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黎,唐 懿,刘彦麟
患者,男,30 岁。双腋窝多汗10 余年,发现腋毛黄色黏着物伴轻微臭味3 个月,于2019 年3 月12日就诊。患者自诉自青春期开始双腋窝多汗,最近3个月发现腋窝有黄色黏着物,反复清洗后仍不能去除,伴有轻微臭味,无明显瘙痒不适,遂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查体无特殊发现。皮肤科情况:双腋窝皮肤大致正常,可见数条沿皮纹分布的线状红斑,腋毛干燥、粗糙、无光泽,部分腋毛根部附着鞘状黄白色黏着性物质,触之软不易剥离(图1)。皮肤镜检查:双侧腋毛颜色稍淡,部分毛干靠近毛根部分有黄白色半透明胶冻状鞘状物包绕,少许毛干有结节状凸起,毛干呈轻微锯齿状不平(图2),腋毛未见脱落。真菌及细菌涂片检查:取黏着物真菌涂片未查见真菌孢子及菌丝。黏着物细菌涂片检查:查见革兰染色阳性杆菌。诊断:腋毛癣。治疗:嘱患者剔除腋毛,硫磺香皂清洗局部,每日2 次;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15 g每日2 次,外涂夫西地酸乳膏每日2 次。1 个月后复诊,症状全部消失。
图1 腋毛癣患者腋窝皮损
图2 腋毛癣患者皮肤镜图像
腋毛癣(trichomycosis axillaris)由3 种不同的棒状杆菌引起,主要为纤细棒状杆菌[1]。这种细菌侵犯毛干,产生一种胶冻样物质包绕在毛干周围,主要累及腋毛,偶可侵犯阴毛。临床表现为沿着毛干排列的黄色、红色、黑色小结节,或鞘状物[2],主要诱因是湿热环境和局部多汗或卫生不良,我国南方夏季多见,此例发生于冬季,较少见。
纤细棒状杆菌为类白喉杆菌的一种,可侵犯毛小皮,结节及鞘状物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为细菌菌丝,因菌株及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pH 值不同,胶冻样物质显示不同的颜色[3]。腋毛癣的诊断不难,有多汗湿热等诱因,皮肤镜下可见鞘状物及毛干小结节,也有报道Wood's 灯下可见亮蓝白色荧光呈鞘状包裹毛干,对诊断具有特异性[4]。需与头皮毛孢子菌、须部毛孢子菌及毛发管型鉴别。治疗上主要是剔除毛发并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香皂清洗,改善局部卫生可消除症状,也可口服罗红霉素,外用杆菌肽软膏或克林霉素软膏等治疗。
查阅文献,上世纪80 ~90 年代国内报道相对较多,尤其是部队,近年来逐渐减少,可能与卫生条件改善有关[5]。笔者所在地成都为南方地区,临床上类似患者并不多见。国外有学者采用皮肤镜、Wood's 灯及亚甲蓝成像多维度观察腋毛癣[6],国内也有学者将腋毛放于显微镜油镜下观察腋毛癣的黏着物[7]。Almazán-Fernández 和Fernández-Crehuet Serrano[8]使用皮肤镜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认为该法方便且有趣,学生更感兴趣并容易记住。对于这种少见的疾病,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或轮转时不一定遇见,可将皮肤镜的图片保存起来,加入教研室的影像数据库,更利于本科生或规培生讲课时学习。皮肤镜图片放大倍数后比临床图片清晰,台式皮肤镜分辨率较高,便于学生看清腋毛癣的细节,更容易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