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宋代詞手秦觀用典的詩性格調

2020-12-01 06:21
词学 2020年1期

孫 虹

内容提要 本文以張炎《詞源》爲重要參照,結合其曾祖張鎡《仕學規範》的詩學理論,通過秦觀詞的用典例證,對李清照「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進行了重新評判;認爲「少故實」不合秦詞實際,也與宋人基本認知相左。秦觀是在江西詩風盛行一時的文化語境下,採用以詞爲體,以詩爲用的創作策略,與黄庭堅從不同側面助力蘇軾「以詩爲詞」的創新轉型。正因爲與蘇門詞作詩性格調的一致,秦詞與柳詞貌似而神非,獲得了蘇門的總體肯定。

關鍵詞 詞手 秦觀 故實 詩性格調

劉師培説:「歷代文章得失,後人評論每不及同時人評論之確切。⋮⋮蓋去古愈近,所覽之文愈多,其所評論亦當愈可信也。」[一]秦觀是在宋朝即獲聲譽的詞人,與同在蘇門的黄庭堅並稱,在詞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對秦觀的評價,當朝就出現了分化,陳師道、李清照、張炎的評價各不相同:

退之以文爲詩,子瞻以詩爲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惟秦七、黄九爾,唐諸人不迨也。[二]

乃知詞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黄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三]

舊有刊本六十家詞,可歌可誦者,指不多屈。中間如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夢窗,此數家格調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詞,自成一家,各名於世。[四]

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五]三種評論中似乎只有李清照説到「故實」(即典故,包括事典、語典,詩詞批評或稱「用事」)。但宋朝是華夏文化臻於登峰造極的時代,文人面對難以逾越的文學資源,研味前作、挹其芳潤是不能繞行的創作路徑。因此,陳師道、李清照、張炎所論或多或少都與用典相關。比如所謂「詞手」,就是詩家「縛虎手」、詞家「射雕手」。不妨以張炎《詞源》爲重要參照,結合其曾祖張鎡《仕學規範》過録的詩學理論(《仕學規範》共四十卷,其中九卷集中過録當朝詩文批評,詩論占五卷,皆以江西詩學爲核心),對以上三家之説加以評判。對於《仕學規範》迻録的類書、筆記乃至别集,無論存與不存,爲統一體例並且集中體現張鎡的詩學觀,引文俱從此書録入。先看張鎡引録的詩家「縛虎手」與張炎所説的詞家「射雕手」,這裏已經涉及「用事」:

《皇朝類苑》:大抵屑屑較量屬句平匀,不免氣骨寒局,殊不知詩家要當有情致抑揚高下,使氣宏拔;又用事能破觚爲圓,剉剛成柔,始爲有功者。昔人所謂縛虎手也。[六]

近代詞人,却有用功於此者。倘以爲專門之學,亦詞家「射雕手」。[七]一般認爲,詞體以婉約爲宗,蘇軾「以詩爲詞」是詞中别調,傳承者僅有辛棄疾及辛派詞人,實際上,兩宋詞的發展,是極爲自覺的雅化過程。筆者曾經指出:「李氏雖然力主詞體『别是一家』之説,但是,她所總結的詞體逐漸走向協律、高雅、渾成、鋪敘、典重、有故實的流變,不僅是詞體汰棄塵俗,對自身雅質不斷體認的過程,也明顯表現出與宋代其他文學樣式異中趨同的走向。」[八]孫克强認爲「以詩爲詞」的討論在兩宋詞學理論發展過程中,分爲「顯性的」與「隱性的」兩種類型,就連嚴辨詩詞體性之異的李清照,其《詞論》也融入了詩學元素:「《詞論》又是一部融入詩學理念的詞學文獻,在闡述題材内容、語言風格等方面的主張時,摒棄了《花間集敘》所强調的『艷』,已經融入詩學的元素。」[九]也就是説「雅化」與「以詩爲詞」從本質上説是一致的。秦觀詞不可能獨立於詞學趨尚之外,而是在蘇軾、黄庭堅等人創造的江西詩風盛行一時的文化語境下,採用以詞爲體,以詩爲用的創作策略,與黄庭堅從不同方向助力蘇軾「以詩爲詞」的創新轉型。秦詞用典就是對「專主情致」的雅化,僅從這一側面亦可證明其詞的詩性品格。

首先,從詩詞理論考察。從文學潮流看,崇尚故實在北宋前中期的文壇開始盛行,以蘇軾爲先導,以黄庭堅爲宗主的江西詩派,主張熔鑄前代文學資料、字字皆有來歷,臻於文學創造的輝煌時代。《仕學規範》引《南昌文集》:「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爲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一〇]蘇、黄包括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以及重要交遊,在當時都名重一時,並且具有詩人、詞人雙重身份。處於中心地位的詩歌創作理念當然會輻射略顯「邊緣」的詞體創作實踐。江西詩風對詞體的直接影響是山谷詞「尚故實」,而對詞體滲透的深化,反映於年少秦觀八歲的周邦彦詞中。劉肅序陳元龍《詳注片玉集》:「(周美成)其徵辭引類,推古誇今;或藉字用意,言言皆有來歷,真足冠冕詞林。」[一一]

