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与相关之音乐创作
——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例

2020-12-05 16:31李查宁任堃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白毛女野火综述

李查宁 任堃

(1,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省 沈阳)

引 言

在文艺范畴中,题材,对于欣赏者、创作者和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具有广泛涵义、拓展性内容以及多元概念的词汇。它在宏观上有着万般多样的可能,在微观上则具备各自的、独特的深度。也就是说,就题材而言,它在广义上的每一种可能、类型和方向,应将会在其具体的阐释、诠释及演绎过程中产生广阔的、可探索的空间。

的确,在艺术欣赏、艺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题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文学、音乐、戏剧、绘画、舞蹈、建筑等,题材都可能是构思一部作品的、最先被考虑的关键点。一方面,它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作品体裁的选择、对作品规模的设置、对作品基调及风格的定位乃至源于多个学科的具体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首先,就艺术研究而言,以题材为出发点进行观察,应是在实践过程中对作品从时代、风格等角度而进行归纳与分类的有效方式;同时,从艺术欣赏来看,题材很可能是最广泛的受众去最先关注的层面,从而成为概括每一部作品的特点与特色的、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总之,题材,应是组成每一部艺术作品,每一个艺术成果从最初建构到最终展现的全过程的重要至不可或缺的支柱。

作为艺术创作的要素之一,题材,也时常是艺术创作者最先接触和最先考虑的层面。无论是为既定题材创作,还是从自己的选择出发,题材均将与创作的思维和技法紧密关联。正如前文已提及的作品题材与体裁、规模、风格的关系一样,就艺术作品而言,在很多时候,创作者都是从题材出发的。

在运用具体写作技术的过程中,题材自然将始终发挥其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法的运用方式——创作者因不同题材而采取不同的技术;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引申创造性思维,去将观念和技术进行创新性地拓展,以适应题材需要,以充分体现题材相关的故事内容、情感起伏与精神内涵。

众所周知,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她与文学的密切联系,使题材的重要性更为突显。实际上,对于歌剧来说,题材不可或缺,不可回避,更不可忽视:歌剧离不开故事,故事必然涉及题材。

就歌剧音乐创作而言,题材对于作品的功能与作用显而易见。这种功能与作用,在歌剧中则能够得到最为充分地体现。相对于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歌剧与题材的联系最为直接,乃至相辅相成。可以说,多样的题材,塑造并成就了各具特色且有着独特光辉的歌剧作品。同时,多样的题材,激发着创作者们的开拓精神,那随之产生的歌剧作品,则映射着勤奋、坚韧的创作者们的智慧的光芒,塑造着他们的成功,成就着他们的卓越。

在祖国的民族歌剧事业自起步到繁荣的时光里,那些倍受瞩目的题材一直是被观众称道、被业界关注的中心。一代又一代的众多具有责任感的优秀导演、作家、作曲家等方方面面的投身于歌剧事业的工作者们,将囊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和中华民族无畏艰难的奋斗精神的题材的大量歌剧作品呈现于舞台。不同的题材,与它们所联系的故事,和相伴故事的音乐,也生动地描绘、述说着我们的伟大祖国、伟大人民所创造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展现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伟大的中国人民所谱写的光荣篇章与向实现光辉理想而奋斗与奋进的伟大征程。

在这些杰出的歌剧作品中,音乐的创作始终把握题材,围绕题材,紧扣题材。与此同时,又将题材所表现与表达的深邃的、深奥的、深刻的且来源于生活、精神与思想的深层次涵义有效地、充分地发掘出来,并将其充分、贴切、鲜明地反映与体现。这使得作品坚实地立足于题材,又将题材的含义升华,与观者产生共鸣,与观者的情感达成一致。这一切,必然是致力于祖国歌剧事业的、潜心创作的作曲家们所不断思考、不断探寻与探索而来的成果。它们体现着作曲家们对题材的精心解读与透彻理解,以及他们为诠释、引申题材而展现的精湛写作技术、匠心独具的创新思维与开拓进取的信心,这即是伟大的成就。这些成果,这样的成就,在下列将观察与分析的几部民族歌剧佳作中,将清晰地呈现。

