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监测中职学生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评估日常不良姿势负重对正处于青春成长发育期中职学生脊柱胸腰段的影响,掌握中职学生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特点,为我国青少年进行脊柱健康科学运动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职学生;脊柱;矢状面曲度;活动度
中职学生脊柱胸腰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实证研究
一、前言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次高峰阶段,这个时期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运动能力迅速发展。但脊柱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脊柱之间还充满软骨。此阶段,不正确的姿势易造成身体一侧长期承受负重,导致脊柱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发展,容易导致脊柱产生弯曲变形。如:长期伏案、低头玩手机等,这些不易察觉的日常不良姿势负重容易造成中职学生脊柱形态功能缺失。因此,探究影响中职学生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因素,为预防中职学生身体形态出现非均衡性,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改善中职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健康行为表现。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生脊柱胸腰部分节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分析
研究证明,90%的脊柱损伤产生在胸腰区域节段,其中超过50%的胸椎和腰椎损伤发生在T11和L1之间,25%—40%的损伤发生在胸椎T1-2、T7-8、T8-9部位,10%-14%的发生在腰椎L3-4、L5-S1部位。可见,胸腰段T1-2、T7-8、T8-9、T12-L1、L3-4、L5-S1是脊柱容易发生弯曲的主要节段,因此,本文为了准确评估脊柱胸腰椎矢状面曲度或活动度易发运动节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脊柱易发损伤的节段相邻两个锥体间矢状面的夹角和活动度进行监测。
在自然直立姿势下将受试者各个指标均值与正常参考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在T8-9和L1-2实际测量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T12-L1实际测量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中职学生女生在T8-9实际测量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T7-8实际测量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二)负重后对脊柱部分节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脊柱胸腰部分节段矢状面曲度或活动度,本文中T1/12代表T1和T12锥体间矢状面的夹角或夹角的变化,即整个胸段矢状面的总体曲度或总体活动度;T12/S1代表T12和S1锥体间矢状面的夹角或夹角变化,即整个腰段矢状面的总体曲度或活动度。
研究表明,脊柱长期负重会影响脊柱正常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不良姿势负重对脊柱产生影响,对受试者进行了负重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负重后胸段脊柱脊椎关节角度减小,腰段脊柱脊椎关节角度增加。说明在胸腰段脊柱,有三个生物力学区域,上段胸椎T1-8脊柱节段,较直,为肋骨支架,提供稳定性作用。中间过度区域T8-L1脊柱节段,是连接胸段和腰段的过度部分,呈后凸状,该节段较为灵活,是生理弯曲的过渡处,起到传递作用。L1- S1脊柱节段是受力部位,负重后容易发生弯曲,是损伤发生集中部位。
测试结果显示,负重后脊柱脊椎Length长度发生了变化,且脊柱脊椎Length变化幅度较大,说明长期负重会对Length产生影响。
(三)负重后脊柱部分节段矢状面曲度异常率
本文中所指的脊柱矢状面曲度异常主要是指脊柱前凸或后凸不足,直立姿势状态下,胸段矢状面总体曲度超过30度,腰椎矢状面总体曲度超过22度,可以认为脊柱存在不稳定或异常。
测试显示,男生脊柱在胸段矢状面总体曲度出现了12%的异常率,腰段矢状面总体曲度出现了8%的异常率,说明长期负重和不良身体姿势可能会引起脊柱状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两肩胛骨内上角连线与脊柱纵轴相交处和第五腰椎与骶椎连接处容易产生不良生理弯曲。女生脊柱在胸段矢状面总体曲度出现了16%的异常率,腰段矢状面总体曲度出现了12%的异常率,女生脊柱异常率高于男生。
(四)负重后脊柱部分节段矢状面异常表现
负重后将受试者背位图像进行观察,发现男女生有36%的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肩部倾斜,倾斜表现为左肩偏高。由于中职学生不良姿势导致一侧肌肉长期负重,导致肩胛肌力牵拉出现不平衡。造成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长期伏案、单肩背包、低头操作电子产品、挑食等。
负重后中学部分男女生脊柱前倾角大于自然直立姿势下角度,男生有32%的出现了脊柱前倾,女生出现了24%脊柱前倾。说明人体在负重时是通过身体前倾来改变自身重心的位置从而与重物所造成的向后力矩相抗衡,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三、结束语
(一)中职学生脊柱部分节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实际测量均值在正常参考范围,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指标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二)中职学生自然直立姿势男生受试者在T1-2和L1-2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7-8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女生T8-9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T7-8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三)中职学生自然直立姿势到最大前屈姿势下男女生受试者在T1-2、T7-8实际测量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T8-9处脊柱节段处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自然直立姿势到最大后伸姿势下男性受试者在T1-2脊柱节段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T8-9脊柱节段呈现显著性差异。女性在T1-2、T7-8、T8-9測量值与正常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筱雯.中职学生脊柱状况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6,(8):85-86.
[2]汤钰婷.2006-2010年某校初中生脊柱异常弯曲检出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1,(5):335-336.
[3]余升华,曾勉东等.对广州青少年脊柱侧弯现状的探讨[J].广州医学大学学报,2014,(6):67-70.
作者简介:李维国(1985.01-),男,汉族,天津市河东区人,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技工院校体育类方向
作者单位: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