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友
摘 要: 2018年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旨在整合国家所有救援力量,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充分发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用。目前县域救援力量主要是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和民兵组织,遇突发事件,消防救援属省垂直管理,地方调动不是很顺畅,基干民兵又听从于县武装部,调用也不是很方便。因此,引导和发展县域社会应急救援队伍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县域;社会救援队伍;现状及发展方向
前 言
自县应急部门成立以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国家救援力量的补充和辅助,踊跃参与森林防火、新冠疫情防控、防溺水宣传、洪涝灾害抢险等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形成国家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为构建县域应急救援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县域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现状及优势
经笔者多县区调研,目前县域一般注册有两支社会救援队伍,大致为曙光、蓝天应急救援队或红十字救援队,均属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抢险等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员较多,支出成本较低。社会救援队伍均由热爱公益事业的各类人员自发组建,每支队伍固定成员均在40人左右,登记在册的志愿者400余名。他们平时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班或自主创业经商,无需政府提供相关经费,完全靠自养自足,大大降低了人员较多情况下的支出成本。
二是队伍年轻,组成结构合理。登记在册的400余名志愿者,大部分均为男性退役军人,年龄均在25岁至40岁左右,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队伍年轻化、人员数量多、职业类型广,每支队伍固定40名成员合理化组合,使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组成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强。
三是经验丰富,救援专业齐全。作为退役军人的志愿者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机械、有的擅长驾驶、有的擅长绳索、有的擅长游泳等,救援专业齐全,服务领域宽,在应急联动任务中有效弥补了国家救援队伍普遍存在的力量不足、专业性单一等情况。
四是集结迅速,调度应急灵活。他们平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应急救援技能训练,救援队根据队员时间安排备勤,一旦接到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是人员遇险的消息,备勤人员随叫随到,能第一时间带上装备驰援现场,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县域应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县域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安徽省南部某县调研为例,该县处于长江下游南岸,国土面积大,境内南北长125千米,且北有圩区、南有山区,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洪涝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多。近年来,虽然该县社会救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队伍管理不明。目前社会救援队伍由县应急部门审核、民政部门注册,主管部门不明特别是隶属关系“条块不统一”,造成救援队伍职能地位和作用不突出,尤其是发展引领方向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二是经费装备不足。“救援完全是公益的,不收一分钱”,装备购置、日常办公、日常操练等经费大部分来自队员自筹,常常因经费不足、装备欠缺、救生队员的安全保险无法购买和救援后装备不能及时补充等问题运行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队伍的发展。
三是实战演练不多。由于场地、经费等诸多限制,在实际训练中,往往重视基本技能、体能训练科目,在技战术层面只是略知技战术方法,对于如何提高技战术水平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實战演练,导致救援队伍整体素养难以提高。
四是职业荣誉不强。当前县域社会救援体系还存在协作机制不够健全、队员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现行制度下,社会救援队伍执行救援任务,都是义务救援的,没有管理层面的规范性,而救援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生命财产损失是没有相应法律保护的,“靠着舍己为人的精神去救人是值得敬佩的,但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关保障措施要跟上。”
三、县域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下步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对符合条件的社会救援队伍指导建立临时党组织,建议组织部门每年安排若干名党员发展计划用于社会应急救援组织发展党员,不断壮大社会救援力量中的党员比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监督和保障作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建立孵化机制。按照“创新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场地,用于社会救援队伍搭建共享办公、技能培训、交流互动、文化展示等平台,制订社会救援队伍孵化培育工作标准和制度,积极为社会救援队伍在活动场地、办公设施、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每年安排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经费,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应急管理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定期邀请各领域应急救援专家授课培训,组织社会救援队伍成员参训,提高理论技能。鼓励社会救援队伍参与县域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和技能比武,与消防救援大队、基干民兵等“国家队”搭建多形式交流合作互动平台,提高社会救援队伍能力。
四是充实物资装备。县应急管理部门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添置符合县域救援特点的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允许社会救援队伍借用相关装备进行日常训练,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统筹协调使用各类救援物资装备。同时,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社会救援队伍物资装备补充,制定救援装备共享共用管理办法,通过分离救援装备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社会救援力量在日常训练、应急演练、事故灾害救援等活动中共享共用,不断提高应急装备使用效能,有效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五是谋划补助渠道。探索建立县域社会应急救援基金,鼓励公民、企业向社会救援队伍捐赠款物保障其从事公益救援事业,鼓励企业法人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内,本着资助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立场,开展赞助冠名等活动。鼓励企业、村、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购买社会救援力量应急服务,由社会救援队伍承担辖区内应急宣传、救援和自救技能培训等工作。
六是强化应急管理。积极探索社会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大队、110应急联动中心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及时将救援信息通报给有处置特长的社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处置时服从县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严格遵守有序救援、信息保密等相关规定,社会救援队伍日常参与处置的信息应及时向县应急指挥中心报备。
七是设置激励机制。通过设立见义勇为奖励等形式,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社会救援力量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和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参加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队伍应急救援能力;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各类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参与应急救援活动的先进社会救援力量个人和集体,引导全社会理解、关注、支持、参与社会救援工作,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结 语
据了解,社会救援队都因为共同的爱好相聚在一起,每次任务,队员们相互约定、自愿自费的履行着自己的义务,无偿服务、不求回报展开救援,志愿服务。我国社会救援力量具有资源丰富、贴近一线、组织灵活的优势,他们发展速度快、参与热情高、活动范围广、服务领域宽,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援力量的支持引导力度,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作为有益补充。在开展应急救援过程中,主动为其做好衔接沟通工作,给予救援队员身份认可和必要权限。
参考文献
[1] 刘安福;盛志喜;;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机制研究[J];山西档案;2009年02期
[2] 唐红丽;社会发展亟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