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伟 徐刚
自2019年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发热门诊,开展全覆盖筛查[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随后,WHO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3]。抗疫工作重点在治疗的同时更应侧重于防控,预防健康人群感染,控制已感染者播散[4]。乡镇卫生院作为疫情防治的社区排查、发热患者健康监测及健康人群防控的第一道关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1月24日,《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中更加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任务与要求。我院作为基层单位,依据国家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发布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面对突发的疫情,医院第一时间启动抗击疫情应急战备状态,专门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控医疗小组、疫情监测处置小组及物资药械保障小组。防控医疗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由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组成,主要负责统筹、组织专家组、特护小组对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会诊、应急救治,负责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组织对患者进行评估、转运、安置等工作;疫情监测处置小组由分管公共卫生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医院防疫科、院感科及公卫科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相关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相关工作标准和流程,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护的培训,为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全院的各种消毒工作等;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及宣传报道、居民健康知识信息发布等。物资药械保障小组由院长亲自任组长,成员由总务科、药剂科、设备科等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各种医疗药品、器械、物资供应及储备,负责日常的设备保养维护等工作。各小组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科学防控。
同时,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指南及规范,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统一制定可行的院内相关预案或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每日进行碰头会查找问题,指定由1名副院长开展院内日常防护工作巡查,切实把防控力量和防控措施筑牢,做到精细、精准,不留任何死角和漏洞。以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基层非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落实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疫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使全院职工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保证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同时保证医院管理层及时掌握防控工作开展的进度,将医院感染控制到最低水平[5]。
平邑县柏林镇卫生院院长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派驻而至的“业务院长”。在基层疫情阻击战中,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制定的《选派优秀卫生人才到扶贫重点乡镇和薄弱乡镇卫生院任“业务院长”工作方案》发挥了巨大作用,来自全省各大医院选派的497名“业务院长”充分发挥了业务优势,奋战在抗疫一线,对乡镇卫生院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对基层医疗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支援。
进一步加强就诊患者管理,于门诊大厅入口处设置预检分诊处,对所有到院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测量及流行病学相关调查与登记,对于发热患者或有流行病史的患者,立即给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发放佩戴医用口罩,引导至门诊楼外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就诊,经院内医疗小组会诊后,如有必要,均及时履行转诊定点医院程序。每日监测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体温及临床症状并予以登记。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控制来院人次数,门诊陪诊及住院患者陪床人数最多为1名,对外通过微信公众号、医院公共卫生系统及家庭医师签约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医院群聚带来的高感染风险,主动降低人群聚集性,以降低传播风险。
基层医疗服务是我国健康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基层医务人员岗位胜任力不足是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6]。我院大多数为低年资医护人员,疫情防控及院感防控经验不足,主动学习能力有限,为进一步做好全员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同时避免人员密集引起的交叉感染风险,基于医院前期建立的“钉钉”办公系统,采取视频直播形式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全员可通过手机端观看直播。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线上考核,从而大幅提升培训效能。
健康宣教工作是提升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之一。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手段,对提升辖区居民的新冠疫情预防知识十分重要。医院基于前期自主研发构建的公共卫生管理平台积极开展辖区人员疫情防控健康宣教工作。该系统可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系统与公共卫生系统深度融合,通过短信形式定时推送疫情防控知识。
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在院内及时发布及落实上级各部门发布的有关疫情防控的部署和要求,医院依托“钉钉”平台构建了电子化公文流转审批程序,以快速提升管理效能。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上级文件的接收,通过“钉钉”流程发送至院长,院长接收后于手机端随时随地即可完成文件的批示,然后自动发回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再通过“钉钉”平台完成文件的下一步发布及落实。对于报送的材料亦采取该流程完成主管领导的审阅。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有聚集性发病的特点[7],更增加了社区防控难度。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我院在当地政府、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深入到存在确诊病例的疫点社区积极开展全员健康状况筛查,主要包括体温测量、呼吸道症状问诊及流行病学调查,直接了解到了最真实、有效的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对存在发热、呼吸道症状的社区居民进行免费的CT及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申请予以核酸检测,保证社区防控不留死角。
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关注和调节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相关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一线医务人员列为重点干预的第1级人群。疫情时期,全国各地开通了448条免费热线,在此基础上为一线医务人员开设11条心理援助专线和7个网络平台,24小时接听一线医务人员的咨询。基层医务人员面对突发的疫情,由于缺乏对新冠病毒感染理性的认识及基层医疗机构防护用品的匮乏,导致医务人员心理上出现较大波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均无专人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我院通过国家搭建的免费心理咨询平台、播放心理疏导视频等方式加大对一线医务人员心理援助和科普宣传力度,引导基层医务人员开展自我心理疏导,同时指派1名副院长专门针对存在心理疏导需求的重点人员进行单独交流,通过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使一线的工作人员释放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及防护措施的不断完善,全院医务人员心理状态调节良好,保证医务人员虽然负重,但可以有力量的前行。
基于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我院各项防控工作得到了有效、扎实开展。今后,我们仍将不断总结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探索形成更为完善的针对非定点救治乡镇卫生院应对疫情的防控策略,保障基层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全力打赢疫情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