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仁堂
摘要 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观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统编教材建构了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新体系,但现实中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根源是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等出现了问题。治本之道是: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标“学习任务群”,清晰把准语文新教材的重要特点,须整体设计和灵活实施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专业水平。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学 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这一概念也成了新课标的一大亮点。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课标》中举足轻重,它既是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课标》共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教学只有紧紧牵住“学习任务群”这个牛鼻子,才能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
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由于对“学习任务群”含混不清的理解、对教材良苦用心的误解、对教学行为的处理不当、教师对自身专业角色转变的忽视等原因,导致“学习任务群”教学陷入了盲目跟风、顾此失彼、急功近利、进退维谷的现实困境。如果不能尽早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任务群”教学就难以走上正道,就难以推进课程的深层次改革。破解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就在于端正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标“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为核心的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是对传统语文内容形态和结构体系的重大突破与重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引导着高中语文教学的结构性变革。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务必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标中“学习任务群”这一全新概念。虽然《课标》对“学习任务群”概念的界定十分明晰:“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但对于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未必“入脑”,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很多教师对“学习任务群”所涉及的三个关键词都不甚了了,因而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并不到位,造成囫囵吞枣、盲目跟风的势态也自然就不足为怪。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标中“学习任务群”,就须先知道何为“学习任务群”,就必须知道“学习”“任务”“群”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应该是主体的对象化行为,是主体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兴趣、价值观、环境等因素选择、接受和再发现的过程。进入真实情境的学习既是持续改变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也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学习,其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才能得以充分展示,人的发展潜能才会不断挖掘出来。可见,“学习”概念的提出是教学理念的根本性改变,它汲取了现代学习论的重要成果,是以学习者为核心设计学科课程、设计学科教学等重要前沿理念首次落实于《课标》,这一理念极具权威性,是国家意志的课程表达,是学科课程面向未来的时代强音。课程层面强调“学习”,引导着教学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必须以学习者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学习”什么?《课标》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要求”。概括而言,就是由“多”而“会”而“成”:“多读多想多写”,学会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不断提高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学会积累、梳理和探究,“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任务”在《课标》中与“学习”一起构成专指——“学习任务”,就是学习者应完成的所交派事和应担负的责任。“学习任务”中的“任务”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也包括学习策略、路径等。“任务”的确定随便不得,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须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须要“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等,每一环节都精心设计,以确保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群”者,多也,众也。“群”显然不是“个体”的,也不是“孤立”的,带有类别性、联结性特征,“群”是多个“个体”的联结,多个“学习任务”经统整才能成为一“群”,“群”集中体现了课程内容结构的紧密性,也是一种完整系统、体系,这是对课程教学观重大突破,是教学的最大特点和难点所在。教学要时刻牢记“群”,在“群”意识的统领下真正体现“学习任务”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多达18个,“群”与“群”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共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而就每一个“学习任务群”自身来说,又都指向明确,一个个的任务具体而又关联。每一个“群”都承担着明确的责任,而教学“群”内的每一“学习任务”时,也须要定位准确,紧紧围绕本“群”所承担的责任而不能偏离。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不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获得感。如何保证学生有真正的获得感?就是必须以“群”内学习任务为中心,循序渐进,一一落实。可见,“学习任务群”是“学习”“任务”“群”三个关键词的高度结构化,它是一个完整而全新的概念,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有着特定的诉求,也预示着课堂教学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课标》中“课程内容”的核心就是18个“学习任务群”,可分为两大类,那就是专属任务群和共同任务群,这两类“学习任务群”或分散或交叉,各有侧重地落实于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等三类课程中。虽然每个“学习任务群”所指十分明确,但每个“学习任务群”内的具体“学习任务”便不是点与点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线性的或扁平化的,而是多元而复杂的一组系列,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也是相互渗透融合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间,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借助具体资源进行教学时则完全可以“一料多用”,如《课标》“學习任务群15”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单一看是聚焦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而且教学要求具体,如关于“鲁迅作品”的教学,其“教学提示”就重点提及“鲁迅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其实“鲁迅作品”的内容是丰盈深邃的,多个“学习任务群”都必须加以关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优质资源,重视“一料多用”,举一反三,“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二、清晰把准语文新教材的重要特点
