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资源在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2020-12-02 18: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张春娟
青年心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时事萧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春娟

一、新时代社会发展呼唤时事新闻教育走入学生生活

(一)时事新闻教育成为学生学习内容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各种媒体信息冲击着学生的世界,令人难分良莠。我们教育工作者此刻有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分辨信息,抵御各类不良媒体信息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了解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情,从而具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家形势和政策的教育,让他们形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道德品质,既有远大抱负又脚踏实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新闻传播渠道的推送和接收方式。中小学校应加强时事教育,开展时事新闻进校园活动,这是国家、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黑龙江省地方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教学内容要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所以,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加强人文与社会课程、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从而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所以,时事新闻资源要走进学生生活,成为教学内容一部分。

(二)提高学生的时事新闻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形成的过渡时期,此刻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各种正确观念,对时事形势的判断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充分,这时候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随着各种媒体走进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社会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不断加强,此时开展适度有效的时事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时事判断能力。

当今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各种文化思潮起伏不定,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接受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内容的课程学习已成为必然。通过教师的正确疏导和引导,学生能够对时事问题进行全面和辩证的分析,这也正是在课程思政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把时事新闻教育引入学校教育中,引入人文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所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开发时事资源,借助新时代丰富的媒体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时事新闻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生长点,学校一定要建立系统的时事新闻教育资源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事教育价值理解观,提高学生的时事政策素养观念,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加强时事新闻教育,拓宽地方课程资源

(一)充分利用国家主流媒体开发学习资源

在互联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今天,学校应该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拓宽地方课程资源,创新地方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开设时事新闻课程,有机渗透时事政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况,达到知行合一,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一批格调高雅、主题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的媒体节目应运而生,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国家主流媒体了解所处社会环境、家乡发展变化,合理获得信息,正确交流信息,主动拓宽学习途径,改变思维方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用新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养成看新闻联播的好习惯。同时,学校以新闻资源促进校园媒体发展,构建时事宣传网络,成为正能量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公众号、美篇等学校媒体,发布新闻内容,引导广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了解时事,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三)运用新闻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积累地方课程学习资源库

引导学生通过主流媒体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学会合理运用互联网时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宝贵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从而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学生身心发展。很多学校开发了以时事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形成资源包,同时带动学校其他课程也从了解时事新闻入手。教师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视频与文字资源、生活化课程资源,以便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四)地方课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

课题组在教学实验中能够把握时事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导向,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萧红故居是呼兰区的文化窗口,萧红故居纪念馆为了方便公众在网络浏览萧红故居,特制作720 度电子纪念馆,通过关注公众号点击小箭头,可以进入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观看每一个展厅的每一个展览及萧红故居院内的每间房屋,细化到每件文物。同时推出《呼兰河传》有声读物,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线上精品,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地观赏、聆听。我区师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关注此公众号,学习其上面的内容,真正将地方课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萧红故居纪念馆是家乡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文明窗口,更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提高教师政治意识,培养一批有信仰有情怀的教师队伍

把新闻时事教育和人文与社会课程有机结合,需要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而不是硬灌给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学习过程中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学科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各学校以贯彻新时代新课程理念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政治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建立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教师、学生每天晚上观看新闻联播,或者从主流媒体网站(学习强国、极光新闻)浏览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变化和生活大事件,能够在生活中关注人的生存发展,丰富地方课程资源,把人文与社会课程课上学习与课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地方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为载体,探索时事教育的有效途径。寓时事教育于地方课程教学中,深化学生的时事意识,指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关注新闻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时事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方法。让学生喜欢地方课,让学生喜欢课程教师。在评价中进一步体现实践应用这一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以“学生成功社会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体现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二)师生能够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

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形成地方课程资源集——《跟着张庆伟书记去学习,黑龙江省新闻集锦》。同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积累了经验。为了让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课题组狠抓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使信息化背景下时事资源创新与应用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灵。学生从健全身心、塑造人格入手,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给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本课题实验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教师学生关心国家、地区大事件,课题组能及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补充人文与社会课程资源。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时事萧红
时事半月谈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这一年,你所关心的大事
时事政策
萧红亮 作品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那些读新闻的人生
与萧红分手后
《时事联评》第一期“南海风云”评选揭晓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