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宁
(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 济南 250014)
弗朗茨·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自幼学习钢琴。在16岁时定居巴黎。他将钢琴的技巧方面拓展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大大地丰富了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并且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因为李斯特对钢琴发展的巨大贡献,他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李斯特将钢琴演奏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在作品方面增加了钢琴乐曲的可听性,演奏位置的变化加强了演奏者与观众的沟通,令钢琴演奏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而且形成了辉煌的、浪漫的、独一无二的钢琴演奏风格。李斯特与肖邦共同开辟了民族性作品,也一同推动钢琴艺术发展至新的高度。
李斯特的音乐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音乐传统,在欧洲各国进行演出,与文学界、绘画界泰斗交流,他风格华丽、技巧炫目的钢琴演奏,使他名声大噪。他作为作曲家首创了交响诗所强调的音乐效果,使钢琴音乐有管弦乐队的交响效果。并且他也是倡导标题音乐的主要人物之一,与莱比锡乐派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掀起了新的艺术热潮。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是一首自由曲式作品,这首作品使用无序的自由曲式结构,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幻想性、即兴性和民族性的乐思。第一部分是随想性的中板,这一部分要弹奏得沉稳庄重,并且速度并不快,第一部分三个乐段层层递进,以一段华丽的32分音符作为结束句;第二部分转入小快板,这一部分分为两个乐段,不仅乐句与乐句之间对比强烈,两个乐段也要做到对比鲜明;第三部分则是单三部曲式,运用了大量的八度音程,同时也是这首乐曲最富特色的一部分。一个主题反复出现三次,将乐曲推向高潮。
这首乐曲弹奏技巧方面的重点难点,在于和弦和八度的弹奏。
在弹奏第一部分时,和弦要弹奏的得清晰整齐,和弦的弹奏要坚定有力,低音不能过重,高音要明亮清晰。在弹奏和弦时,踏板的使用非常重要,踏板最好在每小节第一个音踩下,第四个音放开,在第六个音踩下,最后一个音逐渐放开,这样能够使旋律生动起来。和弦的使用也能够营造出辉煌的音响效果。左手的琶音,速度要弹奏得快速简洁。第10小节、第18小节和第26小节要注意力度是渐强的,弹奏音阶性的上行双音需要指法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后两个部分的上行递进和弦需要将手掌撑开,保持好手型进行弹奏,并且要控制渐强的力度的展现。第30小节和第31小节左手的琶音要迅速地进行弹奏,这里的右手部分也较为复杂,保持正确的手型,弹奏时注意左右手节奏的演奏,左手都是均匀的八分音符,右手大多为前长后短的附点节奏,右手部分需要把附点节奏强调清楚,强弱对比自然地弹奏出来。从第37小节到第40小节这一部分踏板需要轻踩快换,踏板只踩到三分之一的深度,每拍换一次踏板,同时,左手的琶音和右手的装饰音都要弹奏得非常轻巧灵活,把这一部分轻巧愉悦的情绪表达出来。第41小节的六十四分音符我进行了由慢到快的处理,并且根据谱面上的标记,应当在最低音的八度音程处用很强的力度弹奏。所以,我在这一部分的弹奏时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加速的同时增强力度,上行部分同样也是渐快的处理,最后,左右的琶音快速干脆地结尾,在休止符处适当延长,进行留白。
在第二部分舞蹈性较强的部分,强弱的对比是一定要明确地展现出来的,这一部分的双音要弹奏得干脆利落,突出重音。并且在弹奏的过程中,踏板的运用比较重要,踏板不能完全踩到底,踏板需要快踩快放,迅速换踏板,使音符干净利落,也能起到踏板推动小高潮的作用,但不能踩得太深,导致音符杂乱。前两行中每四个小节需要使用踏板一次,都是要在左手第一个音符弹奏时踩下踏板,整个小节弹奏完毕时迅速放开踏板;后两行的踏板都是在第一拍踩下,在该小节音符弹奏完毕之后快速放开。在弹奏的过程中要保持好整体的手型,弹奏过程中的指法参照谱面上的标记进行练习,手掌尽量打开进行弹奏,在保持整体的手型的基础上,再把所有的和弦弹奏清晰。为了使和弦以及双音的转换更加顺畅,我参照谱面上的建议指法进行了练习,这一部分的跳音很多,在触键方面也需要借助琴键的反弹,把跳音弹奏得更加自然。
第三部分是一段带有即兴的慢板,在弹奏这一部分时有许多的三连音和休止符,需要控制好触键的力度,弹奏这一段需要柔和的触键,旋律线不可以完全断开,需要放松手臂进行演奏。这一部分装饰音很多,手指要以比较放松的状态去弹奏装饰音,否则装饰音会演奏得非常僵硬死板。最后一段的华彩要带有适当的紧张感去弹奏,着重控制手指触键的力度,把华彩篇章的力度变化弹奏出来。