張鎡(字功甫,號約齋,有《南湖集》),是南宋出入江西、晚唐的著名詩人,與中興四大詩人以及姜夔齊名。楊萬里《進退格寄張功父姜堯章》讚曰:「尤蕭范陸四詩翁,此後誰當第一功。新拜南湖爲上將,更差白石作先鋒。」所以《仕學規範》引述主要爲江西詩論也就順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其引述(當然也代表認同)的江西詩法的詩學觀點在其曾孫張炎《詞源》中得到傳承,並且成爲張炎引導晚宋詞向著承載家國重大主題進行「以詩爲詞」集體轉型的理論支撑。《詞源》惟有與《仕學規範》合觀,才能理解「格調不侔,句法挺異」、「特立清新之意」是詩質的延伸,而用事「破觚爲圓,剉剛成柔」就是《詞源》舉爲例證的蘇軾、姜夔「用事不爲事所使」[一二]。秦詞的「咀嚼無滓」,從用典層面説,就是姜夔由秦詞發展而成、恰如「天機雲錦」的「騷雅句法」[一三]。

其次,從創作者秦觀所屬蘇門群體的詞學觀考察。蘇軾及門下都以爲詩詞共源同流。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東坡以詞曲爲詩之苗裔,其言良是。」[一四]蘇軾還有不少相關議論,甚至對於柳永詞也是與唐詩相較、論衡優劣:

(張子野)清詩絶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幽翳。微詞宛轉,蓋詩之裔。[一五]

東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一六]

蘇門對詞體皆有詩賦比擬,甚至擬爲戰國辭賦,擬爲漢朝蘇武、李陵詩,擬爲魏晉樂府詩等。如黄庭堅序晏幾道小山詞:「乃獨嬉弄於樂府之餘,而寓以詩人句法,清壯頓挫,能動摇人心。⋮⋮狹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豈減『桃葉』、『團扇』哉!」[一七]張耒序賀鑄東山詞:「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一八]其中《詩人玉屑》卷二一載晁補之語:「黄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是當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一九]與前引陳師道謂蘇軾「以詩爲詞」、「要非本色」,同樣認爲黄詞也非當行本色,但陳師道却並列秦七、黄九爲今代「詞手」,其中就是藴含了秦、黄詞助力蘇軾「以詩爲詞」因素。這樣説也符合宋人的認知:「元祐諸公,嬉弄樂府,寓以詩人句法,無一毫浮靡之氣,實自東坡發之也。」[二〇]

蘇軾與門人秦觀的文學互動也能印證這一點。宋人記載蘇軾在關係親近的四學士中最欣賞秦觀的文學才華,但還是希望秦詞在情致方面與柳永有更深的切割,避免出現小石調之婉孌。最爲著名的例證見於《避暑録話》卷下、黄升《花庵詞選》中蘇軾《永遇樂·夜登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附注:

蘇子瞻於四學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嘗不極口稱善,豈特樂府?然猶以氣格爲病。故常戲云:「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陣子》語也。[二一]

後秦少游自會稽入京見東坡。坡云:「久别,當作文,甚勝。都下盛唱公『山抹微雲』之詞。」秦遜謝。坡遽云:「不意别後,公却學柳七作詞。」秦答曰:「某雖無識,亦不至是。先生之言,無乃過乎?」坡云:「『銷魂。當此際』,非柳詞句法乎?」秦慚服,然已流傳,不復可改矣。又問别作何詞,秦舉「小樓連苑横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坡云:「十三個字,只説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秦問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詞説樓上事。」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説盡張建封燕子樓一段事,奇哉!」[二二]

然而,蘇軾對秦觀詞的「詩質」稱賞有加,如少游逝後,他特别拈出秦觀寫於貶謫途中的《踏莎行》尾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書於扇面作爲紀念,並譽其爲無人可以替代的寫詞天才。《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冷齋夜話》云:少游到郴州,作長短句云⋮⋮東坡絶愛其尾兩句,自書於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二三]葉嘉瑩評此二句:「有類似《天問》的深悲沉恨的問語,寫得這樣沉痛,是他過人的成就,是詞裏的一個進展。」[二四]王梽先也認爲「體現著詩人生命的荒廢感與强烈的生命意識」[二五],這與蘇軾《永遇樂》燕子樓詞以極簡之語,進行理性概括的詩質相通。正因爲如此,秦觀優秀的詞作得了蘇軾的總體肯定。