对于国内外的众多欣赏者来说,在1945 年问世于延安的,由贺敬之、丁毅编剧,由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家作曲的歌剧《白毛女》已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其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而令人铭记的故事情节,其动听的、特色鲜明且深入心灵的音乐,都是使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白毛女》记录了中国近代苦难的岁月,也记录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伟大的人民军队以坚韧与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而顽强斗争的历程。这是新时代的人民所铭记于心的,也是我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向光辉理想、向伟岸的奋斗目标所前行的不竭动力。

《白毛女》的题材,赞扬着人性的善、鞭挞着丑恶与欺侮,它述说着中国近代苦难的岁月,她控诉着身处苦难中的人民的遭遇①,她描写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起抗争、冲破旧社会那剥削、压迫、侵略牢笼的伟大功绩。可见,《白毛女》的题材内涵是丰富且富有普世价值的。

作为奋斗在延安时期的伟大领袖、军民和艺术工作者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白毛女》的题材是契合时代需求的。在那个战火洗礼的年代,在那个为自由、为温暖的新生活艰苦斗争的年代,惩恶扬善,推翻剥削阶级欺压,使在硝烟中、在饥饿中、在屈辱中的广大百姓过上新生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关切、牵挂的。无数的共产党人,为此战斗,为此流血,为此献出生命。

可见,《白毛女》题材中的叙事性与革命性,即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中,在人民心中共同的伟大信念中所萌生、成长的。而这样的叙事性与革命性,都是为当时乃至此后几十年的文化生活所亟需的,这是《白毛女》自首演即大获成功并成为经典的关键,也是其经历多次改版之后,屡创艺术高峰的要素——她在当时唤起了全国军民的共鸣,坚定了中国人民为革命胜利而不懈斗争的信心;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也始终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情感与心灵,鼓舞着我们继续为祖国的富强而奋进。

当年谱写这部歌剧的作曲家们对于这样的题材是并不陌生的。悲痛的喜儿、恶毒的黄世仁、抗争的大春等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阶级,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题材背景下,作曲家们怀着对人民的情感与革命的热情,让智慧与灵感的火花不断迸发,最终创作了经久不衰的音乐。

《白毛女》运用了西方管弦乐队伴奏,但在音乐风格及其审美观念上,则完全是中国式的。剧中的著名唱段,均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如其最具代表性的《北风吹》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以技术化和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发展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素材——最初,音乐是相对优美的,而在以向下为主要方向的旋律呈示的过程中,则逐渐转向凄美的曲调风格,营造着凄凉的氛围。这种特征在音乐以“变宫为角”的方式停歇于原调式的“徴”音时,已明显体现了出来。可见,于整体和局部均呈下行趋势又婉转曲折的音调,淋漓尽致地刻画出那个年关将至却饥寒交加的场景,描写出喜儿与杨白劳的心境。

中国几代作曲家们以不断探索与勤奋创作,始终在持续树立着融合与创新的典范。《白毛女》自然是其中之一,在其音乐中,对秧歌剧的结合,对庙堂音乐的吸取,都得到了明显的呈现。②并且,在《白毛女》多次改版的过程中,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营养的汲取则是显而易见的。如在改版中加入的《恨是高山仇是海》唱段的“板腔体”特征,③明显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而这样的例子,在《白毛女》中则比比皆是。总之,《白毛女》音乐的创作,成功地结合了西方音乐的模式,成功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传统,成功地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这些创举,既完全符合题材,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将其提升与升华的效应。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洪湖水,长又长,太阳一出闪金光,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每当这熟悉的语句唱起,那令人记忆犹新的旋律响起,每一位听者的眼前,都会浮现出洪湖上那秀丽的风景,浮现出那些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投身战火的英雄人物的勇敢、威武、乐观的光辉形象和他们的温暖笑容。这首有着优美、悠扬旋律的浪漫而抒情的歌,就像在那斗争年代的每一颗为党、为人民奋斗的心灵——虽面对凶恶的敌人,面对残酷的战斗,但永远无所畏惧。

众所周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自50 年代创作、排演并献礼于建国十周年的经典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与《白毛女》一样,《洪湖赤卫队》自首次演出起便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洪湖赤卫队》经历了多次复排,均倍受欢迎。60 年过去了,《洪湖赤卫队》早已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典范,她就像清澈的、微波粼粼而涓涓不断的洪湖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灵。

