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静远,邱卓英,王国祥,3,邱服冰,杨剑,李安巧,马洪卓,朱婷,王梅,孙宏伟,陈迪,黄秋晨,郑洁皎,张鸣生,石秀娥,唐涛,许涛,张爱民,吴弦光,刘巧云,肖晓飞,井淇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江苏苏州市 215021;2.中国ICF研究院,山东潍坊市 261000;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 100068;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 100068;5.中国康复科学所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 100068;6.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深圳市 518060;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 200241;8.深圳市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广东深圳市 518100;9.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湖北武汉市 430079;10.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物理疗法科,北京市 100068;1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1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市 200040;13.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市 510080;14.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兰州市 730000;15.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成都市 61113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北武汉市 430030;1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康复科学系,上海市 200333;18.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山东烟台市 264003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联合相关卫生组织和机构颁布了很多有关健康促进、残疾保障和康复服务的报告与指南文件。这些文件强调发展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服务覆盖率,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且从国际政策角度,提出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发展康复服务的重要性。《世界残疾报告》分析全球残疾发展现状以及残疾相关服务[1];“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根据《世界残疾报告》的政策建议要求,制定了国际残疾和康复发展的规划,要求改善残疾人健康、功能和福祉,推动残疾人康复相关的理论研究[2];2017 年WHO 发布《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作为康复的政策指南,倡导康复是健康服务的组成部分,发展康复相关服务,将康复服务纳入三级健康服务体系,培养多学科康复人力资源,提高康复服务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公平性,使康复服务惠及更多有需求的对象[3];“康复2030:行动呼吁”要求发展康复服务,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相关目标要求[4]。在此基础上,WHO 还发布《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5]为现代康复服务的规划和发展提供行动依据和方法工具。《国际物理和康复医学会白皮书》对康复进行了系统说明[6],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的理论和方法,对功能和功能障碍进行命名、定义和分类,倡导在康复服务的评估、诊断、干预和结局评估过程中,全面系统运用WHO 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mily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WHO-FICs)的分类工具,提高康复治理和康复服务质量,其中ICF的应用尤为重要[7]。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健康服务,强化覆盖全人口的健康服务[8]。康复是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的健康服务连续体中[9],覆盖全人群的全生命周期。随着现代康复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要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完善现代康复服务体系,为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学校、家庭和社区提供多学科、跨领域的健康服务举措[10-11]。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医院绩效考核以及提高康复质量和安全性的病案首页编码要求[12],规范医学专科领域的绩效报告和统计标准。医疗机构康复服务的绩效评估和康复服务收费与支付管理有赖于康复病案首页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需要基于WHO-FICs 建立科学和标准的康复服务方案,涉及疾病、功能和干预的命名、术语、编码,这些均可用于病案报告、医疗相关统计以及康复服务收费与支付管理等领域。
本研究将WHO-FICs 系统应用于康复领域,旨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的发展,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强化康复服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并为康复绩效管理和统计提供标准化数据支撑。