教材是落实课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抵达理想教学的重要资源。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力求落实课标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又要体现学科特质,很好地完成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体性任务;力图建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根基,走向思维、审美、文化,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但绝大数多一线教师却从未接触过新教材,不能清晰把准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也就是情理中的事,往往在具体教学中深深陷入顾此失彼的怪圈之中而不能自拔。
“学习任务群”是统编教材组织单元体系的核心所在,统编教材虽然也是以单元为基础、以课文为主要载体的整体设计,但其单元与课文已与传统意义上的单元和课文显然不同。新教材中的单元并不是传统的以文体为类特征、以各自独立的单篇课文组合成的,而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举来组织单元,两条线索极其分明,“人文主题”这一条指向立德树人,是学科教育之魂,“学习任务群”这一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之根。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都很鲜明而又具体,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如语文必修上册就设计了多个人文主题,首单元就是“青春激扬”,其后有“劳动光荣”“诗意人生”等若干个人文主题,这些人文主题都聚焦于一条隐性的精神主线,重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进行教育关怀。单元内的课文组合和内容选择都以人文主题为重要依据,教学时一定要期待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铸魂培元的育人价值。单元组织中的“学习任务群”则凸显了学科性,这条重要线索在各单元中同样聚焦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如语文必修上册就设计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中的“诗歌与小说”、“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的“新闻”等,这些“学习任务群”单元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每个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特质和要求不同,栏目设置思路也有别。单元可分三类,一类以读写为主,一类以活动为主,还有一类就是整本书阅读。如必修上册既有多个读写结合单元,也有一个以“当代文化参与”为核心任务的“我们的家园”活动单元和一个以《乡土中国》为资源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核心任务单元,当然后两种单元中也设置了写作要求。每一单元都各自落实一个“学习任务群”,每册教材都由多个单元构成,因此也就覆盖课标中多个“学习任务群”。如必修教材落实7个,选择性必修教材落实9个,选修教材也落实9个,其中三类课程都设了单元的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而有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必修、选择性必修都设,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统编教材中的“课文”也显然与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有很大不同。“课文”不是“课”和“文”的简单组合,而是“课”和“文”高度结构化。“课”也已不再以单篇成课或课时为基本构成的单位,“课”仍有一篇即为一课的,如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但已相当少了,“一课”更多指的是一组文章,如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百合花》《哦,香雪》等两篇构成的“群文”组合。“文”也不是意义上的单篇为文,而更多的“文”属集合体,是“群文”,连续性的、非连续性的,甚至还指鸿篇巨制的“整本书”。就单元而言,也不是传统的以文体设界而成的单元,而是突出了“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举,打破了文体的束缚,重视基本语篇类型的多样性,单元内的课文以主题、内容或写法聚合。统编教材中还第一次出现了没有传统意义上“课文”的单元,如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当代文化参与”和第八单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这些单元注重一体化设计,突出了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鼓励学生借助相关话题、利用好特殊的优质资源主动学习,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统编新教材“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举的单元特点,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单元突破传统模式所进行的创新重构,又集中反映了语文课程本体性特质,即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
三、整体设计和灵活实施教学活动
《课标》颁布后,与之配套的教材体系至今还基本处于真空状态。真正使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教材的省市目前只有个位数,全面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还需等到2022年秋季开学。课标精神引领下的理想教学应该是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就是必须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按照“学习任务”来整合新单元、新课的教学,因此,也称之为“大单元教学”,但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单元教学”有着质的差异,这种教学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是“群文教学”,是真实情境中的语文活动。
要真正让课标精神在课堂上落地生根,首先要搞好“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设计须把握四个要点。第一是聚焦核心学习任务,抓准教学的内容目标。每一单元都聚焦一个“学习任务群”,“群”中都有其核心任务,完成“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与评价也是整个单元的大任务。从编者视角看,每一单元大任务都已进行了教学化设计,在指导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上都尽量提供了一个个结构化的具体任务,这些任务链的设计,真实而富有教学意义,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如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从“人文主题”看,突出的是“青春”,从“学习任务群”的落实看,就是聚焦“文学阅读与鉴赏”,该单元学习重点就必须是了解和掌握“文学类阅读与鉴赏”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多种文体的同一人文指向去思考和领悟“青春的价值”,从而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性。第二是根据单元的类别性特征将学习任务细化,如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思路的安排等。如阅读与写作单元,就要落实到读与写的结合上,力求以读促写、以写悟读,教学时一定要对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及课文文本、课文注释等了然于胸,不断提高学習效率。统编新教材有自己严谨话语体系,如单元导语一般分3段,第一段扼要说明单元所属人文主题及学习任务群,第二段选文情况简介,第三段明确单元核心任务及学习目标。第三是设计尽量要凸显“学习活动”,重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落脚点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确保顺利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第四是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如整本书阅读单元就应该设计阅读整本书的指导策略。
