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科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在当今的独唱音乐会和学校声乐教学中,意大利古典歌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人们广泛传唱。这些歌曲的内容主要表达爱情的欢乐和痛苦。意大利古典歌曲的取材多来源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意大利古典歌曲把过去人们的内心生活描写的非常细致、具体。许多人一向认为音乐较文学、戏剧、美术是更抽象的艺术门类,不可能描写的那么具体。但是,这些歌曲把那个时代男女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刻画的如此细致、真实,使我们听了以后如身临其境,在我们眼前仿佛看见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独特魅力形象。
意大利是举世闻名的歌曲和歌唱之乡,那里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明净的天空,碧蓝的海洋,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人们在热情的歌唱。意大利在14世纪和15世纪曾经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和欧洲文化中心。它远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早开始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样就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及其思想。他们相信人的力量,相信人的生活权利。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产生了文艺复兴,产生了一个新的文化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叫“人文主义”。继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者诗人、文学家、作家等,意大利歌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独自绽放的奇葩。
意大利古典歌曲是被公认的最适宜歌唱的一种歌曲。意大利古典歌曲最早的经典作品又是和“美声”(bel canto)一起诞生的,这些因素决定了意大利歌曲成为发展美好音质、学习真正美声唱法技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典和全世界声乐教学过程普遍采用的教材。而“美声”正是世界各国歌唱家所追求的歌唱技巧的最高理想。这些作品所创作的典型人物是当时的正面人物。他们不顾封建的束缚、勇敢的爱他们所爱的人,追求着恋爱的自由。他们没有沾染上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仍然保留着对爱情的忠诚。很多意大利古典歌曲如用自己的语言来唱,则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激情,使演唱者不能不感到悲怀壮烈,如用原文的语言来唱,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意大利古典歌曲从16世纪末到现代这400年间不同时期里,从风格纯正最能体现古典美的早期歌曲一直到充满时代气息的拿波里民歌。不同的曲子对发声技巧、音域的扩展等训练,都有其不同的功效。我们在学习、演唱中通过尽可能的磨练,使声音尤其是高音能够让人满意,这些作品从卡契尼到蒙特威尔第到斯卡拉蒂到帕伊谢洛,这些作品在自然的音域中尽量获得好的声音,得到良好的声音共鸣。
1、《Lasciatemimorire》作品演唱教学
蒙特威尔第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史上的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媲美,其创作概括了文艺复兴后期音乐艺术的先进成就。蒙特威尔第的歌剧音乐比起卡契尼、佩里的宣叙调风格来要丰富一些,他加强了乐器的作用,采用分节歌和反复三段式的咏叹调式,近代歌剧最初的样式在他的作品中初步定型。他的创作对欧洲的歌剧和声乐、器乐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总谱大部分毁于奥地利军队洗劫曼图阿城的战火中,仅有《奥菲欧》、《尤利西斯还乡》、《波佩阿的加冕》等三部得以完整保存。此外还有舞剧及歌剧《阿丽亚娜》的片段。
《Lasciatemimorire》选自歌剧《阿丽亚娜》描写希腊英雄忒休斯被牛头人身的怪物囚禁在迷宫,女主人公阿丽亚娜用线球把他引出迷宫,后来忒休斯带她航海返国,却将她抛弃在岛上的故事。
《Lasciatemimorire》是阿丽亚娜被抛弃后所唱的悲歌。旋律简朴单纯,哀婉动人。这首作品虽然只有十九小节的单乐段歌曲,却能充分的刻画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情,很富戏剧性。音域虽不宽(只有一个八度),但跳进颇大(为增四度),要做到乐曲线条连贯也不容易。这首歌由于和声背景色彩丰富,颇受年轻演唱者的青睐,但第二句和最后一句的那四个半音级进,要唱准也不容易,最后一个音的音量还需做减弱的控制。速度较慢,力度变化大,演唱者要严格遵守谱面的表情记号,力求把作品诠释到位。
《Lasciatemimorire》这首作品四四拍柔和的慢板,全曲的调式调性是f小调,开始弱的属和弦到下属和弦,这是一个反功能的进行,但是正是这种大胆的和声运用,使作品在听觉上更能体会矛盾的冲突,表达女主人公阿丽亚娜内心绝望的心情。第四小节的半音级进,更能表现阿丽亚娜内心一步一步走向绝望的心理。第七小节主和弦中强力度演唱,好像是阿丽亚娜自我的忠告一样,不要再幻想,没有人会来安慰。自己只能独自叹息自己悲惨的命运和极度的悲伤。最后再现首句主题,收拢性弱收在主和弦上,强调阿丽亚娜一心只想以死亡来解脱的痛苦。