运用WHO-FICs 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13],基于ICF“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14],在康复领域提出系统应用WHO-FICs 方案。该方案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功能和健康;在宏观层面,构建基于WHO 康复相关政策的康复政策理论架构;在中观层面,分析康复治理与管理的机制;在微观层面,建立基于WHO-FICs的康复标准化应用模式(图1)。
基于WHO-FICs 构建康复服务系统应用的宏观架构,包括分类理论架构和知识体系以及分类宏观应用架构。见表1。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是疾病诊断的分类标准[15],ICF 是功能评估和描述的分类标准[16-17],《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lthIntervention,ICHI)是健康干预的分类标准[18],目前WHO 已完成β-2版本的全球测试工作。三大健康分类的理论架构均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分别构建针对疾病诊断、功能评估和干预描述的知识管理系统、本体、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其中ICD-11 是疾病、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的表征系统,ICF 是功能和残疾知识的表征系统,ICHI是健康干预知识的表征系统。三大健康分类体系为健康服务的政策制定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顶层分类标准和知识管理体系,为康复服务治理和康复信息统计提供标准化工具,也为制定临床康复指南、构建标准化临床信息系统以及建立康复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支撑[19]。
图1 WHO-FICs在康复中系统应用的宏观、中观、微观架构
表1 WHO-FICs在康复中系统应用的宏观理论与政策架构
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提出,现代康复服务是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预防、治疗、康复到健康促进的全流程服务,主要针对传染性疾病、损伤、非传染性疾病、老龄化和残疾等展开服务[11,20]。康复服务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旨在保障功能最大化,降低有健康状况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功能障碍,其中健康状况是指疾病(急性或慢性)、异常、损伤或创伤。
康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康复服务是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手段,该目标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使用他们需要的高质量和有效的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和姑息健康服务,同时确保使用这些服务不会让使用者暴露在财政困境下[21]。
根据《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要求[9],康复服务要遵循以下4 大原则:①有助于提供全面的以人为本的保健;②贯穿整个保健服务连续体;③康复是全民健康覆盖的一部分,因此应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可及性和可负担性;④需要采取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来满足各类人群在不同地理区域获得不同范围和程度的康复服务需求,从而使全部有需求的人能够获得高质量并能负担得起的康复服务。
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相关政策指导意见,现阶段发展康复服务需要从健康服务体系的6 大要素入手,从而提升康复领域的领导力、治理能力以及筹资能力,培养康复人力资源,强化康复服务的体系建设与服务标准建设,在三级医疗体系中和社区服务中,提供高水平、全覆盖的康复服务。在康复服务的提供中,倡导使用现代生物工程和辅助技术,提高康复服务水平。要全面应用WHO-FICs 的健康信息标准,构建适宜康复发展的健康信息系统,实现有关康复服务的绩效评估和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应用WHO-FICs 体系与相关工具,促进康复服务的发展和标准化[22]。见表2。
WHO-FIC 网络提出了ICD-11、ICF 和ICHIβ-2 三大分类标准发展与应用的战略架构。ICD-11有标准化的疾病和损伤分类、命名规则、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是疾病诊断和统计的重要工具;ICF 有独立系统的功能分类、功能描述规则、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是功能描述和统计的重要工具;ICHIβ-2 有系统的健康干预分类、干预方法描述规则、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是干预编码、统计以及收费和支付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规范使用三大核心分类体系的命名方法和术语体系,是在康复中应用WHO-FICs 战略架构的重要基础。以ICF 为例,ICF 是功能分类,本体是功能,包括范畴有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ICF 各级功能类目有标准化的类目名称、类目编码、定义、包括术语、不包括术语、其他特指和未特指。
临床术语库的建设应该以WHO-FICs 分类术语为标准术语,增加同义词和近义词等,形成中国汉语言的临床术语词库;在康复中应用WHO-FICs 时,应依据其国际通用标准化战略架构完成各项康复服务与研究。见表3。
表2 康复服务的6大构成要素与WHO-FICs系统应用
表3 WHO-FICs战略架构及其在康复中的系统应用方案