《洪湖赤卫队》由杨会召、朱本和、梅少山等作家编剧,由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是自《白毛女》问世十余年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民族歌剧作品。她在歌剧所涉的多个方面均有所进展,尤其是在题材上。其所覆盖的故事紧贴革命生活,就像千万革命先烈所经历的千万个斗争的故事一样,朴素且朴实。同时,《洪湖赤卫队》在平实中隐含着不平凡的精神与情感。其题材在革命性与斗争性的基础上,又明显反映出革命浪漫主义、英雄主义与在残酷战火中的乐观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在题材的深层涵义上,《洪湖赤卫队》歌颂了毛泽东主席军事思想④,体现和讴歌党和人民的、人民军队与百姓的崇高情感。在人物方面,每一个角色的形象与性格都更为丰满、生动、鲜活。如剧中女主角韩英的形象,则是结合了真实的投身革命的巾帼英雄的风采——朴实、勇敢、机智、沉稳、不畏艰险、不畏牺牲,是一位完美的革命者⑤。

题材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的拓展,则更大限度地发掘了浪漫主义、英雄主义与艰苦斗争的内容与内涵,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戏剧色彩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成就了《洪湖赤卫队》具备了成为红色经典的元素。的确,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民族歌剧代表作,《洪湖赤卫队》题材中的诸多特色,均能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民族歌剧的一个个绽放着光芒的闪亮标志,成为推动中国民族歌剧迅疾前行的多种潜能。同时,也将成为指引歌剧创作的多个层面的观念与技术之发展方向的明亮灯火。

显而易见,上述要素,充实着《洪湖赤卫队》所具有的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题材,自然也将启发与影响着音乐的创作。与《白毛女》有所不同的是,《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基本为湖北地区范围内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天沔花鼓戏与洪湖地区民间音乐风格即是《洪湖赤卫队》的典型音乐特色。⑥除此之外,《洪湖赤卫队》对江汉平原地区其他的民间音乐也有大量的吸取。这必然增添了作品的民族歌剧韵味,也使得作品的地域风格更加显著。可见,《洪湖赤卫队》的音乐风格,则出自作曲家们的精心思考与精妙设计。

题材所关联的最重要人物,即剧中主角——韩英。这一角色在音乐创作中也得到了同样的重视。她唱出的七个唱段,在《洪湖赤卫队》中具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七个唱段个个成功,特别是《洪湖水,浪打浪》,最为令人难忘。即使岁月流淌,时代变迁,她仍时常回响在人们耳畔,飘扬在人们的心灵与脑海;她仍能时常唤起人们的深刻记忆,令人忆起那光荣的年代,忆起那浓厚的色彩。

如将七个唱段相互比较,也是各具特色的。它们在情绪上,在情感的抒发上都呈现出有所区别的状态。这应是对故事情节的依托与体现。如《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婉转且富有生气,洋溢着温情,乃至热情,因此具有较突出的、较统一的抒情性。相比《洪湖水,浪打浪》的抒情性,《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则运用了板腔体唱段。⑦这明显加强了音乐的戏剧冲突,也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现实主义色彩,完全吻合了剧情的曲折变化。

此外,对合唱的大量运用也使《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具有了更为强烈、更为丰富的表现力⑧,使之更有气势、更有力量、更能突显音乐的戏剧性。综上所述,《洪湖赤卫队》的题材与音乐的关联是密切的——题材的意义、丰富内容及内涵,使得音乐风格统一、集中,且在情感的抒发方式上达到丰富、多样:可刚毅,可柔软,可现实,可浪漫。

作为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题材的经典歌剧佳作,由著名军旅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为纪念抗日战争

胜利60 周年而创作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则在新时代为广大观众,为业界,为歌剧领

域奉献了一部感人至深的、令人振奋的、洗礼心灵的宏大作品。这部包含着为国恨家仇奋起抗争、为民族大义忘我奉献、为伟大胜利视死如归等崇高情

感的力作,在题材的内涵与其内容上,在立足题材、

深入题材而进行的音乐创作上,都为中国的歌剧事

业贡献了宝贵的财富,留下了珍贵的范例。

《野火春风斗古城》继承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传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民族歌剧创作的发展。在题材上,《野火春风斗古城》首先做到了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到,她在情感和精神内涵上与可谓延安军民和延安鲁艺的艺术瑰宝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和建国以后的民族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传承关系。也就是说,三部作品都描述了中国广大百姓在旧社会所忍受的屈辱与痛

