们认识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联系。首先,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素材,以贴近孩子们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切入点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推动他们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有效提高自己学习的有效性;其次,教师也可在课堂中推动学生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则可使同学们基于生活思考问题,从而逐步认知生活、学习与道德学习的密切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总而言之,教师充分地在教学中导入生活实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同学们学习能力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的第四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师则可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小组讨论:“中秋常见的代表事物有哪些?”,则可使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知中秋和团圆饭、月饼、嫦娥等等事物有关,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情境作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仅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亲自体验、感受学习,并自主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首先,教师不应当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单调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而需要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感悟,从而有效优化同学们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当基于学生的角度布置生活场景,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愿意参与到情境中学习知识,有效调动孩子们课堂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教师则可推动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各种场景,并推动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再进一步猜测学生所布置的场景是在哪里。通过该方法不仅可增加师生互动,同时也可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意识到在公共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应当充分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教学进行优化创新,以使同学们能够充分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道德知识,有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且在课堂中有效优化个人思想、情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李鲜艳.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3]罗昌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