前引宋人對秦詞的評價,蘇軾及門人與秦觀生同其時,評論最爲確切。李易安是南渡前後詞人,對於北宋前中期詞人採用故實的情形難免以後觀前。不妨分析秦觀著名詞作《滿庭芳》,此詞雖然「專主情致」,但絶非「少故實」。録詞如下: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黄昏。先看引詞繫年及相關本事,這是確定是否用典的基礎。此詞應是秦觀元豐二年(一〇七九)赴會稽(北宋屬越州府,與山陰縣同城而治)探望祖父、叔父,臨行留别之作。去年五月初,秦觀到會稽省親,是時其叔秦定通判越州。秦觀到會稽以後,受到郡守程公辟(師孟)的禮遇。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三引《藝苑雌黄》:「程公辟守會稽,少遊客焉,館之於蓬萊閣。一日席上有所悦,自爾眷眷不能忘情,因賦長短句,所謂『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也。其詞極爲東坡所稱道,取其首句呼之爲『山抺微雲君』。」[二六]據《秦觀年譜》:「元豐二年己未,先生年三十一,正月十五日⋮⋮將如越,省大父承議公及叔父定於會稽。會蘇公(軾)自徐徙知湖州,遂與偕行。⋮⋮至吴興,泊西觀音院,端午日,同公遍遊諸寺,尋别蘇公⋮⋮遂如越。」[二七]少游遊會稽數月後離開越州,詞作有回憶踐别席上贈妓的内容。徐培均考證:「少游於元豐二年己未(一〇七九)五月如越,省大父承議公及叔父秦定,與郡守程公辟相得甚歡。《謝程公辟啟》:『從遊八月,大爲北客之美談;酬唱百篇,永作東吴之盛事。』《别程公辟給事》詩又云:『裘敝黑貂霜正急,書傳黄犬歲將窮。』可見他離越時已届歲暮,與詞中『衰草』、『寒鴉』等景象恰相符合。該詩復云『月下清歌盛小叢』、『回首蓬萊夢寐中』,則可證詞中所謂『蓬萊舊事』者,乃與一歌妓之戀情也。盛小叢係唐時越地歌妓,少游藉指『席上有所悦』之人。故知此詞作於元豐二年歲暮。」[二八]

再看詞中採用的主要語典與事典。「畫角」,表面有彩繪的古管樂器,此指越州城中用以警昏曉的號角。梁簡文帝《折楊柳》:「城高短簫發,林空畫角悲。」譙門,建有瞭望樓的城門。《漢書·陳勝傳》:「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顔師古注:「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者耳。」[二九]「引離尊」,語出杜甫《夜宴左氏莊》:「看劍引杯長。」「斜陽」三句:下闋「銷魂」意入此。語出隋煬帝《野望詩》:「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江淹《别賦》:「黯然銷魂者,惟别而已矣。」「傷情」三句:用歐陽詹與太原妓故實,見《太平廣記》卷二七四引《閩川名士傳》:「(歐陽詹)貞元年,登進士第,畢關試,薄遊太原。於樂籍中,因有所悦,情甚相得。及歸,乃與之盟曰:『至都,當相迎耳。』即灑泣而别,仍贈之詩曰:『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去意既未甘,居情諒多辛。五原東北晉,千里西南秦。一屨不出門,一車無停輪。流萍與繫瓠,早晚期相親。』」[三〇]並與首句語典中的「城高」拍合,藉指太守程公辟席上所眷越州歌妓之事。「謾贏得」二句:語出杜牧《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也是代指隨太守樂遊的所眷越州官妓。「此去」三句:化用蘇軾《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吴中故居》:「春衫猶是,小蠻針綫。曾濕西湖雨。」

通過《歷代詩餘》卷一一五引宋人《詞品》對詞中「粘」字的校勘,秦觀前後詞人多用此字,其出有自:「秦少游《滿庭芳》:『山抹微雲,天粘衰草。』今本改『粘』作『連』,非也。韓文:『洞庭汗漫,粘天無壁。』張祜詩:『草色粘天鶗鴂恨。』山谷詩:『遠水粘天吞釣舟。』邵博詩:『老灘聲殷地,平浪勢粘天。』趙文昇詞:『玉關芳草粘天碧。』嚴次山詞:『粘雲江影傷千古。』葉夢得詞:『浪粘天、蒲桃漲緑。』劉行簡詞:『山翠欲粘天。』劉叔安詞:『暮煙細草粘天遠。』『粘』字極工且有出處,若作『連天』,是小兒語也。」[三一]

定位《滿庭芳》作年之後,可知引詞中還採用了不少越州本地典故,屬於宋朝「今典」[三二]。如「譙門」特指越州府治的望湖樓,建在子城南面。越州城牆很特别:西北面以卧龍山體爲屏障,僅東南二面建有城牆,南面城牆距離鏡湖僅百餘步,太守向傳式爲建望湖樓。《嘉泰會稽志》卷一:

舊經云:子城周十里,東面高二丈二尺,厚四丈一尺。南面高二丈五尺,厚三丈九尺。西北二面皆因重山以爲城,不爲壕塹。嘉祐中,刁約守越,奏修子城,記云:城成,高二十尺,北因卧龍山,環屬於南,西抵於堙尾。⋮⋮(《吴越春秋》)又云:城南近湖,去湖百餘步。會稽治山陰以來,此城即爲郡城。[三三]

(向傳式)又於城上起望湖樓(案,向公《渌波亭》詩云:城上興崇構,林端露半梯。注云:園枕郡城,予因建樓其上,以望湖山也)。[三四]

