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彪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体系迎来了全新的变化和改革。特别是在高中政治課堂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如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得极为重要。且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需求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这一措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素养与学习效能。
关键词:高中政治;科学精神;教学实践;方法应用
结合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分析,在新课改的支撑与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帮助下,整体教学效率与教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其中依然有部分问题值得商榷与研究,且个别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第一是教师如何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教学与引导,借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第二是教师如何通过对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借此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延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思维建设;第三是教师要思考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问题与认知矛盾对学生做有效的知识教学,借此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基于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之所以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对学生进行现实生活元素的添加与设计,是因为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进而将之应用到现实生活环境中,借此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发展个人的人格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现实生活元素融合在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进行应用,同时需要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延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培养与教学。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现阶段社会的热点话题“天猫狂欢节——双十一”对学生进行引导。借此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激情消费、什么是刺激消费、什么是报复性消费、什么是无用消费等。通过学习,学生会了解到正确的消费观念,且会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同时会避免自己在未来的各种刺激消费的节点上疯狂购物。通过该方法的应用,不仅对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政治知识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作出有效的判断与分析,进而实现对个人生活问题的纠正与整改。
二、基于关键问题,重视思维引导
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问题的深度探索与挖掘,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且可以帮助学生重塑政治课程学习思维,建立学生的高阶认知,实现对学生的深度培养与教导。在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关键问题的研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建设与引导方略。
例如:在基于政治课程学习阶段中的各类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与建设的时候,需要引用科学思维的构建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突出特定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和建设。在学习“人生价值”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在学生的主观认知下,能够对个人的情感和素养做有效发展,且可以结合问题的提出设计回答问题的思路,进而由浅入深地了解个人“人生价值”的方向。在这一严密的逻辑思维结构中,学生必然可以基于科学思维的应用实现对个人政治学科素养的高效建设和发展。
三、基于认知矛盾,强化辩证能力
研究工作的开展将重点结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行深度分析与解读。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探索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认知矛盾,并且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论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辩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让学生在唯物观的引导下实现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建设。
例如:这一认知上的矛盾,需要教师为学生来创造。在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主观认知以及社会的客观认知对其进行矛盾点的设计与构建。在此,教师要关注矛盾的生成方式,以此来打破学生的学习壁垒与思维延续阻碍。如,教师在教学“社会生产力”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扶贫工作的开展、能源应用工作的开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教学。在此,学生必然会在多方面的学习资源了解和探索中发现其中的问题。随后,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主观认知对其进行深度教学与引导,通过论述事物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帮助学生构建强大的思维辩证能力,实现学生对政治学习素养的深度窥探与高效建设。
四、结束语:
在国务院、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这一文件当中,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意见与看法,且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项目也做出了相应的指示和分析。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科学性与实效性,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提升也会更快更强。
参考文献:
[1]卢典学.浅谈职业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2):109+111.
[2]任奎.新媒体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128-129.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