3.1.1 “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
现代康复服务模式打破传统“损伤-残疾-残障”的单向因果模式,充分运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从患者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多领域综合考虑,将患者特定的健康状况与其功能状态、残疾情况和健康环境相联系,应用WHO-FICs分类体系,落实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康复服务模式,分析康复服务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3.1.2 以人为本
康复服务是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以人为中心,充分实现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功能潜力,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内容[23]。
3.1.3 功能导向
康复服务坚持以功能为核心的功能导向原则,不仅关注身体功能,更加重视全面提升活动和参与,包括学习和应用知识、一般任务与要求、交流、活动、自理、家庭活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主要生活领域以及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并且注意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功能的影响。
3.1.4 系统应用WHO-FICs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WHO-FICs 由ICD、ICF 和ICHI三大核心系统组成。康复服务模式应系统应用WHO-FICs 分类体系,借助统一的功能理论架构、术语和编码体系,进行康复治理与管理,构建康复服务应用体系和标准化康复服务方案。
康复服务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实施的。根据国际服务组织分类-康复2.0 版[24],康复服务情景主要由服务地点、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景3 个方面构成。康复服务的地点包括农村、城市和社区;服务设施除了医院外,还包括各级健康服务机构等;治疗方式包括住院、门诊、日间服务、家庭和社区服务、远程康复等。为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康复专业人员在不同的康复服务情景中,都要采用基于WHO-FICs的疾病诊断、功能描述与评定以及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方法,对康复服务的流程和质量进行管控。见表4。
在康复服务中联合应用WHO-FICs 分类标准,首先是运用ICHI编码、分类和相关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需求进行评定;然后运用基于ICF的术语、编码和相关工具,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定和说明;再运用基于ICD-11的疾病分类、编码和相关工具,进行疾病和损伤的诊断与分型;最后运用ICHI的干预方法进行医疗干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教育咨询等健康干预,并为康复服务的收费和支付管理提供标准工具。
表4 康复服务情景
图2 WHO-FICs康复系统应用体系
“ICHI评定-ICF功能-ICD-11疾病-ICHI康复干预”构成WHO-FICs系统应用体系(图2)。三大国际健康分类体系的系统应用,可以全面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并且为康复服务提供顶层的数据架构基础和标准[25-26]。
基于WHO-FICs 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构建康复服务标准化流程(图3)。
第一步,功能和需求评估与疾病诊断。①运用基于ICF 的评定量表,对康复服务对象的功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明确服务对象在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方面存在的障碍。②运用ICD-11对康复服务对象的疾病进行分类和编码,根据其健康状态和功能评估结果,确定疾病类型,并根据疾病损伤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的亚型。③针对功能评估和疾病诊断的结果,对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制定康复需求报告,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建议使用量表:ICF综合评估量表。
第二步,制定康复计划。①根据整体评估和功能筛查确定的功能障碍结果,确定康复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②将康复专业人员,包括在健康卫生系统中工作的所有服务人员,如医生、护士、理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听觉治疗师、假肢矫形师或医疗社会工作者等,与康复需求相匹配,选择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法。③康复治疗人员根据各自专业领域,设计契合康复服务对象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制定康复计划表和工作排班表,工作排班表要精确到具体治疗项目和具体治疗师。建议使用量表:基于ICF的工作计划分配表和日程安排表。
图3 基于WHO-FICs的康复服务标准化流程
第三步,康复干预。①康复治疗人员包括康复团队和团队协调人,按照康复计划中分配的任务,实施阶段性康复干预,包括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康复治疗、心理康复、健康管理、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联合提供综合康复干预。②干预过程中形成标准化的病案首页、电子病历和康复病案。建议使用量表:基于ICF的工作计划分配表和日程安排表。
