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础普及 重特色亮点 聚焦校园足球“天宁模式”

2020-11-28 07:47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
校园足球 2020年8期
关键词:常州市特色学校足球运动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

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是增强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也是引领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设人力资源国家和健康中国的必然选择,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自2014年由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以来,常州市天宁区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重基础抓普及,重特色抓重点”的校园足球工作思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足球教学,加大各类足球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奠定足球人才基础。如今,校园足球在天宁区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理念与思路,促创新

在校园足球工作开展过程中,天宁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遵循足球运动和教育教学规律,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校园足球运动快速发展;坚持典型示范、创新引领,做强校园足球特色品牌,促进整体发展。

(一)以阳光体育实践和创新作为突破口

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启动以来,天宁区以阳光体育实践的激情和创新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培育校园足球文化,形成校园足球创新发展机制,足球运动也随之成为天宁区学校体育工作的亮点。这种自觉实践、主动响应、积极跟进的工作模式,充分促进了足球运动进校园,有效推动了天宁区校园足球运动在广度与深度层面的共同发展。

(二)点面结合,典型示范,一校一品一特色

随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不断推进,天宁区的工作思路也愈发清晰,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特色”的体育品牌。天宁区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顺势推进”的思路,着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建,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典型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天宁区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目前,天宁区已经超计划完成17所以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占全市30%),同时完成了5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后续评建数量仍在持续增加。

(三)立足校园,惠及家庭,多元渗透

近年来,依托常州市体育夏令营,天宁区校园足球开创了一条全新路径,立足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学期与假期、校园与家庭的无缝对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暑期敞开大门,以普及为要,面向全体学生无偿提供足球项目培训,实现了学期与假期体育锻炼的无缝对接。

在每周周六,初、高中在各自的校园内开展半天左右的体育吉尼斯挑战活动。其他节假日,以学校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家庭为纽带,重点打造半天左右的“爸爸妈妈跟我去运动”,带动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各种与足球相关的亲子游戏。这些活动都突出了校园足球的主体性,充满了“快乐足球”的元素,围绕以各类足球比赛为主线,结合“袋鼠跳”“踢球入桶”“齐心协力”等足球游戏,帮助学生与家长体验足球魅力、培养足球兴趣。目前,天宁区校园足球立足校园、惠及家庭、多元渗透的工作模式已成常态。

(四)确立工作思路,实现整体规划

确立“重基础抓普及,重特色抓重点”的校园足球工作思路,2011年首次把足球作为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供学生选择,通过行政引导把足球项目作为必考内容,考虑到足球项目难度系数高,将考试标准进行适当降低调整。2015年后,选考足球项目的人数超过2011年参加考试人数的五分之一。

2015年,常州市校园足球发展高峰论坛暨冬令营开营仪式在天宁区举行,专家、学者齐聚龙城,助推常州校园足球特色发展。此次高峰论坛同时发布了《常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2020年)》《常州市校园足球布点校、试点校管理办法(2015年—2020年)》《常州市校园足球指导教师培训计划纲要(2015年—2020年)》《常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学生活动方案(2015年—2020年)》等文件,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启动新一轮对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作出系统规划和部署的地级市。

二、实践与探索,出成果

常州市天宁区校园足球在发展过程中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一些主客观问题。如,场地条件问题、师资配备和水平問题、安全保障问题、认识偏差问题、经费投资问题、后备人才匮乏问题等。

一直以来,天宁区始终理性关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力求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出路,深化改革、改进方式,逆流而上、逐步推进,一些问题逐步加以破解,渐渐蹚出了一条校园足球的阳光之路,开创了校园足球的“天宁模式”。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完善评价督导制度,构建创新发展模式

依据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学校主体、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常州市成立了由市教育局、体育局两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和常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课程教学、师资培训、竞训招生、宣传报道等4个部门,多部门联动,设立专项经费,构建专业化团队。天宁区层面也成立了相关的常州市天宁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了文件制订、竞赛组织、注册管理、专业指导、师资培训、教材研发、检查督导、考核评估等部门,形成了“主要领导抓一线,分管领导抓具体,相关的竞训处、后勤处、财务处等抓落实,专人联络促发展”的校园足球工作机制,从行政上推动、从业务上指导、从整体上规划。

建立校园足球专项督导和重点地区挂牌督导制度,将校园足球纳入教育督导内容,提高评价权重。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内各学校的校园足球工作进行抽测评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每所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自评、互评,大会交流等程序,评估分为一、二、三等奖,评估项目包括组织制度、课程设置、训练竞赛、保障措施和加分因素,以此加强对校长、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考核,形成评估工作报告,并公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特色创建,以点带面,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机制,推动课程校本化实施