如「蓬萊」即蓬萊閣,這是越州府治最著名的建築。這一建築群中,多有太守館客之所,至南宋改置越州爲紹興府後尚存。《寶慶續會稽志》(卷一)載其沿革:

蓬萊閣。在設廳後,卧龍之下。⋮⋮自元祐戊辰,章楶修之。又八十七年,錢端禮再修。又四十八年,汪綱復修。[三五]

(延桂閣)樓之下爲寢處、燕坐之所,便房、夾室悉備,蓋館士所寓之地也。[三六]下闋「當此際」三句,暗用越地歌妓盛小叢典。事見《類説》卷四十一:「李訥尚書,夜登越城樓,聞歌曰:『雁門上,雁初飛』,愛其激切。召至,曰:『去籍之妓盛小叢也。』曰:『汝歌何善也?』曰:『是梨園供奉南不嫌之甥所唱,不嫌授之也。』時崔元範御史赴闕,訥餞於鏡湖,命小叢歌,在坐各爲一絶。訥曰:『繡衣奔命去情多,南國佳人斂翠蛾。曾向教坊聽國樂,爲君重唱盛叢歌。』」[三七]以盛小叢代指越地歌妓,與以蘇小小代杭妓、真娘代吴妓相同,相當於「文化代碼」。甚至「寒鴉」也是本地風光。王十朋《會稽風俗賦》:「鷗浮鷸浴,鴉寒鳦瘦。」周世則注:「越多寒鴉。秦少游詞『寒鴉萬點』。黄巖叟詞『寒鴉如豆』。」[三八]

再看張炎《詞源》舉證爲情詞典範的《八六子》。此詞與《滿庭芳》内容相關,是基本寫於同時的詞作,兩相對讀,可以進一步獲知《滿庭芳》的用典特色。録詞如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别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娱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黄鸝又啼數聲。

引詞描寫離開越州在運河柳外水邊之離别。「恨如」二句: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李煜《清平樂》:「離恨却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與《滿庭芳》「天粘衰草」情景相合。「紅袂」代指與越州官妓依依惜别。「無端」三句用杜牧《贈别》詩意:「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詩林廣記》後集卷五:「謝疊山云:此言妓女顔色之麗、態度之嬌,如二月豆蔻花初開。揚州十里紅樓,麗人美女,卷上珠簾,逞其姿色者,皆不如此女也。」[三九]「翠綃」正是《滿庭芳》中香囊、羅帶之屬,並與「紅袂」互文見義。黄鸝,即黄鶯。《爾雅翼》卷一四:「一名黄鸝留,或謂之黄栗留,一名黄鶯。⋮⋮二月而鳴。」[四〇]化用唐朝詩人戎昱與郡妓愛情典故。見孟棨《本事詩·情感》:「韓晉公(滉)鎮浙西,戎昱爲部内刺史(失州名)。郡有酒妓,善歌,色亦爛妙。昱情屬甚厚。浙西樂將聞其能,白晉公,召置籍中。昱不敢留,餞於湖上,爲歌詞以贈之。⋮⋮其詞曰:『好去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繫離情。黄鶯久住渾相識,欲别頻啼四五聲。』」[四一]《花草粹編》卷一六考《八六子》「一名《感黄鸝》」[四二],可見此詞與歌妓大有瓜葛。南宋詞人吴夢窗對此典深有會心,多用鶯啼喻寫與貴家歌姬的離别。如《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遊廢園》:「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青玉案·重到龜溪廢園》:「幽香誰採,舊寒猶在,歸夢啼鶯曉。」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三稱讚《八六子》:「語句清峭,爲名流推激。」[四三]是讚美秦詞對詩語的運化功力。

秦觀詞多故實早已是宋人的共識,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三引《藝苑雌黄》:「(《滿庭芳》)中間有『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人皆以爲少遊自造此語,殊不知亦有所本。隋煬帝詩云:『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少遊用此語也。予又嘗讀李義山《效徐陵體贈更衣》云:『輕寒衣省夜,金斗熨沉香。』乃知少遊詞『玉籠金斗,時熨沉香』與夫『睡起熨沉香,玉腕不勝金斗』,其語亦有來歷處。」[四四]

有意思的是,宋人對秦觀詞句的典源或有不同認知,以《千秋歲》中「飛(宋人所見多作『落』字)紅萬點愁如海」句出處爲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〇、陳郁《藏一話腴·内編》卷上、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一、趙彦材注杜甫《曲江二首》指出是多種典源匯聚,並有翻新出藍之妙,這正表明秦觀用典的熔鑄而不見痕跡:

《後山詩話》載王平甫子游謂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於江南李後主「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意。僕謂李後主之意又有所自。樂天詩曰:「欲識愁多少,高於灩滪堆。」劉禹錫詩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無限似儂愁」,得非祖此乎?則知好處前人皆已道過,後人但翻而用之耳。[四五]

太白云:「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江南後主曰:「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略加融點,已覺精彩。至寇萊公則謂「愁情不斷如春水」,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四六]

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後主云:「問君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四七]