苦和奋起抗争的决心与信心。因此,三者在题材上都是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的。

与此同时,《野火春风斗古城》在题材上的拓

展与创新也是深入与充分的。即在抗击日寇侵略的

革命与斗争的主要框架下,深化了多种情感及精神的内涵,使得在爱国主义情怀下的亲情、战友之情、恋人之情充分体现,充分表达,充分抒发。这样的前提,使剧中的人物在数量上自然将会增加,且在形象上也更加鲜明,并具备各自的、可被感知的内心力量,成为若干可歌可泣的情感与精神的象征。可见,这些因素,均拓宽了题材的广度与深度,这也自然符合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需要。

更为重要的是,上述要点,也使《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题材成为代表红色经典的一个范例。红色经典是祖国歌剧事业领域的、具有时代感的重要题材。这样的题材,自然也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我们所处的见证着祖国迅猛发展和不断前行的新时代相连,激起更广泛观众心中的情感波涛,将使得观剧的观众铭记历史,承载传承奉献精神的责任,带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而团结一心,继续努力奋斗。

题材及其内涵所扩展达到的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新的时代予以红色经典之意义的更丰富内容,都给作曲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激励。同时,题材所带来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则将赋予作曲家具有更大程度的包容性的创作理念。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二位作曲家正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深刻地理解了题材带来的启发。他们怀着题材带来的激励,怀着炽热的激情,成功地完成了创作,成功地践行了题材所赋予的所有创作理念,使音乐完全体现了衬托题材、发展题材并升华题材的效应。

就《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创作而言,作曲家首先拓宽了歌剧唱法模式的范围,即在运用民族与美声唱法的同时,又突破性地运用了通俗唱法。这使得歌剧在包含民族、美声唱法的同时,又增添了“民通”与“美通”唱法,⑨有效地令数量可观的重要人物角色在唱法上得以明显区别,并带来人物个性的清晰呈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带来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表现力多采且充分。

对唱法的拓展,也将会对题材的内容形成拓展。对通俗唱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对当代女大学生陈瑶这一角色的确立。这使得剧情出现了不同时空的并行,极为新颖,且富有时代感。这种不同时空、不同唱法、不同场景的角色在舞台上于同一时刻的并存,必然将受到观众的关注与青睐,也必然成为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所闪耀的一抹亮色。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创作方式,也直观地联系了历史与当代,并直接联系了传统的崇高精神品质与当今生活,迅速反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如《生日》《再回来》等唱段,即是典型的范例。

继承传统,紧跟题材,精心打造每一唱段,也是《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创作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作曲家们对于唱段风格的精心设计,写作时的精心构思,也使得每一唱段在音乐风格、审美方向、艺术价值等方面都近乎完美。作曲家依题材及其故事的地域范围,大量学习了河北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⑩使之后的创作即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在部分唱段中,作曲家吸取了中国戏曲的营养。同时,对于特定角色,作曲家又大胆突破,采用多种音乐风格,使得角色特征明显,表现力提升,如《生命的光彩》,就是上述创作方式的代表⑪。

卓越的音乐创作,还反映着作曲家深层的探求。《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创作,特别是对唱段的写作,都追求了精神、思想的深层涵义。作曲家们在创作中,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内涵,⑫他们的创作使每一唱段的音乐都更具有深度。这样的音乐,自然也更具思想性,更具感染力。如《乡谣》《永远的花样年华》《不能尽孝愧对娘》《娘在那片云彩里》等等,均是对其的充分体现⑬。

《野火春风斗古城》所带有的一些音乐剧特色也体现了作曲家在创作中所进行的创新性探索⑭。这展现了创作思维的突破与创作观念的不拘一格。这种具有开创性、多元融合特点的创作思维,是极具启发性的,并对中国歌剧事业的开拓性发展形成了显著的推动力。

结语

从以上三部经典名作中可以看到,在题材上,中国民族歌剧有着一脉相承的特征与特色。党和人民的伟大功绩,为崇高理想而无畏艰辛、无畏牺牲的精神,为国家无私奉献、为民族无私奉献、为人民幸福生活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等等,都是形成中国民族歌剧题材的要素。我们的祖国在近代走过了艰难的历程,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了28 年的艰苦斗争,经过无数流血牺牲,才取得了革命的辉煌胜利。因此,这样的题材,是这艰辛的、艰苦卓绝的历程给予中国艺术工作者的宝贵财富,也是崇高的责任。在当今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新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时代,这样的感动、凝聚、激励着我们的题材与其相关之创作传统和作品都必将持续发展,持续涌现。

