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殿奎
2018年7月17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研讨会,启动了德育、体育、美术、音乐四个学科的大中小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大项目研究。
于素梅教授认为,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聚焦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多元整合。纵向衔接主要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在学段、年级衔接;横向一致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内在统一多指目标维度知、能、行、健的统一性;形式联合聚焦组织形式、修学类型等的多元化联合实施。中小学校园足球一体化是新时代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有力抓手。
笔者所在课题组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和实践,构建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教材一体化,在人教版小学、初中、高中足球教材的基礎上,结合金牛区足球发展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体化教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县(区),而校园足球教材一体化研究为金牛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立三级课程目标
校园足球教材一体化构建,首先要建立校园足球三级课程目标:课程统领目标、学段目标和水平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学习目标,校园足球教材一体化构建首先根据这四个方面学习目标构建相应的内容体系(表1)。其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段目标分为不同等级,对照相应的方面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见表2、表3)。需要注意的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要避免生搬硬套导致目标和内容脱节、缺乏针对性的现象。
二、把握教材内容
校园足球教材内容是校园足球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校园足球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要难度适宜,既要有利于校园足球的普及,又要有利于运动特长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同时要符合体育学习层级递进规律。
为更好地选取教学内容,金牛区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各300名,对足球教学内容掌握的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一般、困难三个等级进行调查,小学段调查结果显示,63%以上的小学生认为足球知识、熟悉球性、踢球、接球、运球及过人、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容易掌握,23%的小学生认为难度一般,14%的小学生认为困难。95%以上的小学生对于头顶球、抢截球、进攻防守战术、守门员技术认为比较难掌握,对于游戏和小型比赛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初中段调查结果显示,67%以上的初中生认为足球知识、熟悉球性、踢球、接球、运球及过人、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进攻防守战术容易掌握,20%的初中生认为难度一般,13%的初中生认为困难。65%以上的初中生认为头顶球、抢截球、守门员技术比较难掌握。高中段调查结果显示82%以上的高中生认为足球知识、熟悉球性、踢球、接球、运球及过人、头顶球、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进攻防守战术、局部战术容易掌握,10%的高中生认为难度一般,8%的高中生认为困难。大多数高中生表示对综合技术练习和比赛兴趣较大。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以及对《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的参考,设计各阶段足球教材内容(见表4~表6)。
三、思考与建议
校园足球教材最终呈现要满足所有教师的教学需求,包括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因此教材的呈现需要更直观、更简单,更具基础性、可操作性、实用性。教材的版式设计一体化,采用真人示范技术动作图结合3D立体场地图,直观地展示练习方法和比赛过程。
同时,教材对每一项运动技术教学内容按照体育课(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部分进行设置,教师执行起来更方便。一体化最终形成的教材应很好地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内容,难度适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学生更易接受。
除了教材内容的一体化,校园足球的组织实施应多种形式联合。2020年是《金牛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行动计划(2016—2020)》的最后一年,截至目前,金牛区已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全国一流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区之一,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有足球、校校有特色”的区域特点。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全区各中小学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由高校派遣优秀足球专业学生到中小学校指导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同时,高中足球课堂教学全部实行选项走班制,小学和初中实行必修必选的形式,促进校园足球开展。全区各校建立了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片区之间的联赛机制,实现了班级之间有周赛、学校之间有月赛、片区之间有季赛。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校园足球定点校的教育教学、训练课程和竞赛活动体系。此外,金牛区还通过体育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多方联动,形成校本实践、课程建设、联赛机制建设的开放发展模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都能参与校园足球,逐渐形成金牛区“小学足球多元化、初中足球基础化、高中足球专项化、大学足球专业化”的校园足球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多元内涵与基本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22-26.
[2]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机遇和挑战[J].体育学刊,2019(3):16-20,
[3]陈珂琦,谭钢.我国首套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的研究与设计[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5(11):91-97.
[4]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5]唐照华.四川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学段设计[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