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 赵国华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育不仅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使其认知意识、思维水平更上新台阶,还应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因此,教师应将学科教育与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对数学文化的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重视对数学理论、解题思路及有效方法的讲授,还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新知吸收情况。并及时加以教学调整,提升教学的适宜性。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其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或创新施教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举个我在授课中的实例:在人教A 版高一上《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教学中,可引入《九章算术》中相关记录,促进学生了解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并挑选适合学生理解的西方在这一研究领域资深研究学者的成果。同时,结合数学在当代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解答部分学生困惑的“为什么要学数学?‘难学’的数学有什么用?”等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到在对数学固有的高深莫测、晦涩难学的印象背后,其更是一门准确、严谨、集合人类智慧的学科,对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具有助推作用。通过加强对数学文化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在以往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教师多以知识的讲授为中心,辅以大量的巩固习题,以期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机械授课不仅让教学缺乏活力,也会让学生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无法感知数学之美,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也不了解其发展的历程,对曾对推动数学进步的重要历史人物更是一无所知,这对数学教学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较为不利。故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结合数学历史知识,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精神。
例如:在人教A 版高一《基本初数函数》章节中,先讲指数函数,接着是对数函数。针对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数学历史知识:对数函数是约翰·纳皮尔在他的《奇妙对数规则的结构》中首次公开提出的,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航海事业发展以及其他数学的分支里。教师可将数学历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使其理解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通过在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应用,促进学生的类比思维、数形结合意识等数学思想的发展,使其更加深切地理解数学学科的内涵。
在对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扭转“分数为王”的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但其不应该作为数学教学的全部。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数学与理化教学具有诸多相通之处,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合情推理、建模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让学生感受数学精神,突出数学学科内在人文色彩。
例如:在人教A 版《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曾在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并可结合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展开公式推导,加深其学习印象。从而,在环环相扣、逐步推导中,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与证据的意识,让其具有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的思考、表达更清晰,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并具有崇尚科学的精神。
为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充实,教师在对数学文化的应用中,还可以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形成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观察能力、想象力。
例如:在人教A 版《圆的方程》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王维的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以数学审美去分析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让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呼应。
总之,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文化的应用与传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教师应有效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重视对学科精神的传播;另一方面,应注重对数学文化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促进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