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泗洪县中心医院心内科,江苏泗洪223900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属于各类心血管病发展终末期阶段。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出现较大改变,患慢性心力衰竭的几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危害严重[1]。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脏排出量不足、灌注血流量降低、静脉循环瘀滞,全身无力、体液潴留,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药物方式为主,帮助患者调节血脂,改善炎症反应,减缓应急氧化状态。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广泛运用极大程度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备受患者认可[2]。该文以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螺内酯联合坎地沙坦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选于该院接受治疗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以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96岁,中位年龄(76.3±1.4)岁;其中37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9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2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6例患者合并慢阻肺,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例患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患者合并痛风,1例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为PCI术后。观察组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为48岁,最大为95岁,中位年龄(76.2±1.3)岁;其中1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39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8例合并心房颤动,27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慢阻肺,8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痛风,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为PCI术后。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均为慢性心力衰竭,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3]相关规定;②患者均自愿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②排斥配合研究的患者。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如利尿剂、强心剂等。对照组采取螺内酯(国药准字H20084493)治疗,用量用法为:20 mg/次,2次/d,温水吞服[4]。
观察组采取螺内酯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前者用量用法与对照组一致,坎地沙坦(国药准字H20050343)用量用法具体为:4~8 mg/次,1次/d[5]。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心功能指标等恢复正常范围。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趋势。差:临床症状无较大改变,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两组患者未用药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x±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典型的心血管疾病,引发该病症的诱因较为复杂,炎性病变、血管损伤、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结构改变等均与其密切相关,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心室充盈障碍、射血功能障碍等综合征。根据现代进一步临床研究显示,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血管紧张素分泌异常、醛固酮系统障碍等也会导致心力衰竭,其中醛固酮系统功能障碍在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肌重构等过程中影响较大[6-8]。
坎地沙坦属于新型药物,其本质上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该受体的选择结合性相对较高,可直接切断受体与其他物质结合,从根本上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和其生物活性,与此同时坎地沙坦还不会对相应受体本身的功能造成影响[9]。另外,根据药理学研究数据表明,服用或注射坎地沙坦后并不会对缓激肽的正常代谢功能构成影响,也就不会造成患者咳嗽等不良反应。但可以有效控制因血管紧张素Ⅱ所引起的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并对醛固酮代谢功能进行调节,将心肌重构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阻断血管内皮损伤、心肌纤维化等病变,使患者心衰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控制临床病死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服用坎地沙坦周期过长,也有一定几率导致醛固酮逃逸情况。
研究证明慢性心衰或高血压患者合并醛固酮代谢障碍时会出现钠潴留类病变,不仅使血压持续升高,还会导致血容量明显提高,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螺内酯属于醛固酮拮抗剂的一种,其可以有效缓解醛固酮代谢障碍。从分子结构层面分析,螺内酯与醛固酮的结构相似度极高,前者对后者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性。同时使用螺内酯后还可在保钾的同时缓解钠潴留症状,有效缓解和逆转心肌重构情况,使心血管内皮的功能逐渐恢复,降低心率变异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幅度,抑制心肌纤维化进程。将螺内酯与坎地沙坦联合使用后,可有效控制醛固酮代谢障碍,但实际应用时需在给药全过程对血钾含量进行监测,如患者合并肾功能障碍,则需严格控制螺内酯的给药剂量。
该次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患者接受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临床总疗效97.62%明显高于单纯以螺内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此结果与吴福建[10]发表文章结论观察组治疗总效果97.56%高于对照组75.61%相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级血流动力学,安全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