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215000)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同时又与之相辅相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经。物流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其中最有困难的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本文所采用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物流岗位群调研的前提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按照能力培养形成的先后过程,由低到高的展开培养,循序渐进地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为提升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在对相关物流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强调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技能的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开展“三段式”实践教学。
课题组通过物流企业调研了解到: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无法满足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初次就业时需要重新经过企业培训并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才能入职;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得知,虽然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物流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学校设施设备的不完善以及师资能力等因素,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于理论知识教学,使得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相对欠缺。从以上可以看出,学校物流专业急需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培养符合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毕业生。
从就业情况分析,虽然物流专业毕业生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对口岗位,这主要原因是物流实践教学过程与真实的作业过程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明确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技能定位是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必须改革原有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实践性、职业性列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物流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 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训练脱节。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训练的结合点,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受限于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实训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呈现的教学过程大多是教师主动“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少量的实践教学是教师在现有实训环境下预先设计好实训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实训指导教材进行训练,最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2) 物流业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导致物流专业教师现有的实践技能很难满足不断变化的物流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物流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要求非常强的专业课,要求授课教师应熟悉物流作业的标准、规则和流程,同时具备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但是物流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高校毕业生,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能力,因此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3) 目前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无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造成人才培养结果与企业实际需求发生错位现象。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践教学平台包括3D 模拟实训软件和物流实训基地,供学生在实践课堂上进行物流场景模拟。此平台虽为学生提供物流作业的基本流程,但与真实的业务流程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生也无法体验真实物流场景的职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无法真正感受实际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
(4) 简单的考核方式无法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目前,大部分物流专业课程采用理论知识考试和单一的实操技能考核,但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态度、团结协作能力等无法进行考核,无法检验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结果与企业真正所需的物流专业人才相差甚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对实践教学改革。从毕业生调查和企业访谈来看,本课题采用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课题的调研情况,将物流专业的岗位群划分为仓储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物流等不同的模块。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采用“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企合作有效开发校内外实训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凭借理论和实践兼备的教学团队指导学生逐次变化岗位角色,熟悉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三段式”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要求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在三个不同阶段且存在递进关系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首先,依据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企业参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并对原有教学体系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及教学进程进行调整,为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供先决条件;其次,企业将适合的实践内容推荐给学校作为在校学生进行综合岗位技能实训的素材,同时企业也要选派一定的企业导师参与第二阶段的训练指导,与学校教师共同推进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实践训练质量;第三,校企合作的企业不仅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并跟踪指导,同时还要为学生的行业认知实训提供一定的机会,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是构建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选择。
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的现场实践训练,训练中实践教师能否进行正确科学指导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立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实现从行业认知实训到综合岗位技能实训,再到顶岗实习,最终实现顺利上岗的无缝对接。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应有物流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才能满足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要求,为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指导。首先,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次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担任兼职物流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开发物流实践课程,校企共同完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生综合岗位技能训练。其次,“走出去”的方式,学校专业教师一般专业技能不够全面,因此应鼓励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切实走进物流企业并参与物流实际作业,提升职业岗位素养。最后,学校根据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各自优势进行合理分工,解决校内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较弱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
校内物流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岗位对接的模拟职业岗位实践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真实的作业环境,实现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衔接,使理论教学得以继续、检验并深化,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职业岗位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校内实践训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但现有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应对现有的实践环境依照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的原则以及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的建设思路进行二次开发,发掘校内可以提供给本校物流专业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岗位和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下,加强企业一方的深度参与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弥补了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弊端,充分利用实际工作任务、实践技能指导、先进的设备等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环境,搭建更广阔的技能锻炼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践基地建设要求、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教学人员配备与管理、教学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可保证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考核、管理以及协调等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同时也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教学质量监控、校企之间的学分置换和学时置换等活动进行管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物流专业的很多教学内容是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具备最初就业时的职业岗位必备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很多,并且每个岗位都会涉及不同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调研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基础上,认知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要掌握的实践技能,构建以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为基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三段式”实践教学,造就学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上的竞争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突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主要表现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采用倒逼机制实施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的“三段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前期理论教学进一步的理解、深化和拓展,搭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如在《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的实践教学中,对运输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解重构,形成实践教学元素,再经过转化形成实践教学内容为:运输订单录入、取派调度、干线运输、在途跟踪等,具体实践岗位有客服员、场站操作员、取派员、司机共四个岗位。之后的实践训练中以企业作业标准来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实际运输任务,主要目的是通过综合训练强化运输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初步接触运输作业的生产实际,了解运输流程,熟悉岗位职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是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教学场所从学校走向企业,有效拓展了教与学的立体化空间,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及综合技能的提升过程与“教、学、作”进行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实践技能。
