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在小学长篇绘本教学中的运用尝试

2020-12-04 08:18张磊
英语学习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绘本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长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取舍教学内容与展开教学策略是“长文短教”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教重点部分,突出难点部分,摒弃繁冗步骤,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搭建有趣、高效的阅读支架。

关键词:绘本教学;“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随着课外阅读材料的增加和阅读渠道的拓展,小学生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中短篇故事由于难度低、容量小、易操作,成为教师开课研讨的首选,而针对长篇故事教学的观摩研讨课则鲜有教师尝试。客观上,长篇故事生词较多、篇幅较长,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教师对课堂目标定位不准确、生词处理不到位、文本教学顾此失彼或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较长篇幅的故事呢?笔者借鉴了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的方法,结合英文绘本的特点,进行了有效尝试。

什么是英文绘本的“长文短教”?“长文”顾名思义,即生词多、篇幅长、容量大的文本;“短教”即教师在40分钟内,通过分析文本,取精华、教重点、破难点、授策略、练思维、提素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达到课堂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选自《典范英语》5B Lesson 18的文本Submarine Adventure(本册书最后一课),包含24幅图,文本长度约1000个词,语言量非常大。故事主要讲述了四个名叫Wilf、Wilma、Chip和Biff的孩子的海底历险经历,他们在本次历险中遇到了Professor Tangle,一个由于耳背闹出很多笑话,但非常勇敢、博学且拥有丰富海底航行经验的老人。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驾驶潜水艇,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在此期间,他们经历了几次惊心动魄的危机,但Professor Tangle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沉着冷静的头脑带领孩子们化险为夷。

分析文本,确定“教什么”

长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聚焦的是教学内容的取舍,“怎么教”研究的则是教学策略。可见,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教学策略的展开是有效实现“长文短教”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结合该绘本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时,采取了以下四个步骤:

1.深入分析文本

有关adventure的故事叙事结构一般分为三大部分:Before the adventure、During the adventure、After the adventure。其中During the adventure是故事的主体部分,文中涉及这部分的容量非常大,教师经过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将其分为On the beach、Into the sea、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 三个小部分。在Into the sea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厘清思路,准确找出故事人物每一次潜入海底的所见所感。而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情节错综复杂,学生要找出遇到的困难(troubles)和对应的解决办法(solutions)并非易事。

2.制定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热爱阅读,词汇量较丰富,在每天 15分钟的听音模仿时间内能预习课文,而且会主动在预习时使用词典学习生词。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涵,但在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把握细节、体验人物情感等方面,学生们都还存在较大欠缺。基于此,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深入理解故事,厘清故事的发展线索;

(2)体验人物情感,惟妙惟肖地模仿重点对话;

(3)能根据板书和图片,复述重点部分(Into the sea和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

(4)能由文及己,谈论自己梦想中的历险故事。

3. 确定重难点

笔者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1)将Professor Tangle混乱而幽默的语言模仿到位;

(2)Into the sea部分:准确描述人物几次潜入海底时的所见所感;

(3)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部分:正确找出并描述人物经历的四个troubles以及对应的solutions。

4. 定位教学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故事教到位,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自学部分:课前预习、查阅生词、浏览课文。

(2)略教部分:Before the adventure和After the adventure部分。

(3)详教部分:During the adventure部分。

(4)重点部分:During the adventure中的Into the sea和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两部分是重点,其中后者是重中之重。

策略施教,确定“怎么教”

在确定“教什么”之后,教师便要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即“怎么教”。

1.授之以渔,掌握策略

学习策略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五大课程总目标之一。《课标》指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嘗试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上的指导。

(1)查阅生词

在长篇故事的阅读课堂中,教师不可能过度讲解生词。有的生词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有的则需要提前查阅、了解大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词汇量也不局限于课本内。因此,培养学生查阅生词的习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记录,学生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标记或制作生词小本等,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会逐渐增加。笔者对学生开展的相应调查显示,在同一学期内,坚持使用生词记录本来摘录生词的班级学生比未实施该策略的班级学生词汇量多8%—10%,此外,前者做阅读测试的正确率也高出5%左右。在预习时,学生通过查阅生词,为课堂学习扫清了障碍。而在课堂上,当课件中再次出现一些重点生词时,教师可将它们标红,着重显示,或通过言语提示。以“He got things muddled up. ”为例,教师可通过播放录音或标红易混淆的单词,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muddle upmean?”。学生回答:“He made many mistakes because he couldnt hear clearly.”。

(2)设计阅读单

在布置长篇故事的课前预习任务时,如果教师能提供一份预习任务单,学生的预习就会有更明确的方向。笔者为本课设计的预习任务单如图1所示。

通过完成预习单,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大意,为课堂中深入学习、抓取细节打下基础。

2.详略结合,多形式阅读

教师开展长文教学时,课时往往很紧张,但如果教师能教会学生将精读、泛读相结合,就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学生利用skim能快速找到关键信息,一般只要抓住who、where、what、how等要素就可以;而利用 scan,通过勾、圈、点、画,学生能够抓取文本的细节。

(1)Before the adventure:略讀,提取重要信息

学生在此步骤中要通过skim提取有关潜水艇外观和功能的关键信息。读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潜水艇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潜水艇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并给出学习任务:What does the submarine look like?(appearance)和What can it do?(function)。学生在这一步只要找出这两个关键信息即可,如图2所示,学生采用skim的方法完成任务。

(2)During the adventure:详略结合,搭建支架

教师在文本中的On the beach、Into the sea、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三小部分中都进行了读法指导和文本再构,突出了最难的第三部分。

① 略读On the beach部分

学生先找出三个关键信息characters (who)、settings (where)、plots (what),再通过听Professor Tangle和孩子们的对话,操练重点对话。教师鼓励学生在模仿时加上背景音乐,从而更好地体悟人物情感,提升模仿积极性。课堂展示的PPT见图3、图4。

② 详读Into the sea部分

学生在这一部分观察、预测、讨论、复述。观察潜水艇初入海洋的图片,根据问题“Would it always be wonderful as it went deeper? Why? ”去预测,学生不仅回答了“No.”,而且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如:

S1: No, maybe they will meet a big shark.

