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静
(青海省康乐医院骨科,青海 西宁 810000)
护理质量具体包括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评价以及其对基础护理质量方面的评价。近些年,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本研究对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了探讨。
对72例患者予以选取,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39.72±8.95)岁;实验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3~67岁,平均(40.12±8.76)岁;两组患者的男女比率、年龄等临床资料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实验组施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式:
1.2.1 评价标准的制定
明确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确保统一性,以此进一步指导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需基于整体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等级医院的护理质量要求并充分考虑本院实际,并对其标准进行多次讨论和研究,之后持续完善和修订,确保制定出科学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其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具体评价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急救物品管理及质量控制、护理服务、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以及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质量展开评价,各项总分100分,85~100分即为合格。
1.2.2 评价方法
针对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以达到动态、连续监控护理质量的目的,充分结合了突击检查、专项检查以及集中检查等不同检查方式。其中,突击检查主要指对各季度护理安全隐患、紧急突发事件以及护理问题多发项目进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主要根据实际情况快速组建调查组,针对某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集中检查主要指每季度均组织开展全面检查。对上述制定的评价内容标准进行进行评价。对每次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进行汇总分析,取年底平均值。
1.2.3 监控护理过程
监控护理过程注重加强护理期间的质量管理,经护理程序贯穿落实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强调评价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以患者安全及舒适度作为临床评价护理质量的最终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操作中需注重护理操作细节。
1.2.4 反馈和改进
质控人员需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尽快解决问题。每季度护理部需明确设立质控重点,并以书面形式检查总结存在问题并集中反馈给责任人和责任科室进行整改处理,同时要求护理部定期追踪调查整改情况直至问题解决,确保整改有效落实。在问题解决期间如发现新问题产生,要通过分析、讨论以及制定改进方 法等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2.5 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可直接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此应将护理安全评价指标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价值作用加以提升,各个季度均需定期开展护理安全隐患检查,逐步推行护理缺陷分享制度,对主动上报可予以适当的激励,促使各科室对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登记汇报,组织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分析和讨论,有利于早期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防范和纠正措施,避免相同的缺陷再次发生。
利用SPSS 19.0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述,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述,行t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均呈较高显示,护理缺陷率相较于对照组呈较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n(%)]
积极探究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促使患者提出的护理要求得到最大化满足[2]。而持续质量改进可对护理实践期间的各种错误及时采取对应管理干预,进而对护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可显著改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临床实践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显著[3]。本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更高,而护理缺陷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率。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