这首作品全曲都用柱式和弦进行伴奏,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和声对仗工整的特点,没有更多的花哨来进行烘托,用最简单的和声色彩对全曲的基调进行有力的强调。本首作品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意大利语的读音,特殊音节scia在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另外文中出现了辅音群“gr”,注意辅音群的读法,反身代词“mi”要强调是“我”的意思,文中的“cosi”重音落在了“si”,而不是一般的重音规则,这点也要特别注意。最后全曲的演唱,一定要注意延长元音,辅音一带而过,注意全曲中变化音程以及不和谐音程的把握,让演唱更富形象性、内心性,表达作曲家人物形象的刻画。
2、《o notte,o dea del mistero》作品演唱教学
《o notte,o dea del mistero》是作曲家尼科洛·皮钦尼的一首声乐作品。尼科洛·皮钦尼1728年1月生于拿波里,1800年死于巴黎近郊,是十八世纪后半叶活跃于意大利、法国歌剧界的著名作曲家之一。作者早年的作品在罗马受到普遍的欢迎,美名远播。之后应邀赴巴黎创作,其法文歌剧好评如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后来格鲁克展开了艺术史上有名的艺术争论,在十八世纪乐坛引起震动。作为一个多产的歌剧作曲家,其作品表现出的才华、影响,堪与当时著名歌剧改革家格鲁克平分秋色。
《o notte,o dea del mistero》一歌,通过对夜晚女神的渴望之情的描述,表现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希望。全曲除了前奏与尾奏外,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整首歌曲的布局既平衡统一又富于对比,不仅在总体三部曲式之间形成歌词内涵、调性色彩、旋法、伴奏肢体的对比与呼应,在各段内部同样可以看到多姿的变化和呼应手段,使歌曲的表现极为丰富,同时也带有一定难度。演唱上对词曲结合的咬字吐字,气息贯通极为重视。如开始句中的“notte”一词,要吐得自然、松弛,不要破句,又如20小节处弱起的“请赶走那……”句,由于词与曲调在句法上的细微冲突,演唱时须加以自然、平和的处理。此外,曲中较多出现的增减音程,都是音乐情绪富有特色的体现,要认真唱准唱好,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做一个恰当的把握。
全曲是八六拍的e小调作品,开头的前奏以十六分音符逐渐上行,又回到八分音符级进下行到后面的柱式收拢在主和弦上,仿佛感到了夜晚的来临。演唱从属音弱起到主音正拍,充分明确了调式调性。“notte”是一个双辅音,要注意双辅音的读法,同时也是一个长达6拍的音,并且要按照谱面的标记做好从强到弱的音乐处理,然后是第12小节的级进下行,注意特殊音节“gna”的发音,并且13小节出现了和声小调升七级音的标志。第16-19小节重复了一下作品主题。接下来强进入下一个音乐动机,其中“sca”10拍半的时值,要求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要非常明确。第27小节突强的“del”要加强腰腹力量的运用。
第29小节进入全曲的中部,伴奏肢体发生变化,左手以一拍4个32分音符的半分解伴奏音型伴奏,第27-35小节演唱的时候注意谱面上强弱的对比,以及渐强、突强的处理,以及长乐句的气息运用。第36小节出现了降E和升A等变化音,同时和声肢体也变成了三连音,以此来表达作品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惊恐。第39小节出现了纯四度、纯五度的音程大跳,并且要将歌词“我颤抖、我害怕”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同时40小节应该加重演唱的语气,更好的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动荡。第41、42小节出现了降B,升C等变化音,在和声色彩上给人不同的音响效果,最后在强音强拍长音的“desiro”上收拢性终止在主和弦上。从第45小节开始,伴奏音型变得简洁、明了,左手单音,右手和弦,表达了作品主人公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无限的渴望。第52小节和声肢体变左手单音加右手同音的伴奏,第53小节右手的单音变成了八度,在音响效果上着重强调了主人公内心的叹息,开放的终止于属和弦上。
第56小节开始变化再现主部,第63小节弱起小二度下行,第64小节同样的模进,表达了主人公对夜晚寄予的希望,又好似是一种自我的反问。第70小节的“ah-si”是全曲的高潮,并且在“si”上要自由延长,来延长主人公激动的情绪,最后变化再现以一拍两个16分音符通过纯五度大跳和级进下行来表现内心的无限希望。第73小节的还原升F在和声色彩上是重属和弦,这句要演唱的特别有重属和弦的韵味,并且解决到了属和弦,第74小节由属功能正格进行到主功能,这句小字二组的E表现了作者希望黑夜驱赶白昼的强烈的愿望,并且75小节又重复了一下这个主题,而后收拢的终止在主和弦上,最后又有6小节的尾奏,使全曲回归平静。
声乐学习是一个长久而又开动脑筋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声乐,这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训练学生发声机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演唱修养的提升。
古典意大利歌曲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初学者的必唱曲目,也是各个阶段磨炼提升的必唱曲目。古典意大利歌曲的曲目按作者、年代、题材、风格、体裁等体系要素进行分类组合,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容易给学生循序渐进的扎实基本功。古典意大利歌曲不仅在音域上可以得到较好的拓展,而且在艺术修养上也可以受益匪浅。古典意大利歌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广大声乐爱好者有目共睹的。
综上所述,古典意大利歌曲与高校声乐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要求,发挥古典意大利歌曲的教学作用。通过思想观念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使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