S2: No, maybe the submarine will not work.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四个问题:How many times did they dive?/ What did they see outside? / How did they feel each time? / How did Professor Tangle get muddled up?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并鼓励他们通过key words & pictures进行段落复述,或继续模仿,开展两两对话,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堂使用PPT见图5、图6。

③ 重点读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部分

学生通过对比Professor Tangle前后表情,推测他们即将遇到的troubles。本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错综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厘清关系,教师搭建了三个支架,首先将这一段情节做成了配乐视频,烘托氛围,随后又设置了两个任务。

任务一:借助飞行棋游戏(见图7)的问答形式设置海底游览情境。本段是理解难度最大的片段,因此教师需要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分解故事,降低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细节,理解重难点信息。

任务二:教师让学生找出四个troubles和对应的solutions。针对这部分最初的课堂设计是教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但由于情节复杂,教师设计了match and stick的教学活动,并制作鱼骨图(见图8、图9)。教师给最难的部分搭建足够的支架,并让学生复述该部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3)After the adventure:思考,找出隐藏含义

本文的结尾:“The magic took them back to Biffs room. ‘That was a good adventure, said Chip. ‘We must go home for tea, said Wilma. ‘Whats that?joked Wilf, ‘You want to go back to the sea?”。通过Wilf开玩笑的语言,把During the adventure部分的幽默亮点(Professor Tangle由于耳背闹出的笑话),延伸到历险之后,充满冷幽默,让人回味无穷;学生读完故事后,需要思考并归纳主人公Wilf的性格特征:“He tried to act like Professor Tangle. He joked. → He was humorous.”。

3.突出重难点,忌平均用力

长篇故事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课前需要深入研读文本,厘清文本的重难点、主要线索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本的价值观。其中文本重难点是最需要教师集中精力处理的部分:

(1)本课的重点之一是Into the sea,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并在他们回答问题的同时在黑板上记录,文本中的submarine每潜入一次,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的潜水艇就下沉一格,让板书“动”起来(见图10),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厘清故事脉络并进行复述。

(2)本课的难点是潜水艇在海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为此,教师运用海底飞行棋和鱼骨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搭建实用且有趣的支架,让学生兴趣倍增,变“难读”为“易读”,变“畏读”为“趣读”。这部分在整节课中用时最长,但产出质量最高,达到了学习活动的高潮。

4. 提炼线索,以点带面

长文教学不能只单纯地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或段落来教学,在每个部分的理解和操练到位后,教师还需要用一个纵向线索将其串联,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故事教学的整体性,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本课贯穿始终的线索是耳背的Professor Tangle说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话。教师在读中的两个部分提炼了重点句子并将易混淆的单词标红,学生模仿对话,用配乐烘托氛围。教师在读后活动中再次提炼Professor Tangle幽默风趣的语言,并改编成儿歌(见图11),使之朗朗上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模仿,情感体验自然水到渠成。

5. 輸出语言,提升思维

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中,记忆、理解、应用属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分析、评价、创造则属于高级阶段。因此,面向高年级的绘本教学不能停留在听、读、理解层面,本课通过读中和读后活动发展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1)Predict & Imagine

教师在读中环节鼓励学生预测情节,锻炼思维。在潜水艇第二次深入海底时教师提问:“Would it always be wonderful as it went deeper? Why? Why was Professor Tangle excited first, but nervous later? ”。学生思考并回答:“No, maybe they would meet some terrible creatures, like sharks. He was nervous because he met some troubles he never had before.”。

(2)Conclude & Summarize

在读中环节,学生复述了重难点部分Into the sea和Meeting troubles in the sea两个小片段;在读后阶段,教师则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板书(见图12),鼓励学生进行全文复述。

(3)Evaluate & Discuss

在读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人物性格,锻炼他们的分析、评价能力,向学生提问:“Why did Wilf say ‘Whats that? You want to go back to sea? (He was humorous. ) How was Professor Tangle? (He was funny / brave/ calm… )”。

(4)Expand & Create

在读后环节,教师提问:“What kind of adventure would you like? ”,通过向学生提示characters、settings、plots三要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历险或想象中的历险,进行综合语言输出。以一名学生的回答为例(学生原文未修改):

S: I want to have an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adventure. In my adventure, I go to a jungle and as I am walking by, suddenly I hear “Roar!” I see a tiger standing 10 meters in front of me. I am so frightened that I climb up the tree. Then I throw my food to the tiger. It eats it all and run away.

学生习得了这些阅读策略,在今后的长文阅读中,也能够运用这些策略。

在阅读形式方面,教师在本课中设计了自读、小组读、模仿读、默读等形式,随机变换,避免枯燥。但每种读法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适时使用。如非重点部分适合运用自读、默读;难点部分运用小组合作阅读;对话多的部分运用模仿读等。教师对这些阅读形式也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让每一种读法都发挥最大效益。

结语

英语绘本的“长文短教”旨在通过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突出重点、文本再构,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以探究为目的,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磊,江苏省苏州市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苏州国际外语学校小学教学处主任。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绘本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策略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