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圩镇中心小学 张 剑
对小学生来讲,个性化心理特征其实就是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变化,通常情况下涵盖了学生性格、个人能力等。小学生好动、贪玩,思维活跃度比较高,具备很强的参与性和思考能力。然而,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生活以及学习中存有许多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少自信。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乃至对其的一生都会留下阴影。因此,作为班主任,倘若可以随时察觉到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就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温暖,心生自信,继而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心中的苦闷。
小学阶段是决定学生能否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推进小学生健康阳光成长的关键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会直接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情况。可见,唯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才可以促使学生的身体和内心和谐健康地成长。因而,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有益于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困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如此便可以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最近几年,很多农村小学生的家长都选择了进城务工,所以在农村地区的小学中有许多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在此之中,一部分学生跟随家中老人一同生活,还有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有兄弟姐妹陪同在家,通常都是由年龄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照顾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此外,即便一些学生不是留守儿童,但因为父母的文化素养不高,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时,要么百般听从,宠爱骄纵;要么严厉鞭策,动辄打骂。学生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缺少正确思想观念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各类各样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起到了阻碍作用。
通过整合和分析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得出,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普遍都存有以下问题。
1.嫉妒心理
存有这方面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都心胸狭窄,不能宽容对人,一般都会在背后议论他人,只看到自己的优势,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在发现竞争对手遇到挫折问题时,通常都会表现出喜悦的心理,从实际情况来看,嫉妒心理在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比较常见。
2.焦躁心理
存有焦躁心理的学生,大都关注力不集中,害怕教师向自己提问。并且,在突遇不会的题目时,还会表现出心烦气躁的情绪。尤其是在考试期间,即便是一些平时可以解答出来的题目,也不知如何做出正确的解答。情绪低迷,乃至有一部分学生吃不好、睡不好,最终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3.冲动心理
这些学生通常都会以自己为中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倘若这些学生的家长长时间不在学生的身边,家中老人很难将其管教好,所以在家中经常是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必须去做。等到了学校以后,受限于各种规范条例,这些学生一旦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心理情绪的浮动就会变得明显,这也是这些学生容易动手打架的主要原因。
4.自傲心理
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自傲心理,觉得学习很容易,因而经常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在课堂中,他们可以轻松地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出来,并觉得只有自己可以做到,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别人向自己请教问题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生来讲,要好很多,而且他们的头脑也比较灵活,但如果没有及时对这些学生做出正确的心理疏导,就会致使这些学生被自己的聪明所耽误。
5.自卑心理
如果学生心生了自卑感,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会稍差一些,而且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1)缺少自信心。不敢抬头,不论是自己会做的题目,还是不会做的题目,都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在学习中,如果这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也不敢向同学和授课教师请教。在班级开展课程活动时,这些学生也会独自坐在一旁,很少会愿意或者主动地融入活动之中。(2)个人学习习惯较差。在完成教师下发的作业任务时,即便突遇了困难,也不愿意向其他学生请教,更加不会向课程教师求助;致使这些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特别差。在当天不能及时学懂课程内容,长时间如此,学习问题就会变得愈来愈多,成绩也会愈来愈差。
基于多方原因,农村地区的班主任心理疏导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所以,若想切实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处理好,那么首先就需要班主任认识到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学习力度,以此扩充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除此之外,班主任如果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就应该全面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巧方法,并且将此作为基础,明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选用应对办法,将班主任心理疏导工作做到位。
为了将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做好,班主任务必要随时关心学生,拿出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去帮助学生,使学生感知到班主任的温暖,这样一来,学生才可以将个人心中的真实想法表述出来,愿意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阳光成长需要教师的关怀。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或是进城务工,或是文化程度有限,所以不能予以孩子足够的关心,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学生关爱。
1.获悉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随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一直以来,德育工作都围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开展,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使学生可以成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公民。但在此期间,教育工作者却很少会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变化,所以经常会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弄混。身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对于学生存有的问题不能急于苛责和硬性约束,同时不能忙着对学生的心理、想法做出定论。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做出深度分析,厘清事情的脉络,通过表层现象来挖掘学生的心理意图,从而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如此才可以选用有效手段,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2.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身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在落实心理疏导教育工作时,应该寻求多种方式,为学生设计开展出新颖有趣的活动,用以提起小学生的参与兴致,使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接受心理疏导教育,这样才可以将心理疏导教育的效用全部体现出来。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自律、敢于直面挫折的心理疏导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就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行搜集资料、参与活动的方式,培育个人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直面个人的心理问题,征服和消除不良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班主任在落实心理疏导教育工作时,还可以以“我是小主人”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
总而言之,目前农村小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教师,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应该随时明晰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选用针对性强的措施,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班主任来讲,如何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是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班主任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我认为班主任应在获悉小学生存有哪些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借助自身的工作优势,将心理疏导渗透班级管理工作,随时察觉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将心中问题处理好,用以促进小学生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