秦少游號稱善辭曲,嘗云:「落紅萬點愁如海」,以爲佳句,乃使「風飄萬點正愁人」者也。[四八]《淮海居士長短句》的明人附注也多涉及出典,並對故實溯源,往往也爭議紛起,但都不否認其有出處:「詞人佳句,多是翻案古人語。如淮海此詞『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可謂警句,雖用李密《數隋檄》語,亦自李後主『問君都有幾多愁,却似一江春水東流』變化。名家如此類者,不可枚舉,亦一法也。」[四九]「釋天隱注三體唐詩,謂此兩句(按:指《踏莎行》『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實自『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爲愁人住少時』變化。然邶之『毖彼泉水,亦流於淇』已有此意。秦公蓋出諸此。又《王直方詩話》載黄山谷惜此詞『斜陽暮』意重,欲易之,未得其字。今《郴志》遂作『斜陽度』。愚謂此亦何害而病其重也。李太白詩『惜彼落日暮』即『斜陽暮』也。劉禹錫『烏衣巷口夕陽斜』,杜工部『山木蒼蒼落日曛』皆此意。别如韓文公《紀夢》詩『中有一人壯非少』,《石鼓歌》『安置妥帖平不頗』之類尤多,豈可亦謂之重耶?山谷當無此言,即誠出山谷,亦一時之言,未足爲定論也。」[五〇]

江西詩派對待文學資源的態度是「點鐵成金」,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是「换骨奪胎」。張鎡引《古今總類詩話》:「《冷齋夜話》載魯直云:詩意無窮,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少陵、淵明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换骨法;規模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五一]葛立方解釋换骨法:「詩家有换骨法,謂用古人意而點化之,使加工也。」[五二]王構《修辭鑒衡》引《詩憲》解釋奪胎法:「奪胎者,因人之意,觸類而長之。雖不盡爲因襲,又不盡至於轉移,蓋亦大同而小異耳。」[五三]上文分析已見秦詞熔鑄之功,這裏不妨更具體地分析其詞用典换骨奪胎法。

江西詩派换骨奪胎法要求用典取意有以自立,或轉出新境。張鎡引入如下語録:

《蒲氏漫齋録》:用故事當如己出,如杜甫寄人詩云:「徑欲依劉表,還疑厭禰衡。」此是用王粲依劉並曹公厭禰衡事。却點化只做杜甫欲去依他人,恐他厭之語。此便是如己出也。[五四]

《宋文景公雜誌》:邢子才嘗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深以此服之。杜工部作詩類多故實,不似用事者。是皆得作者之奥。[五五]

《名賢詩話》言:杜少陵云: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此説詩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揺」,人徒見淩轢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禰衡傳》:撾漁陽摻,聲悲壯。《漢武故事》:星辰影動揺,東方朔謂民勞之。則善用故事者,如繫風捕影,豈有跡耶?[五六]

所謂「如己出」、「若胸臆語」就是把事典、語典融入詩人想要表達的創新主旨中,典故運化與所創之文風格完全一致,就能讓人乍讀之下「不似用事」。詞體在與詩共同推揚雅化的過程中,也開始採用此法。《詞源》舉證蘇軾、姜夔用典:「如東坡《永遇樂》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白石《疏影》云:『猶記深宫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緑。』用壽陽事,又云:『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用少陵詩,此皆用事不爲事所使。」[五七]前引《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三句,在秦詞中採用原典字面最多,有「寒鴉」、「點」、「流水繞孤村」、「斜陽」,但《侯鯖録》卷八載晁補之語:「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也。」[五八]前引《藝苑雌黄》也謂「人皆以爲少游自造此語」。這是因爲秦觀以己意改造成「紅梅作花」[五九]「如花初胎,故少重筆」[六〇]的淺淡語。賀貽孫分析説:「蓋少游之妙,在『斜陽外』三字見聞空幻。又『寒鴉』、『流水』,煬帝以五言劃爲兩景,少游用長短句錯落,與『斜陽外』三景合爲一景,遂如一幅佳圖。此乃點化之神。必如此,乃可用古語耳。」[六一]意思煬帝詩中寒鴉是一景,流水是一景,二景分離,没有可以聚合的主旨;而秦少游以「斜陽外」籠罩,三景融成整體,表現久客思歸的綿綿情意。

前引張炎歸秦觀於「特立清新之意」、「格調不侔」之列,就包括其用典能夠自立新意。周濟評秦觀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又是一法」[六二]。所謂「身世之感」就是獨屬秦觀的「新意」。具體而言,秦觀與唐代杜牧身世、志向較爲近似。秦觀是高郵(宋屬揚州)人,他以唐代寫揚州最爲著名的杜牧爲異代知音,他們志向相同,遭遇相似。杜牧曾注曹操所定的《孫武》十三篇。秦觀則「少豪雋,慷慨溢於文詞。⋮⋮强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六三]。杜牧仕途困躓,《新唐書·杜牧傳》:「(杜)牧亦以疏直,時無右援者。從兄悰更歷將相,而牧困躓不自振,頗怏怏不平。」[六四]秦觀登焦蹈榜進士是元豐八年(一〇八五),也就是寫《滿庭芳》六年之後,時年已經三十七歲。有濟世之文韜武略却不爲世用就是格調不侔的「身世之感」。秦觀詞除「斜陽外」三句幾乎全用隋煬帝詩字面外,與周邦彦隱括前人成句入詞迥然有别,其用典方法就是當時宋詩最爲流行的换骨奪胎法。