第四步,康复结局评价。①运用基于ICF 的核心分类组合和综合评估量表,对康复服务的功能结局进行评价,参照康复前功能评估结果和康复目标,判断目标是否达成,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否有提升。②分析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为下一阶段的康复服务提供依据。建议使用量表:ICF综合评估量表和ICF核心分类组合。
在每个康复周期中,都应基于这4 个步骤,循环完成评定诊断、计划安排、康复干预和评价统计,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ICD-11 和《国际物理和康复医学会白皮书》[6],康复服务中涉及的主要疾病有28 大类,包括疾病、障碍、综合征、症状;体征、损伤、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以及传统医学病症等。ICD-11是依据疾病的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等特征,按照特定的分类规则,用字母和数字代码来表示的分类系统,并将疾病由代码表示,便于记录、分析、比较等。ICD-11是反映全球健康趋势和卫生统计的数据基础,也是临床疾病存储和表达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根据《国际物理和康复医学会白皮书》中康复涉及的18个主要疾病和症状,与ICD-11做了对应分析。见表5。
根据《国际物理和康复医学会白皮书》[6],康复服务涉及的主要功能障碍有7 类,涉及ICF 身体功能类目8 个,身体结构类目8 个,活动和参与类目9 个。见表6。
《欧洲物理和康复医学联盟白皮书》归纳了6种康复干预策略[27-29]:预防类、健康促进类、治疗类、康复类、支持类和姑息类,均与ICHI对应,便于对康复干预的方法进行标准化统计分析。见表7。在康复服务体系中,康复专业人员要针对不同康复对象不同的康复进程和康复目标,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和疾病损伤性质,结合患者康复需求,采用适宜的康复服务模式和手段[29],以提高康复覆盖率,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使患者功能状态最大化[30]。
在康复领域有很多康复评定工具可供选择,但在病案首页中,推荐应用基于WHO-FICs 的标准化功能评估工具,以便对康复的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和跨机构比较,实现康复机构绩效评估的标准化和国际可比性。根据WHO-FICs 推荐,适用于病案首页的功能评定工具主要有4种。见表8。
表5 康复服务涉及的主要疾病
表6 康复服务涉及的主要功能障碍
WHO 在颁布ICD-11 时,开发了3 种功能评定工具:WHO 残疾评定方案(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DAS 2.0)、WHO 示范残疾评估表简明版(Brief Model Disability Survey,MDS-B)和VB40通用功能领域(VB40 Generic Functioning Domains,VB40)。WHODAS 2.0 基于6 大活动领域,用于调查应用和制定标准;MDS-B基于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2 大项目,VB40 基于7 大活动领域,均可用于临床康复领域,并可用于病案首页的康复结局报告。
在ICF 颁布后,国际物理和康复医学会和WHOFICs 网络均提出很多基于ICF 的功能评定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CF 核心分类组合。根据不同临床需要,WHO-FICs 网络建立了多种标准化的核心分类组合,适用于病案首页的核心分类组合是ICF 核心分类组合通用版,适用于康复病案的是ICF 核心分类组合综合版和简明版。两者都基于ICF 的三大领域,包括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ICF 核心分类组合通用版适用于病案首页的整体功能评估和整体康复结局评估。ICF 核心分类组合综合版和简明版适用于针对不同疾病的功能障碍的评估,可以用于康复病案中患者功能障碍和康复需求评估、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实施干预方案、评估康复结局。
表7 康复服务涉及的干预策略
表8 基于WHO-FICs康复评定工具
康复医疗绩效管理和康复服务费用管理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的两大重要领域,WHO-FICs 的系统应用是实现康复医疗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相关医疗机构使用该工具实现康复服务收费和支付管理。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提出的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要求[31],到2020年,在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15项目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在“十四五”(2021-2025)期间,争取形成全国医疗保障标准清单。目前,疾病诊断编码统一使用ICD-10(国家临床版),手术和操作编码使用ICD-9-CM-3[32-33],康复干预也使用ICD-9-CM-3 中第18 章其他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中的类目进行编码。疾病和干预编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康复病案首页报告的质量、康复绩效管理和费用统计。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规则,以及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现行标准,结合医保业务工作要求,ICD 已经成为我国健康服务和保障部门开展病种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统计、服务收费与支付的重要工具[34]。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针对临床的病案首页规范格式[35],在《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中[32,36],对病案首页有关项目的填写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明确4 大主要内容:①明确对病案首页数据填写的原则性要求;②明确诊断名称等选择规范;③明确病案首页数据填写人员职责;④明确病案首页数据质控指标及评分标准。其中,与康复住院有关的是入院和出院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目前住院康复患者的康复疗效主要用该量表治疗前后测评结果对比来报告。