(1) 行业认知阶段
在行业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了解物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机会。该阶段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实训基地作为认知对象,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形式让学生对物流行业、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明确物流岗位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走出去”是让学生参观物流企业,由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们介绍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如物流有什么岗位,这些岗位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以及相关联的课程;“请进来”的形式是学校邀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为学生做专业认知的讲座,讲述专业发展前沿,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或者邀请一线工人为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讲述具体岗位要求。在行业认知阶段,通过对物流行业企业的具体、直观的感知,比如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物流的主要功能、物流机械设备的应用等,让学生对物流专业有客观、全面、综合的认知,从而形成初步的专业概念,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 综合岗位技能实训阶段
综合岗位技能实训阶段是在行业认知阶段明确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物流职业工种的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体系,引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掌握职业岗位操作技能,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行为。依据现有实训设备的配备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岗位技能实训阶段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根据前期调研,将物流专业的岗位群划分为企业物流、仓储配送、国际物流等不同的课程模块,教师利用3D 模拟实训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主要讲授物流学科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作业环节、操作流程和作业方法。在此环节,为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目的,采用“真题(企业真实项目) 虚做”的方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实施方案等,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作业流程。
第二环节,采取校企深度合作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在学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物流实训基地为载体,教师以企业的实际任务为中心,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讲授作业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及作业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或者小组协作完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适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并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在本环节,采用“真题实做”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或者团队方式进行实践训练,并针对关键岗位进行强化训练,学习过程包括资料查阅、方案建立、方案实施以及结果分析。通过让学生逐次变化岗位角色来达到熟悉职业岗位能力,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最终达到对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完成能力训练的二次提升。
(3) 顶岗实习阶段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学生已掌握职业岗位的作业流程,可对所学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此时学生进入实践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顶岗实习阶段。在本阶段,物流企业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作业环境,企业导师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掌握物流作业的每一个操作流程,让每个学生都在物流岗位上充分锻炼,实现能力训练的再次提升。
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在制定教育模式时,应以“时代的需要和将来社会的方向性”为理念,重点突出工作实践岗位的教育。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倒逼机制,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从原有的教程设计走向学程设计。企业导师在行业认知阶段根据学生未来可能就业方向介绍企业的作业标准、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实训基地的综合岗位技能训练阶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物流作业流程,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让学生感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过程;在物流企业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根据前期的学习内容从事指定岗位的作业,亲身体验物流行业的实际作业过程。
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实践周期、实训项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此给实际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不同阶段之间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升的生硬衔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其次,训练时间的增加使得设备的使用率过高,学生实践训练动作的不规范也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这些都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最后,不同学生在同一实训项目上的实践训练效果差异给实际教学进度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困难,复杂的实训环境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有多种突发性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的时间、内容、工作量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这些给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总之,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将来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教学从传统的学校封闭式走向企业岗位的开放式,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企业及岗位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需求,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明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由能力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再由学习领域具体化到教学内容,教学中校企双方共同实时指导学生实践训练,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校必须有一支校企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教学过程中,引导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采用分工协作的形式实施模块化教学,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畅通专业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
由于物流专业实践训练中涉及的设施设备种类多、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作业风险高,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安全管理模式,确保日常训练中的学生安全。借鉴以往的实践教学经验,学校物流专业针对“三段式”实践教学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安全管理模式。首先,事前预防是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如《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实习实施细则》、《物流专业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规定》,在实践教学活动之前,可对学生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强调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以及相应的避险方法。其次是事中控制,具体实施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先由专任教师负责演示,之后在专任教师的现场巡视下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协作完成指定任务,在本阶段若遇到实践训练瓶颈可与企业专家联合来解决;最后是事后总结,针对实践训练中的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故,并及时进行总结,确保后续阶段的实践训练顺利进行。
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设置提出并实践“理论—实践—能力”一体化考核模式,实现由理论试卷、技能操作、任务完成、实训态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考核,考核项目涵盖实践训练的三个阶段,从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的情况、平时作业及上课状态、考勤表现、学业成绩、小组协作、调查问卷、实习评价等方面细化考核项目,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校企合作开展物流专业模块化的“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其教学实施从行业认知实训到综合岗位技能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转换,有效拓展了实践教学内容,学生也实现了从认到学,再到长的“三段式”学习过程,激发认知欲望和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物流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实施“三段式”实践教学,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践证明,依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制定“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思路,以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重组和设计,最终以岗位能力形成过程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探索并实践的五年制高职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成效。该教学模式逐渐将教学主体从学校向企业转移,开拓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将学校的知识传递优势与企业的实践能力训练优势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与项目的操作模式,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