首先,换骨法是點化古人意,使之具備更加符合詞體特徵的工致。秦觀略用乃至不用典故字面,遺貌取神,取用典故之意,鄒祗謨説詞「用事不若用意」[六五]就是這個意思。

先看略用字面取其意的例證。秦觀化用杜牧最多的是兩首與揚州相關的詩作,即《贈别》:「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遣懷》:「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除前引《滿庭芳》「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八六子》「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之外,再舉數例如下:

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滿庭芳》

花發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望海潮》

青門同携手,前歡記、渾似夢裏揚州。——《風流子》

殢酒爲花,十載因誰淹留。——《夢揚州》

開尊待月,掩箔披風,依然燈火揚州。——《長相思》秦詞這些例句重新整合了兩首詩的字面,但主要是意旨與杜牧相同。如《滿庭芳》、《八六子》不僅是餞别贈妓之作,而且内藴了希望用世、却只能在風花雪月中消磨歲月的憂思懷抱。通過引句還能看出,秦觀不僅與他人採用相同典故時,能夠「謝朝花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即使自己詞作中用事相同,也能語不蹈襲。典故有限,但後人却取之不竭,正是因爲典故雖然習見但化用後呈現出的意境須能因翻轉而常新。這符合江西詩法要求用典光景常新的要求。張鎡引《四六談麈》:「王岐公在中書最久,生日例有禮物之賜。集中謝表其用事多同,而語不蹈襲。唐李衛公作《文箴》:譬諸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六六]秦詞屢用杜牧詩意,也能看出這一特點。

再看不用字面,直取其意的例證。張炎評前引秦觀《八六子》:「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煉,得言外意,有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乃爲絶唱。」[六七]此詞並没有採用王維《渭城曲》隻字片言,也没有渭城、朝雨、清塵、客舍、柳色等意象,而是化用杜牧詩中夜月春風之景,融會離别情意,上片寫萋萋芳草、柳外青驄、水邊紅袂之驚心折骨,下片寫弄晚飛花、籠晴殘雨、數聲黄鸝之黯然銷魂。重構出情景交融、景語即離愁别恨情語的新境。另如《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黄庭堅跋此詞認爲神似劉禹錫被貶楚蜀時的詩意:「秦少游發郴州,回横州,多顧有所屬而作,語意極似劉夢得楚蜀間詩也。」[六八]王梽先解釋説:「劉禹錫『楚蜀間詩』,指劉禹錫永貞元年(八〇五年)至元和十年(八一五年)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時十年間所作之詩。由於政治和自然環境等因素,詩作中凝聚著詩人的孤獨、悲傷和近乎絶望,處處體現著詩人生命的荒廢感與强烈的生命意識。⋮⋮(少游)接二連三的被貶,以羈旅行役之身,住於料峭春寒的寂寞孤館,所見到的是日暮夕陽,使少游心中的絶望與痛苦達到極致,故此詞發出杜鵑啼血般的悲苦哀鳴。」[六九]詞中蘇軾激賞的「郴江」二句,前引釋天隱認爲出於戴叔倫《湘南即事》,《三體唐詩》卷一注曰:「怨水之去,所以深傷己不能去也。蓋叔倫事曹王於湖湘,故有是作。秦少游謫郴州,有詞云:『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正用此意。」[七〇]但據前引葉嘉瑩、王梽先所謂「類似《天問》的深悲沉恨的問語」或對「詩人生命的荒廢感與强烈的生命意識」的闡揚,可知秦詞雖取前人之意但翻越原典意義數層之外。

奪胎法則是在前人之意的基礎上,觸類而長,既不因襲,也不脱離文學資料的本源,似同實異。如《千秋歲》警句「飛紅萬點愁如海」,前文所引評點各謂源出自李頎、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煜、寇準等人詩歌,實際上,秦詞僅是對前人詩作的浮光掠影,而此句前有「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顔改」,因此這首寫於貶謫地處州的詞作是不脱離原典的延伸:不僅以風飄萬點飛花時惜春傷時的愁怨比擬爲如海水深湛是奇喻,更爲重要的是,寓入的長安遠在日下的忠愛之情,勳業頻看鏡的不遇之感,其傷春傷時之情才顯得厚重而廣袤。

