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研室 纪春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在小学基础教育时期,除了要传授学生相应的基础技能与知识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在今后的素质发展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转变学生以往生活及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途径,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现阶段的小学生由于家庭因素、父母及长辈的溺爱等因素的影响,养成了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性格嚣张跋扈、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没礼貌、不顾他人独断专行、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说话开小差、晚上看电视不睡觉、上课打瞌睡,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顶撞家长、欺负同学、随地乱丢垃圾、给同学甚至老师起外号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给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为人处世等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能让教师、家长及学生共同认识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培养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学生的安全卫生常识,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促进自己学习及生活进步的重要性。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学习更多学科知识及做人的道理,为学生日后学习及生活中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点较多,教师通过科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一联系与特点,监督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道德标准与人们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深入课本、仔细研读,收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素材及知识点,以PPT、视频教学及案例教学等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情境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知生活规则,约束及规范学生的行为标准。
如在进行《感知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创设生活情境:“在一个小区内,一位年轻人遛狗没有拴好狗绳,狗在小区里乱跑,连着咬到了5 个人。这位年轻人在派出所却说狗是自己跑出去的,如果人看到狗不跑就不会被咬,他一口认定被咬的人也有责任。对于这件事我们有什么看法?”通过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出“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学知识点,规范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标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及组织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对人的态度等均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自身爱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礼貌诚信等行为影响学生。并在小学生做错事情之后与其单独谈话,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分析这件事错在哪里?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事应该如何做?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及QQ 等平台向学生灌输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些平台上定期推送一些关于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文章或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及了解更多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及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进行《我们受特殊保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一下活动场景:小明在兴趣班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老师的谩骂甚至打骂,小明很想告诉爸妈,但爸妈太忙了,小明想拿起法律的武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寻求什么人的帮助?通过创设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践训练,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规范学生良好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规范学生行为。通过多种途径灌输榜样的力量及积极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标准,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