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梅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李安电影中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尤其是对江湖道场的刻画、对英雄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深深吸引着观众,具有极强的代入感。李安电影中对人性真善美的勾勒、对价值观的展现,无不洋溢着强烈的正能量以及主旋律。李安电影将中华文化带向国际舞台,并产生强烈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我国电影行业迅速发展的表现,更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电影中,众多主题曲对人物形象以及场景进行了强烈的渲染,增强了电影的主题效果,让人身临其境,引起共鸣。
现今,在电影创作中,音乐已成为电影创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元素,在电影情感传递、内涵传递以及艺术效果的表达上有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音乐表达方式不同,电影音乐在注重旋律以及节奏把握的同时,还具备电影创作的审美特征,利用音乐的方式将电影内涵深刻揭示出来,丰富观众的情感世界。[1]因此,在电影音乐的表达中,其音乐构思必须与电影题材内容以及风格样式等相互结合,在音乐中能将人物性格以及导演的艺术构思完全表现出来,以此将电影画面与观众的听觉进行完美融合,提升电影的表达效果。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段十分丰富,在表达上更注重抒情,注重审美情趣的表现。这样将有效帮助电影增强立体感和艺术表达效果。观众在电影画面观看中,结合音乐,能够让自身的情感更上一层楼,画面与音乐的双重表现将升华电影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电影音乐的合理运用,可加强电影艺术结构的表达,在影片分段陈述中,导演可以利用音乐来突出各个段落主题内容的表达,以此将电影结构层次合理分层,让观众易于理解。电影音乐是渲染气氛与激发观众情感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并能加强场面动作力度,将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深入挖掘,以此突出人物形象。最后,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剪辑与拼接,可激发观众特定的联想,这对引发观众情绪共鸣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可以说,在电影表达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元素。
在李安电影中,有效做到了音画同步,将电影意境进行延伸,这也是其电影价值的重要所在。利用电影音乐来提升画面节奏感,并增强画面的艺术表达氛围。电影音乐是为电影作品而服务,因此,其节奏情感会随着电影镜头的变化而变化,并将电影叙事的内容表现出来,深刻电影画面,带给观众更强的艺术表现力。[2]以李安电影《卧虎藏龙》为例,影片中有一片段:俞秀莲与玉娇龙相互打斗,在灰瓦白墙之间激烈打斗,场面十分紧张,此时的电影音乐则采用纯器乐演奏,音乐完全由鼓声组成,大小鼓之间相互转换,鼓点节奏分明,给人一种紧张感,随着电影画面而不断改变节奏,完全贴合电影画面,仿佛天生留存在影片中一样,让观众感觉理所当然,这便是电影音乐融入到电影创作中的佳例。在此段音乐的播放中,将电影画面进行了延伸,利用鼓点配合电影动作,声音宏大脆亮,对于动作的表现淋漓尽致,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扩张效果。
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与进步中,矛盾从未停止,战乱纷争时有发生,因此,在中国电影中便出现了侠客豪杰,锄强扶弱。这也让电影作品传递了大量的正能量与主旋律,具有强烈的价值观传递。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其主题曲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都深刻表现着江湖之上的恩怨情绪以及名利纷争,如“笑红尘、红尘多……只想换得半世逍遥”,深刻诠释了纷争混乱的江湖社会,揭发了主人公对江湖红尘的厌恶,表现出主人公追求无忧生活的向往追求,然而无可奈何,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虽然心中无奈,但是却依然要面对这纷乱江湖,既使再厌恶,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这股正能量深刻感染着观众,告诉我们要笑看人生,笑看生活,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音乐曲调表现大气磅礴,发人深省,强烈震撼观众的心灵,将侠客电影中的情怀以及气魄完整地揭露而出,这也是中华武侠电影的特点与境界。这是西方电影所不具备的一项因素。[3]
