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

2020-11-30 08:59刘培凤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互联网+互联网

刘培凤

[摘   要]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德育方式、途径及内容的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环境,拓展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模式。文章以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为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84-02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正面临着重大变革。基于这一背景,学校德育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环境,拓展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模式,于是“互联网+德育”的模式应运而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呢?现以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原则

(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原则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网上道德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课堂教育、报告讲座、参观调查、主题班会等教育形式,仍是开展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线下道德教育对教师来说不仅能及时了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还能较好地观察线上道德教育的效果,对学生来说更是将德育活动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有具体活动载体、面对面的道德教育,把线上道德教育与线下道德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显性说理与隐性教育、虚拟情境与现实世界、无形熏陶与有形课堂相互交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

(二)技术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原则

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新的途径,开辟新的领域,实现道德教育的信息化、科学化、无痕化,以迎合中小学生对新媒体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引导学生进入“班级聊吧”进行思想交流,开展相应的道德教育。微信、QQ和微博等技术性强的德育载体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概念和新热词来开展新型道德教育,如“吃瓜群众”“网红”“直播”“友谊的小船”等,中小学生对这些具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热词很有兴趣,因此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我们应该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采用更多具有人文色彩的内容和素材,实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单向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教师长期利用新技术载体对学生开展“看视频、读美文、听红歌”等单向性道德教育,会给学生造成教育“疲劳”。因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开展互动性德育活动。QQ、微信、贴吧等的出现,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变得更加方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热点话题或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在QQ群中或“班级聊吧”里表达自己对不文明行为的不满,抒发对同学文明行为的赞叹。有的学生更以动画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大家在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

(一)建设德育内容的网上认知平台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很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以前的德育,教师会讲述一番道理,或展示一段文字材料给学生,这样的德育相对单调乏味,取得的效果欠佳。“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主动担当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設置了“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等栏目,拓展和深化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较多的中小学生应掌握的德育知识,还可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毒品防范知识等内容。

这些资源在形式上具有新颖性。应用平台为帮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采用了活泼多样的形式,满足中小学生求新的心理。平台上不仅登载文本形式的文章,把具有正能量的信息,以及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的“心灵鸡汤”推荐给广大学生,还以视频短片、说唱形式进行健康向上内容的传播,如登载各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拍摄的《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快闪”短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这些资源在内容上具有生动性。应用平台为帮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收集了很多真实、感人、生动的德育材料,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平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师生寻找身边的先进典型,精选、精编一批图文并茂的网络德育案例;介绍全省各校园内的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为身边的好人好事点赞、寄语,抒发自己的感言。这些资源传播青少年身边的真实案例,有血有肉,让人特别愿意看,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

(二)搭建德育活动的情感体验平台

中小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需要在校内外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和理解。学校可以借助“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结合所处地域特点,挖掘并整合周边的社会德育资源,设计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德育常识内化的实践体验活动。学生登录平台进入自己个人空间中的“我的班级”后,可以查看老师布置的德育实践任务,也可以在“班级聊吧”中发表自己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通知”,安排系列德育内容认知竞赛、中华美德演讲比赛和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布置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志愿者公益服务等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通过“班级通知”发布通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

其次,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聊吧”,组织学生就这些德育活动畅谈自己的体验和收获,抒发感情,表达心声,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活动中,班主任利用手机随拍学生的现场表现,并上传到班级圈中,其他学生看到后,会纷纷点赞。学生在聊吧中看到自己的突出表现,会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感受到自身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获得一种喜悦的体验,并产生当一名品德优异的好少年的积极性,从而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再次,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通知”,在时间相对充裕的寒暑假,让学生离开书本,走出家庭,以自己的学识和眼光观察社会,思考“看到摔倒的人该不该扶”“春节期间能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等引起争议的社会问题,并在“班级聊吧”中留言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聊吧中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跟帖辩论中质疑和辨别,最后撰写自己的感想文章,获得有助于品德培养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从而提高学生鉴别是非和判断对错的能力。

最后,班主任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中的“说说”板块,让学生记录家庭、社会、学校中的点点滴滴,与朋友分享心情,评价社会中的“好与坏”“是与非”,对社会中的各类现象进行分析。学生可添加表情、图片、视频、附件、话题等,还可以点“赞”、转发。

(三)构建德育效果的考核评价平台

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素养,“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该系统从多维度的视角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既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又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课外实践与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情况进行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主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校可充分利用该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形成学生个人德育档案袋,搭建德育效果的考核评价平台。具体做法如下:

1.写实记录。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德育活动,并写实性记录这些具体活動,收集相关事实材料、成果证明,如参加烈士陵园扫墓、向国旗敬礼的照片,记录研究性学习、公益劳动的报告,参加爱国主义读书征文、志愿服务的证书等内容。学生及时将这些反映本人道德素质的事实材料上传到“成长记录系统”。

2.整理遴选。学期结束,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系统”中的成长记录材料和事实佐证材料,遴选出最能代表本人道德品质、学业水平、身心发展、艺术素养方面的活动记录和实证材料。学生将这些记录和材料在班级公示栏进行公示并进行自我陈述。

3.审核公示。学生整理遴选的综合素质评价佐证材料,经班主任与管理员分别审核后,进入平台“档案管理系统”。教师对系统中的学生活动记录和佐证材料等在学校的显著位置如公示栏进行公示。

4.考核评价。学生撰写自我评价,作出自我陈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客观表现和“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活动记录为每个学生撰写评语,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评价要客观、准确。学校在系统中根据学生评价档案材料评定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形式呈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也迎来了时代机遇。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融入互联网,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开辟德育新空间,融入时尚性和趣味性。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友霞.互联网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的三大平台[J].现代教学,2015(6):59-61.

[2]  王祖丽,张茂银.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德育效能[J].基础教育参考,2014(22):84-85.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中小学互联网+互联网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