第四部分是这首乐曲最有知名度的一个部分,这一段要弹奏出热情奔放的特征,八度跳进在弹奏时要放松手臂,手指在琴键上主动地弹跳演奏,手型保持好,手腕尽量放松地去弹奏,借助琴键反弹的力量持续地去弹奏。弹奏这一部分要正确地划分乐句,注意手腕放松的时间点,借助琴键反弹的力量进行八度反复跳音的弹奏。
《匈牙利狂想曲》系列作品是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代表作之一。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乐派是在浪漫主义整体风格下催生出的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和斗争性的音乐乐派。这个乐派主要以民族英雄事迹、神话传说和民族解放斗争事迹来进行音乐创作。这一乐派的作品通常都包含爱国主义的情绪和民族斗争特色。
想要很好地演奏民族乐派中的匈牙利风格作品,就要了解其背景文化。匈牙利作为东欧国家,长期忍受别国的压迫,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受着打压,伴随着19世纪的全欧民族民主运动,掀起了民族解放和复兴民族文化的斗争,就是在这一时期,匈牙利民族音乐艺术得到了解放和发展。
匈牙利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民歌具有五声音阶调式,内容大多是反映民间疾苦,歌颂英雄的丰功伟绩,旋律则是有即兴朗诵风格,常常以切分节奏贯穿全曲。
因此,这首作品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上的整体风格的把握,最基础的需要表达的风格情绪,是要建立在对乐曲的了解之上。弹奏时主要从庄严、斗争性和热烈的情绪三方面进行表达。
这首乐曲第一段弹奏时要体现出进行曲式的庄严与辉煌性。这一部分有四处双手递进的和弦,弹奏时要把和弦上方的旋律音弹奏清晰。第一部分整体所使用的和弦递进,连续的32分音符等都非常华丽复杂,这一段的整体风格是辉煌华丽的,弹奏时要着重去表达。所以,第一部分整体风格基调是庄严肃穆的,并且要把其中辉煌华丽的音乐情绪表达到位。
第二部分要弹奏出舞蹈性,需要弹奏得轻快、诙谐,强弱分明。这里的风格简洁明快,并且整体效果较为刚硬、明朗,具有强烈的对比性,适当地体现了斗争性。一段简短的带有较强斗争性的乐段,在作品当中增加了多变性,这里整体的风格情绪表达主要需要突出对比,表现出斗争性。舞动的风格也需要体现出来,节奏和强弱对比鲜明,民族音乐的特点非常明显,需要演奏得干脆、清晰,并且非常具有舞蹈性。
第三部分风格抒情,旋律当中充满柔美哀伤的情愫。整体风格情绪时而阴柔时而温暖,无法简单地进行划分,这里也是整首乐曲当中风格情绪转变最明显,最独特的一个部分。从一开始的阴郁沉重,转为色彩明亮,在八度部分对主题进行重复变奏,这两部分要体现出对比性。接着乐曲出现了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四十六分音符,这一部分将本乐段的情绪推向高潮,华彩的乐段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部分,风格在这里进行了巧妙的转换。
第四部分是非常明显的欢快的风格,热情并且富有舞蹈性。层层递进变得热情丰富。第一个乐段是比较简单的主题呈示,直接点题,把这一部分的主题展示出来。旋律线清晰,表现方式比较简洁明了,左手部分的伴奏音型也比较简单干净,右手是单音构成的旋律,左手部分是八分音符均匀的伴奏,是单音和双音音程交替出现组成的,所以,这一乐段整体旋律线明显,伴奏音型简单,是最后一部分整体主题的展示。第二乐段右手部分变成八度音程,使旋律在听觉上音域更加宽广,左手伴奏音型成为单音和三和弦交替出现,左右手都变得稍微复杂了一些。第三乐段右手部分变得更加密集,每个小节都是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左手也全部复杂化成为三和弦和双音音程。第四乐段则左手成为八度音程和三和弦交替出现的伴奏音型。第五乐段左右手交换,左手进行八度跳音的演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也是重复这一部分的主题乐思。最后一部分则是再现主题,乐句力度加强,激烈急促地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由几组和弦结束整首乐曲。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已经被列入世界钢琴曲古典名曲的音乐宝库,是李斯特所有的钢琴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名曲。这首作品不但体现了钢琴技巧,而且展现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为狂想曲这一题材音乐创造出了典范。他创作的这些乐曲都经过精练地加工创作,运用了细腻的音乐思想,将音乐的表达与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色相结合而成,乐曲的形式虽然在不断改变,但是他创作的音乐形象确实鲜明而有特点。他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自然艺术之美,将钢琴音乐与美的结合完全展现了出来。他这首曲子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让我们在探索中发展,也给我们在演奏曲子上增加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