在疾病方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要求,病案首页的疾病编码已由ICD-10(国家临床版)转换到ICD-11[37],要求在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病案首页、医学名词术语等方面,系统应用ICD-11分类体系[38]。
在功能方面,为了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针对慢病、功能障碍以及残疾等方面的康复需求,要求增加功能指标。目前,我国病案首页暂时无功能指标,需要根据康复医疗要求,在病案首页中增加功能相关指标。可以增加ICD-11和基于ICF 的标准化功能评估量表用于康复结局的评估报告。
在干预方面,现行康复病案首页主要采用ICD-9-CM-3 进行编码。将来随着ICHI正式颁布与应用,康复干预编码也将过渡到ICHI。
标准化编码在病案首页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报告质量,推动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康复医疗与其他临床专科接轨,并形成全国康复绩效管理和康复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数据库,从而为新时代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化接轨提供支撑,实现“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的目标[32]。为完成临床医院和相关康复机构的绩效考核,提高康复质量和安全性,要规范医学专科领域的绩效报告和统计相关标准,从康复病案首页运用标准WHO-FICs 编码,尤其诊断和干预的编码标准化入手,提升康复质量和安全性。
现以脊髓损伤为例,从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干预三个领域,分别说明在康复领域如何运用WHO-FICs 进行疾病诊断、功能描述与评定,以及根据疾病和功能状态进行干预,并对疾病、功能和干预进行编码。这些都可体现在病案首页中,并可通过网络报告形式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和医疗保障局的系统,完成相关的临床报告(病案首页)、临床康复统计,以及服务收费和支付管理。见表9~表11。
表9 基于ICD-11疾病诊断及编码(以脊髓损伤为例)
针对临床脊髓损伤病例,在病案首页进行编码和康复报告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步骤。①疾病诊断:运用ICD-11 进行疾病诊断,将脊髓损伤分为6 种亚型:颈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胸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腰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骶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其他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以及未特指。运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分为5级:A、B、C、D、E。②功能描述和评定:运用脊髓损伤ICF 核心分类组合简明版进行功能描述和评定,包括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三大领域,分别有身体结构类目4 项,身体功能类目9 项,活动和参与类目13 项,以及环境因素9 项。③干预方法分类和编码:病案首页要求与康复相关的干预和服务收费与支付运用ICD-9-CM-3 第18 章其他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中的类目进行编码。干预编码可用于康复干预和收费与支付的相关统计,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中医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以及辅具技术服务6大方面。
表10 基于ICF功能描述、评定及编码(以脊髓损伤为例)
基于WHO-FICs 构建康复数据架构和标准,可以为建立康复大数据、完成康复统计奠定数据架构与标准[39]。国际上,基于ICF 建立了国际脊髓损伤数据标准,用于收集全球脊髓损伤数据。
WHO 也颁布了基于ICF 的残疾调查数据标准以及相关的数据采集工具MDS-R,该工具的使用可以建立标准化和全球可比较的功能和残疾数据。
WHO 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及其配套工具中,也颁布了基于ICF 的康复发展调查数据标准,用于评估康复发展状况,以制定康复规划。
在临床康复领域,基于WHO-FICs 的康复临床报告,可以形成全国性康复大数据库,完成功能相关的DRGs 统计和case-mix 统计,这些统计对于康复管理与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可以填补健康服务领域有关功能、残疾和康复服务数据的空白。根据WHO-FICs 标准报告的临床康复数据,涉及相关疾病、功能状况、干预方法、康复结局、康复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等,运用WHO-FICs 标准,可以对康复大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数据清洗与加工,从而实现标准化的功能相关的DRGs统计和case-mix统计[40]。
在康复领域中系统应用WHO-FICs 健康分类标准,可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构建康复宏观理论和政策架构,明确康复治理与管理的中观机制,提出康复微观应用模式。方案的系统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康复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改善康复服务的治理能力,提升康复覆盖率和康复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