可以看到,题材对于音乐的影响是显著的,音乐与题材始终相辅相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需求是必然的,对于民族唱法的需求是必然的,对于与中国的戏曲表演形式的融合也是必然的。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在当今时刻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进步的、在国际上具有于各个层面的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我们的人民在述说自己的历程,诉说自己的心声时,必然要发出源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气质、审美的声音。可见,就中国民族歌剧题材而言,立足祖国音乐风格,融合东西方创作观念与技术,应是持续可行的。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歌剧题材的容量、广度和深度,将会持续地增加。对比前文分析的三部经典作品,可以看到,从《白毛女》到《洪湖赤卫队》再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三部歌剧作品在题材相互紧密关联的同时,在角色的数量、形象、个性上,在情绪、情感、思想与精神实质的内容、形式上,都是递进和递增的,呈现出从平面向立体,再向多维化发展的状态,或是从单色向多彩,再向色彩缤纷的境界而发展的状态。可见,上述三部作品的题材内涵是统一的。同时,在继承传统、突破传统和寻求创新的实践上,又开辟了自己的路径,并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标杆。因此,对于与之相关的音乐创作来说,启发与激励是明显的,且任重而道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是崇高的、是无上光荣的。

中国民族歌剧,是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参天大树。题材,就似她的主干,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思想与崇高理想,就是她的根。她不断吸取着营养,日益繁茂,日益昌盛,她将不断攀登新的高度,结出新的果实。在未来,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之思想与精神实质将会继续传承,且容量、广度和深度仍将会持续拓展。在未来,中国民族歌剧音乐的创作也必然将会产生更大幅度的突破与创新。在未来,在中国的民族歌剧领域,将会诞生更多的伟大作品。

注释:

①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白毛女〉的早期形态、版本及其相关问题——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二》,撰稿:谌蕾,编辑:李查宁、马琳,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5 日。

②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白毛女〉的早期形态、版本及其相关问题——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二》,撰稿:谌蕾,编辑:李查宁、马琳,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5 日。

③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白毛女〉的早期形态、版本及其相关问题——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二》,撰稿:谌蕾,编辑:李查宁、马琳,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5 日。

④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洪湖赤卫队〉及其音乐创作——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三》,撰稿:李京键,编辑:唐荣,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年8 月5 日。

⑤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洪湖赤卫队〉及其音乐创作——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三》,撰稿:李京键,编辑:唐荣,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年8 月5 日。

⑥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洪湖赤卫队〉及其音乐创作——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三》,撰稿:李京键,编辑:唐荣,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年8 月5 日。

⑦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洪湖赤卫队〉及其音乐创作——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三》,撰稿:李京键,编辑:唐荣,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年8 月5 日。

⑧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歌剧〈洪湖赤卫队〉及其音乐创作——李诗原教授讲座综述之三》,撰稿:李京键,编辑:唐荣,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年8 月5 日。

⑨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继承、融合、创新——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谈——张卓娅教授讲座综述》,撰稿:邱桂香,编辑:魏雨薇,马琳,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20 日。

⑩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继承、融合、创新——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谈——张卓娅教授讲座综述》,撰稿:邱桂香,编辑:魏雨薇,马琳,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20 日。

⑪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继承、融合、创新——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谈——张卓娅教授讲座综述》,撰稿:邱桂香,编辑:魏雨薇,马琳,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20 日。

⑫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继承、融合、创新——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谈——张卓娅教授讲座综述》,撰稿:邱桂香,编辑:魏雨薇,马琳,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20 日。

⑬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继承、融合、创新——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谈——张卓娅教授讲座综述》,撰稿:邱桂香,编辑:魏雨薇,马琳,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20 日。

⑭参见公众号“上海歌剧论坛”课程综述《继承、融合、创新——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谈——张卓娅教授讲座综述》,撰稿:邱桂香,编辑:魏雨薇,马琳,王程,审订:钱仁平,2019 年8 月20 日。

猜你喜欢
白毛女野火综述
“白毛女”姐姐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在延安,初见《白毛女》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放“野火”
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