如何实施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教学应该是灵动、生成的,不应该是死板、僵化的。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不能眼中只有“任务”,只有“问题”,不能变成唯完成“任务”的阅读、唯解决“问题”的阅读。“任务”应起驱动作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参与活动,尽量体验到深度阅读的快乐,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有自己的获得感,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学要善于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所谓真实,就是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學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其深度学习。所谓情境,就是切合教学的语境。教学要善于组织学习活动,优化学习过程。教学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如可通过先学后做、做中带学、微点放大等“活动”让学生积累和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专业水平
从对“语文任务群”课标理念和精神的理解,到对教材“学习任务群”顶层设计的宏观把握和微观研究,再到课堂“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正确规范,无不需要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专业水平作支撑。语文教师是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力量,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滞后、专业水平低下,势必会造成“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处处碰壁、进退维谷。教学中如何让课标理念生根,如何用好新教材,如何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让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双赢,关键在教师,教师有教学理想、有教学智慧,就能大有作为。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因区域的不平衡,各教师个体间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显然参差不齐,要想取得“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规模化优良效果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使之跟上时代步伐。只有广大一线教师都能理解课标精神,吃透新教材,才能用好新教材,让“学习任务群”教学生根、开花、结果。
当下,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须在课标引领下追求用最优质的资源去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语文教师而言,亟待强化六种意识。一是强化文本意识。文本即教学文本,既有一篇之“文本”,也有一组之“文本”,也包括整本书之“文本”,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须尊重文本,但不是以文本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始终“用教学文本来教”。教师须做资深阅读者和资深解读者,善于挖掘文本的独特教学价值,借助文本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学会阅读与自我建构,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二是强化任务意识。“为学习任务而教”应成为教学的新理念,杜绝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充分考虑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之需,做到任务指向明确,针对性强,能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强化群文意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方式需相应变化,不能仅是一篇一篇教,而应多是一组一组教,高度重视教学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使学生享有学习的更多获得感。四是强化问题意识。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应善于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抓手,让学生知道问题是什么及还可以是什么,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有更多的体验和提升。五是强化活动意识。“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应是高雅的文化活动。新教材中单元任务的层递性等相关资源,更有利于教学的多样化活动。教学应根据学情,设计更贴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完成学习任务。《课标》中明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三项活动,要让活动达成课程目标就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思考、探究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六是强化生成意识。“学习任务群”教学承担着文化建构的使命,文化的本质就是意义的生成与创造。生成意识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超越诉求,教学过程应是动态、开放的,使教学资源不断发展、增值、生成。教学要根据学情和学习任务特点,对教学活动内容及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留出大片的活动空间,满足学生自主探究、愿望生成的内在需求,去丰富、充实、创新学习任务,让教学过程更清晰,效率更高,更能展示人的本质力量,使“学习任务群”教学真正成为自觉建构的过程。六种意识,虽各有侧重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是极其正确的,但更要正确地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直面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正确地做事,不断破解“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会使语文教学越来越接近课程理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冯为民.“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瓶颈的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2020.
[4]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5] 王本华,朱于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依归,建设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中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6] 《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01).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