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倩
【摘 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增加了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这使得全国各地的小学开始寻求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大家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纷纷效仿。本文将阐述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许多学校的语文课依旧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许多学生和家长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认为语文只要多读书即可。加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复杂,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语文学习成为很多学生全面进步的阻力。
最后,教师为了追求班级成绩,会节约课堂时间,因此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较少。
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融合
所谓的“教学做合一”,是要求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要用来指导生活实践。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也使很多学生知道了父母在新年前夕忙碌的原因。在以后过春节时,学生不仅会对春节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提醒父母根据不同的日子打扫房间、吃麻糖和腌制腊八蒜等。这样将课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此外,陶行知先生还认为教师不光要教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即使学生自己面对各种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三、“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的融合
我们总说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会给大家带来丰富的知识。生活中,许多点滴小事都会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才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得到更多的财富。课文《孔融让梨》和《曹冲称象》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育启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大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例如,在教学习作《美丽的秋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秋天的美景图,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捕捉秋的影子。学生可以用树叶的根部和同伴做游戏,也可以将形状不一、颜色不同的落叶做成书签。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习作才会更具真实性和創造性。
四、“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的融合
对语文学习来说,仅凭借课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语文教学需要,需要教师为学生补充大量社会上发生的故事。例如,在学习《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各大媒体对“新冠肺炎”抗疫英雄的报道,小组讨论文章中的村支书和抗疫英雄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学生真正了解党员的职责所在。这样,通过带领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现实案例,为大家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选择专业,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五、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境创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古诗文学习中充满了丰富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诗人的人生遭遇,以及各种情感的交融。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人物的演绎,体会不同的社会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入境体验,对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七步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曹丕和曹植,在情境演出中表达曹植对曹丕的强烈不满,并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表现出来,感受作者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2.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学生了解社会百态的方式比较有限,许多是靠阅读文章、家人分享、观看视频来获取信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人和事的变化与发展,并用文字记录所看到的有趣事物、所听到的独特见解。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看图写话《拔河》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一场真实的拔河比赛,让学生观察同学在比赛中的表情、动作、语言,记录当时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得知比赛结果后的真实反应。这样,学生积累的素材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自如。每个学生经历的事情都会不同,所以写出的文章也会各有特色。
综上所述,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作用,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可以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菲菲.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曹脉.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教育,2019(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