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琴 郭晓庆
摘 要:我国分配制度中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对于激励各类生产要素竞相迸发活力,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发挥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必要的,虽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阻碍,但只要形成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打破流动性障碍;引入创新机制,确定匹配均衡价格;注重公共要素的均衡供给及收益流向,就可以充分发挥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生产要素;分配机制;激励导向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进一步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这一制度,可以调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各类生产要素竞相迸发活力,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二、 发挥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的必要性
我国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是经济领域深入贯彻新时代习近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表现在其合法性上,从理论层面看,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从法律层面看,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所有权、收益权的保证。从制度层面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已上升为基本分配制度。
(二)表现在其差异性上,即生产要素报酬率差异。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加大,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的报酬率相对提高,而于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报酬率相对降低,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
(三)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征决定了我国分配制度的长期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证,要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三、 发挥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的阻碍
在市场评价生产要素贡献的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明显,不同地区,不同质量,不同水平使得市场的配置性作用有很多障碍和问题。
(一)表现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障碍。我国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均衡,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同性质的企业间还有人为设置的障碍,同一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价格不同,传统生产要素无法与现代生产要素结合,现代生产要素也不能顺畅流动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地区,比如土地价格地区间差异很大;公共要素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无法获得报酬。
(二)表现在生产要素的异质性障碍,市场通过供求确定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其前提条件是生产要素同质,但在我国生产要素异质性才是现实情况,各类生产要素的质量不同,劳动力素质,土地肥沃程度、管理才能等,这就导致各要素在不同时期是非均衡的,无法由市场进行确定其均衡价格,像劳动力工资,更多是通过劳资双方博弈,讨价还价能力决定,而非市场定价。
四、 发挥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的对策
基于阻碍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机制的激励和导向发挥作用的问题,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形成生產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打破流动性障碍。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对内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消除类似户籍等限制,保护知识产权,使各类生产要素地区间流动无障碍。运用好生产要素的正向溢出效应,注重以现代生产要素带动传统生产要素向科技化,智能化升级。
(二)引入创新机制,确定匹配均衡价格。为简化论述,更直接地反映市场运行过程,经济学将供求双方假设为同质的,但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要素的异质性无法确定单个要素的具体价格,难以实现真实价格形成匹配机制。因而,要形成创新型市场机制,依托信息技术的搜寻、处理、存储和传输等方法手段的发展,精准评价每个生产要素贡献,确定不同时期,不同质量的不同价格。
(三)注重公共要素的均衡供给及收益流向。政策制度,环境要素以及基础性研究公共管理等公共类别的生产要素,已成为现代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明晰这些要素的所有权主体,才能保证其供给。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生产要素产权主体的监督管理,确保要素供给的区域间平衡,时间上相对稳定,对弱势区域有一定的倾斜。尤其是对那些产权尚未明晰的公共生产要素的收益流向进行监管,以避免公地悲剧,更好地发挥公共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萍子.论所有权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J].消费导刊,2007(9):15,231.
[2]张秋菊.论劳动力要素资本化及其重要性[J].财经问题研究,2002(11):7-9.
[3]李名学.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论述:对《资本论》序言中一段话的理解[J].北京:经济研究,1982(7):72-74.
作者简介:张建琴,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郭晓庆,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