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04 11:30王光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业成果毕业生

■王光跃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方式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高职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同学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去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也有一些同学虽然参加招聘会,但是面试时的态度不是很积极。针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相关因素分析及假设

主动性的心理学概念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主动性对行为结果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主动性是指就业目标明确,并积极为就业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就业的主动性能够帮助毕业生在求学期间搜集一些对就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会为某一确定的职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就业主动性还表现为能够在学业尚未完成之时就主动去联系工作单位。在对一些就业非常主动的毕业生进行访谈后,我们发现有影响毕业生做出主动寻找工作的重要因素,比如家庭对自己的期待、社会中其他人的行为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职业榜样的引领、求学期间老师对自己的引导、学校的文化氛围、自己的经历造成的就业认知等。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因素总结凝练成以下几个因素。

(一)家庭引导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与同学进行访谈和初步问卷调查的时候,有一些同学谈到了自己的父母为其在职业选择方面给出了建议和引导,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这使得其在就业方面目标明确,另外也有同学表示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促使毕业生尝试尽快找到工作,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

(二)社会资本

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会产生一定的关系,进而形成一定的关系网,很多时候这种关系会在有意和无意间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很多时候也会对个体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西方管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社会资本,“社”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3]。很多在就业中表现积极的同学谈到自己的行为受到关系网中某个榜样的鼓舞,或者关系网中某个个体的行为让自己对就业的认知产生了积极的改变,甚至是自己关系网中的某个个体能够为自己提供就业上的便利,从而增强了自己在就业方面的信心。

(三)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隐形的也是最长久的,会让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积极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这种文化在一个学校里具有稳定的延续性,通过校际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存在校园文化差异而对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也有同学提到了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其建立了积极主动就业的想法。

(四)心理资本

高职教育处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对较低的一个位置,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也确实会对相当一部分同学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比如很多同学认为高职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占优势,也有同学认为高职类毕业生职业前景比较受限,也会导致部分同学在就业的时候缺乏主动性。在访谈和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校类型对部分同学心理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业推进和经历的增加,部分同学的认知会发生积极的改变,从而增强对自己学校和专业的信心,进而增强了就业的主动性。我们把这种心理上的不断积极累进称为心理资本的积累。心理资本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4]。笔者认为,高职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的积累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促进作用。

(五)学业成果

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一直存在一种质疑,就是认为学业成果对就业是否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并不做正面的回应,因为很多时候一些影响要经过更多时间才能呈现,而且也是难以测量的。本文针对学业成果是否会对高职类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部分同学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我们做出以下五个假设:

H1:家庭引导能够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H2:社会资本能够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H3:校园文化能够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H4:心理资本能够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H5:学业成果能够对高职类大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1.问卷设计

通过初步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对相关研究变量的测量设计了相应的具体问题。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本文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从家人之外的其他个体那里获得过对就业有价值的信息。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在就业方面获得过家人之外的其他个体提供的物质上的便利。第三个问题是是否存在家人之外的其他个体行为在就业方面给你提供了参考和示范作用。

对心理资本的测量,本文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确定自己能够胜任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确定自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三个问题是你是否确信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就。

家庭引导、校园文化和学业成果三个问题相对具体一些,分别设计了两个相对客观的问题进行测量,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在初步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小范围内对部分样本进行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确保调整后的量表成为一个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研究工具。

2.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安徽省内五个不同城市的6所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学生的专业涵盖文科和理科的主要几大专业,采取在学校食堂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有效问卷548份。样本在各个城市和专业间均匀分布。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在问卷收集和整理之后,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各个因素的平均数小于中间值,显示各个因素的特征均比较明显,各个因素对就业主动性的解释均有体现,但程度差异较大。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量表中各个因素的α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即各个因素对高职类大学生就业主动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提出的五个假设均得到实证验证。五个因素累计解释变异量为82.09%,其中心理资本因素解释变异量最大,达到38.13%,其次是社会资本和学业成果。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学业成果这三个因素累计解释变异量远远超平均水平,共解释变异量达68.42%。据此,本文认为这三个因素在高职类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的影响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需要在实践中重点研究,为提升高职类大学生就业主动性提供参考意见。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我们梳理和验证了高职类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并且发现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学业成果这三个因素对高职类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的影响居于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同学们提升就业主动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层面做更多的工作。

(一)着力培育心理资本

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产生主动行为的内在动力[5]。要培育高职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首先需要社会和学校在宏观层面上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宣传高职类大学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建立高职类大学生对自己学历层次的认同感,每一个学历层次的人都有相应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6]。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本校的优秀校友到学校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为同学们树立一个个具体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学历、学校和社会的信心。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每一次自身取得的进步和成就都是对心理资本的不断累积[7]。高职类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如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竞赛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信心。

(二)引导提升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蕴含于个体与其他个体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的范围越广,紧密程度越高,则蕴含的资本量会越多。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较为简单,但是处在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中,所以对大学生自身来说应该主动地去尝试与不同背景的亲属、同学和师长等建立联系,尤其是要重视与自己社会经验更高的人建立联系,以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在与个别优秀毕业生访谈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就是职业生涯中获得前辈的指导会让自己少走很多的弯路。

(三)重视学业成果

在本文的实证中,我们验证了学业成果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主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在教育实践中,为了进一步发挥学业成果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文化氛围,科学严格进行学业成果的评价,确保学业成果与学生的努力和心态直接相关。

对于大学生来说,成绩和证书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智力和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积极心态的体现,社会和用人单位应该将学业成果作为招聘录用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可以反推学生重视学业成果,让学业成果成为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进取的重要工具,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够起到健康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学业成果毕业生
艰苦的学业
伤心的毕业生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验收成果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