常州市自2009年起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均明确了具体的校园足球项目工作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编制足球教学大纲,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保证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学课时。2012年,开展体育项目幼儿园创建工作,把足球特色创建向基础延伸,落实从娃娃抓起。并在2015年建立起项目特色学校循环评价机制,每一学期都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回头看、继续评”,对符合标准的学校给予专项奖励。

同时,进一步推动足球项目的布点校、试点校的创建工作,并依据实际情况,制订推出校园足球良性发展的校园足球示范校、校园足球试点校、布点校管理办法。以此为抓手,逐步增加、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展的经验。目前,常州市已创建校园足球试点校、布点校72所,2020年底将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天宁区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师资力量建设,加强支撑校园足球开展的师资配备,推进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工作,探索建立足球人才引进机制,启用单独招聘、特岗计划等方式招聘足球教师。在校园足球工作进程中“既造项目,也要造人”,提升区域体育教师的各项能力。

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以及校本实际,要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通过校本化实施,丰富校园足球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锻炼的积极性。如,天宁东青实验学校的足球教学、足球文化、足球游戏、足球嘉年华及女孩足球节。

(三)竞赛引领,打通渠道,构建立体化校园足球网络

1.面向全体学生,打造精品赛事和活动平台,扩大学生参与率。联合各级体育局进一步完善足球联赛机制,建立班际、校际、区级、市级的四级联赛制度,建立符合不同类别学校特点的足球联赛体系,鼓励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学生足球联赛。稳定赛制,严明赛纪,完善竞赛管理制度,形成了校园足球比赛的完整体系。

在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群众性体育与竞技性体育关系的同时,确立市级层面的高职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共4个组别联赛,按照公历年制分为上半年、暑期、下半年、寒假4个时段组织各组别比赛。

2.通过联办、独办、设点、挂牌等方式,完善区域内高中、初中、小学足球训练梯队衔接。目前,注册市级校园足球运动员1100余人,省级校园足球运动员400余人。同时,探索建立学生足球运动员可持续培养模式。把育人和培养特长生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督导力度,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为重点,让从事校园足球运动的学生文化学习和足球训练齐头并进。设计面向校园足球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足球运动员入学、升学的激励政策,形成小、初、高足球人才绿色通道机制,解决优秀学生足球运动员在升学方面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学生和家长参与足球训练的积极性,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动力机制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四)文化并行,多方合作,打造校园足球生态圈

1.广泛传播校园足球的育人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和支持校园足球活动,构建校园足球整体良性生态,是天宁区全面加强校园足球的途径之一。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有计划地宣傳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做到了有声、有影、有文、有动作,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全社会关注校园足球的浓厚氛围。鼓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举行校园足球节(赛)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校园足球摄影、绘画、征文、演讲、海报设计、口号征集、啦啦队评选等文化活动,全方位打造校园足球文化生态。

2.校园足球运动的投资成本高,除了足球运动场地,还需要运动服、足球以及购买保险等安全防护措施。要保证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提供支持。常州市体育局彩票管理中心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设立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支持校园足球的场地改善、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信息化管理、国际交流、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天宁区政府和各学校也投入一定经费,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近几年,天宁区先后建设标准天然足球场2块,人造标准足球场2块,八人制足球场5块,五人制笼式足球场7块,场地投入超2000万元。

3.制订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事故保险赔付在内的完善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办法和校园安全条例。建立校园足球意外伤害应急管理机制,区教育局为参加校园足球比赛的足球队员购买了保险,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问责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了学校组织体育活动带来的风险,解除校长、教师、教练员、家长的后顾之忧。下一步,拟推动校方责任险和校方无责任险的全覆盖,从而构建有利于校园足球蓬勃开展的政策保障体系。近年来,天宁区紧紧围绕校园足球工作,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紧密合作,对校园足球文化生态、校园足球运行保障体系精雕细琢,打造全新、良好的校园足球生态圈。

三、认识与思考,谋发展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应以增强学生体质、立德树人为宗旨。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由于校园足球区别于竞技足球,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高效载体和途径,因此,天宁区在开展校园足球时,应摒弃急功近利和“锦标主义”,不能仅仅以取得什么样的运动成绩来衡量其开展得如何。只有这样,学校和教师才会把普及工作放在首位,使足球后备人才在普及的基础之上涌现出来。此外,要想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还要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制度建设,而且要加大足球教学与训练的科学化研究力度,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与浸濡。同时,校园足球活动不能只局限于学生上学期间,天宁区计划让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时做到学期与假期无缝对接,使校园足球的完整性、持续性、一贯性得到体现,从而彰显校园足球的社会化与生活化,促进校园足球的长效发展。

今后,天宁区将继续系统谋划校园足球发展,在提升保障水平、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引领,把强化校园足球活动与办好学校体育和增进学生健康水平联系起来,培养身体强健、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和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常州市特色学校足球运动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小学教师作品
快乐足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中考有约
借助数轴易解题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世界杯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