再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楊慎批點:「此結語從坡公結語轉出,更進一步。」[七一]指的是蘇軾《江城子·恨别》、《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二詞結語:「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二詞,前首是自徐州移知湖州時贈别朋友的詞作,黄蘇評説:「言我沿隋堤而下維揚,回望彭城,相去已遠。縱泗水流與淮通,而淚亦寄不到,爲可傷也。」[七二]後首飄落楊花比擬爲離人的眼淚;秦詞綜合用之,想像日夜流淌的春江是由離人眼淚匯聚,江水滔滔不絶,却不如離愁别恨綿綿無盡。另如《水龍吟》:「天還知道,和天也瘦。」《野客叢書》卷二〇:「伊川先生聞之,以爲媟黷上天,是則然矣,不知此語蓋祖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爾。」[七三]李賀此句出自《金銅仙人辭漢歌》,答案無解却無理而妙。秦觀之前,詞中也有用此語典者,如歐陽修《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孫洙《河滿子·秋怨》:「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難禁。」僅以詩句入詞,長短其句,略增纏綿悱惻而已。但秦觀此句,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三認爲「乃是過用長吉語」[七四]。所謂「過用」,是從蒼天有情雖會荒老,但奈何其爲無情之物?秦詞觸類而長,以蒼天爲有情之物,不禁爲我名韁利鎖牽拘的相思而瘦損;所以程頤認爲褻瀆了作爲天理外在顯現的萬物主宰者。注重理學傳統的葉適《題畫婆須密女》更上升爲元祐學術喪失了執持心志,讓以欲離欲的尊嚴蒼穹有聲色之實好:「舊傳程正叔見秦少游,問:『「天知否。天還知道,和天也瘦。」是學士作耶?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薄徒舉以爲笑。如此等風致,流播世間,可謂厄矣。且《華嚴》諸書,乃異域之放言,婆須密女豈有聲色之實好,而遽以此裁量友朋乎?志意想識,盡墮虚假。然則元祐之學,雖不爲群邪所攻,其所操存亦不足賴矣。」[七五]可見採用奪胎法與原典之間的差異不啻天壤。

再以《鵲橋仙》爲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却、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詞巧妙疊合雙星相會與巫山神女朝雲暮雨兩個系列的典故,並因疊合而「奪胎」。「鵲橋」典見《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一〇引《淮南子》:「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七六]《爾雅翼》卷一三:「相傳以爲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爲梁以渡,故毛皆脱去。」[七七]「朝朝暮暮」典出宋玉《高唐賦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七八]七月纖雲是疊合兩典的粘合劑,末二句還是疊加典故之外的翻案文章。《草堂詩餘》卷一評曰:「七夕歌以雙星會少别多爲恨,少游此詞⋮⋮所謂化臭腐爲神奇,寧不醒人心目。」[七九]把巫山神女陽臺之下朝朝暮暮化雲行雨,延展爲凡庸夫婦的日夜長相廝守,又以「又豈在」三字加以反轉,真能「點鐵成金」,這是對永恒愛情頌歌的高度概括,明顯具有詩質。

宋人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稿續集》卷三〇解釋「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的用典方法對讀者也有較高要求:「蓋言非讀書之多,不能知覺。」[八〇]《苕溪漁隱叢話》引嚴有翼《藝苑雌黄》:「柳之《樂章》,人多稱之。然大概非羈旅窮愁之詞,則閨門淫媟之語;若以歐陽永叔、晏叔原、蘇子瞻、黄魯直、張子野、秦少游輩較之,萬萬相遼。」[八一]此數家都是典麗雅正的詞人,從語言風格看,秦觀與柳永最爲近似,但秦觀化用故實與清麗自然語言風格相一致,導致涉獵不廣的讀者往往「不知乃用事也」。更爲重要的是,周邦彦「多用唐人詩語,隱括入律,渾然天成,長調尤善鋪敘,富艷精工,詞人之甲乙也」[八二]。周詞有技術層面的炫耀才學,用典一望而知,被南宋文人譽爲有雍容華貴的富艷精工之美,文學用典的時境遷移,李清照對不能一眼看出用故實的秦詞就有了「貧家美女」之品題,這明顯忽略了秦詞採用以詞爲體,以詩爲用的創作策略,以奪胎换骨的詩性用典,堅守詞體爲本位的立場,助力蘇軾「以詞爲詩」創新轉型。秦觀也因此被同屬蘇門的陳師道譽爲「今代詞手」。周濟引良卿語謂「後來作手,無不胚胎於此」[八三],也可見秦詞化用典故在詞壇産生的正面影響。

[一]劉師培著,劉躍進講評《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鳳凰出版社二〇一一年版,第一九二頁。

[二]陳師道《後山居士詩話》,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六頁。

[三]李清照《詞論》,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李清照集》,中華書局一九六二年版,第七九頁。

[四][五][七][一二][一三][五七][六七]張炎《詞源》,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册,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版,第二五五、二六七、二六五、二六一、二六六、二六一、二六四頁。

[六][一〇][五一][五四][五五][五六][六六]張鎡《仕學規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七五册,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六年版,第一九四—一九五、一六六、一八九、一九七、一六一、一九四—一九五、一七六頁。

[八]孫虹《北宋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版,第一三頁。

[九]孫克强《試論唐宋詞壇詞體觀的演進——以〈花間集敘>〈詞論>〈樂府指迷>爲中心》,《文學遺産》二〇一七年第二期,第七五頁。

[一一]劉肅《片玉集序》,周邦彦著,孫虹校注,薛瑞生訂補《清真集校注》下册,中華書局二〇〇七年版,第五〇一頁。

[一四]朱弁《風月堂詩話》,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版,第三頁。

[一五]蘇軾《祭張子野文》,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第四册,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版,第一九四三頁。

