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先莲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一直在改革的过程中,近年来,教师越来越重视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法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此为分析的对象,进一步挖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的使用效果,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教育教学
引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索欲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进,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欲望,主动的在学习中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历史也同样需要加强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研究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作为核心,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准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以背诵和訓练为主要的维持性学习,教师对学生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导致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因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并且运用所得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甚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找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尽量地发展学生认知的潜能,促使学生能够去探究和思考,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成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一)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学习内容,构建知识的框架
首要要求学生能够诵读课文,初步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列出这一课程的知识结构。为了能够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把要求变成简单和具体的问题,学生通过预习都可以进行解答,让学生在上课的起始阶段就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一课程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住主要的学习内容,这是学生感知教材阶段。
(二)其次是展示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思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学习的课程转化成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对历史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需要善于选择教学的教材,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的质疑,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时常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问题,体验到质疑探究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教师的责任不是解答问题,而是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在探究学习中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进行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课堂的师生平等观,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还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树立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观,注重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教学围绕着教学任务的这个核心,才能够让一堂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的实现。
(四)教师需要适时点拨
对于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点拨和启发学生,必须要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时学生不是被动的,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提倡学生做出质疑,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才算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三、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性格和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有层次,应该因人而问。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提问时要因人而问,所提出的问题也要因人而异,这样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收获,做到了既面向整体,又能因材施教。
(二)启发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这一原则必须要充分的发扬教学民主,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民主和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民主化,才能够让课堂形成和谐共进和相学互长的热烈氛围,否则就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
(三)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相对来说问题探究式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提倡探究式教学,但并非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否定,探究式教学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我们既要看到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又能看到这是一种受教育内容和教学条件制约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形式内容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历史新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表面的形式而缺乏实际效果,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小敏.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8,000(028):153.
[2]夏国锋.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人文之友,2019,000(011):178.
[3]吴水华.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9):0016-0017.
[4]唐香琴. 浅析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赢未来,2018,000(003):P.57-57.
[5]马阐果.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文理导航,2018,000(009):63.
作者单位: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