另外,在李安电影《少男派的奇幻漂流》中,主题曲“睡吧、睡吧……My heart……请倾听我为你而唱的摇篮曲”,则是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在这其中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含蓄的亲情,更是揭露出西方浪漫主义情感表达,这种中西方文化交融结合的方式增强了电影的表现情感,加深了观众的印象。[4]
中华武术独有的艺术魅力是电影作品表达的一项重要元素,在李安电影《断背山》中,电影主题曲则选用了具备摇滚风格的歌曲,其作者是古斯塔沃·桑托拉拉,音乐具有强烈的摇滚风格。不仅如此,音乐同时还具有爵士感,具有强烈的融合性特征。古斯塔沃·桑托拉拉根据《断背山》进行主题曲的创作,利用灵活的音乐表现形式将广阔的草原景色,形象生动地刻画在观众眼前。[5]在曲调创作中,简约的拨弦技术充分将草原景色展现在观众眼前,并在广阔的草原之景下,让人感受到影片中的婉转柔情之感。并且在优美的旋律中充分营造了两位主人公互动的情绪氛围,将一对相爱情侣之间的磨砺与伤害表现出来。
在李安电影中,电影音乐的合理插入有效起到了替代台词的作用,增强了电影画面的抒情氛围,并将影片完整的叙事有效表达出来,将主人公的内在心理活动深刻揭示出来。在电影音乐表达中,抒情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因素,电影画面中一些隐晦的情感无法用文字以及镜头表现出来,这时电影音乐则起到一个很有效的作用,利用音乐更为深刻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全面的呈现,利用电影音乐进行叙事的补充,发挥抒情功能。隐晦的传情是李安电影的主要特点之一,而利用音乐进行隐晦的传情则更为有效地展露出电影意境。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影片有两个情感表达段落,一是李慕白与俞秀莲的隐忍之爱,二是玉娇龙与罗小虎的单纯之爱。在这两段爱情中,李安主要采用大提琴进行电影音乐的选择,利用大提琴的声音补充电影叙事,当深沉的大提琴声音响起,会拉出观众的情感,那惆怅的大提琴声,将李慕白与俞秀莲的隐忍之爱深刻揭露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两者之间的落寞之感,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玉娇龙与罗小虎之间的悲剧爱情。[6]在影片最后,李慕白临死对俞秀莲说出心声,表达爱意,但是却又充满深深的无奈,情绪中透露着痛苦、不敢与懊悔,在此时的画面中配上深沉的大提琴,无不展露出主人公心中的哀愁情绪,这也将两人之间纠结无奈的情感展露出来。此段音乐的补充有效将观众的思绪从电影中进行延伸,引人入胜,让观众在电影播放之后依然心中留有余味。
在电影画面播放中,利用电影音乐将会为影片整体基调打造某种特定氛围,以此将影片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呈现给观众,这样将有效帮助观众对电影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对李安的电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创作风格十分朴实,具有浓重的东方文化色彩以及身后的哲学思想。而利用电影音乐则更好地进行情绪的渲染,将电影意境充分表现出来。电影《喜宴》是李安成名之作,此影片为“同性恋”题材,针对这一敏感题材,影片偏向于调侃的形式进行表现,并且影片中的音乐也比较轻松。在影片开始两名男主人公共进晚餐,此时的音乐十分轻快,这段音乐的出现将导演的意愿有效激发出来,表达了导演对于“同性恋”的理解。[7]另外,电影中一段情节为三人得知伟同父亲前来探亲,匆忙收拾屋子,这时所采用的音乐为爵士风格的号子,将影片中滑稽的画面表现出来,表达了导演对于这种混乱情感的调侃。这样不仅将导演的意愿表现出来,更是深化了电影主题。
李安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立足艺术却超越艺术,在电影中深刻将文化、社会以及历史等元素展露出来。在李安电影音乐中,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等内容进行融合表现,将电影艺术特质进行深刻概括,将焦点的审美取向表达出来。李安电影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的音乐相互结合,将他的思想以及意愿完全表达出。利用优秀的电影音乐不断带给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加强审美意境的表达,引人入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