[一六]趙令畤《侯鯖録》,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六九—七〇頁。

[一七]黄庭堅《小山集序》,《黄庭堅全集》第一册,四川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一年版,第四一三頁。

[一八]賀鑄著,鍾振振校注《東山詞》,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第五四九頁。

[一九]魏慶之編,王仲聞校勘《詩人玉屑》下册,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第四六七頁。

[二〇]湯衡《張紫微雅詞序》,張孝祥撰,宛敏灝箋校《張孝祥詞箋校》,黄山書社一九九三年版,序言第一頁。

[二一]葉夢得《避暑録話》,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五〇頁。

[二二]黄昇選,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花庵詞選》,中華書局一九五八年版,第四四頁。

[二三]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版,第三三九頁。

[二四]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岳麓書社一九八九年版,第三〇三頁。

[二五][六九]王梽先《對傳統與新興的矛盾認同——黄庭堅詞學理論新探》,《文藝評論》二〇一一年第四期,第六〇、六〇頁。

[二六][四四][八一]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版,第二四八、二四八、三一九頁。

[二七]秦瀛《淮海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二〇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五五〇頁。

[二八][四九][五〇]秦觀撰,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長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第三七、四五—四六、六九頁。

[二九]《漢書》第七册,中華書局一九六二年版,第一七八八頁。

[三〇]李昉《太平廣記》第六册,中華書局一九六一年版,第二一六一頁。

[三一]沈辰垣等編《歷代詩餘》下册,上海書店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第一三六七頁。

[三二]「今典」由陳寅恪在《柳如是别傳》中提出:「自來詁釋詩章,可别爲二。一爲考證本事,一爲解釋辭句。質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當時之事實。後者乃釋古典,即舊籍之出處。」陳寅恪《柳如是别傳》上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五年版,第七頁。

[三三][三四]施宿《嘉泰會稽志》,浙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四册,杭州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版,第一六二九、一六四四頁。

[三五][三六]張淏《寶慶會稽續志》,《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五册,第二一六三、二一六二頁。

[三七]曾慥編纂,王汝濤校注《類説校注》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一二三八頁。

[三八]王十朋《會稽三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五八九册,第二六三頁。

[三九]蔡正孫《詩林廣記》,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版,第二八九頁。

[四〇][七七]、羅願撰,石雲孫點校,吴孟復、王福庭審訂《爾雅翼》,黄山書社一九九一年版,第一四七、一四二頁。

[四一]孟棨等《本事詩·本事詞》,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七—八頁。

[四二]陳耀文輯,龍建國、楊有山點校《花草粹編》下册,河北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版,第六六二頁。

[四三]洪邁撰,夏祖堯、周洪武點校《容齋隨筆》,岳麓書社二〇〇六年版,第六〇五頁。

[四五][七三]王楙撰、王文錦點校《野客叢書》,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版,第二三〇、二三〇頁。

[四六]陳郁《藏一話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六五册,第五四五頁。

[四七]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版,第一二七頁。

[四八]杜甫著,趙次公注,林繼中輯校《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版,第二四二頁。

[五二]葛立方《韻語陽秋》,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一一頁。

[五三]王構《修辭鑒衡》,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一二頁。

[五八]趙令畤《侯鯖録》,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八〇頁。

[五九]樓儼《書秦淮海詞後》,《蓑笠軒僅存稿·洗硯齋集》,清康熙刻本,國家圖書館藏,第三七頁。

[六〇]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録序論》,《宋四家詞選》,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第二頁。

[六一]賀貽孫《詩筏》,《叢書集成續編》第一五七册,上海書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第一六三頁。

[六二]周濟《宋四家詞選眉批》,《宋四家詞選》,第二四頁。

[六三]《宋史》第三七册,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版,第一三一一二頁。

[六四]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第一六册,中華書局一九七五年版,第五九七頁。

[六五]鄒祗謨《遠志齋詞衷》,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一册,第六五三頁。

[六八]黄庭堅著,鄭永曉整理《黄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版》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第一六〇四頁。

[七〇]周弼《三體唐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三五八册,第七頁。

[七一]楊慎《批點草堂詩餘》,葛渭君編《詞話叢編補編》第一册,中華書局二〇一三年版,第二九二頁。

[七二]黄蘇《蓼園詞評》,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四册,第三〇五八頁。

[七四]謝采伯《密齋筆記》,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二九頁。

[七五]葉適著,劉公純等點校《葉適集》第二册,中華書局一九六一年版,第五九五頁。

[七六]祝穆《事文類聚·前集》,《新編古今事文類聚》第一册,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第一三〇頁。

[七八]蕭統編,李善注《文選》,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版,第二六四—二六五頁。

[七九]劉崇德、徐文武點校《明刊草堂詩餘二種》,河北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一八〇頁。

[八〇]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槁續集》,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宋集珍本叢刊》第八三册,綫裝書局二〇〇四年版,第六五五頁。

[八二]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版,第五八五頁。

[八三]周濟著,顧學頡校點《介存齋論詞雜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