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健康背景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策略研究

2020-11-26 15:13吴婷艮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灌篮 2020年31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师体育

吴婷艮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一、引言

小学阶段教育从新课改实施以来,体育学科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各项教育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开展也变得越来越灵活,能够看出此次新课改给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提升机会和平台。但是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小学生的体质没办法做到实质性的落实,小学部分学校和老师还没有能够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课教学和训练的最终目的,一味注重课堂的娱乐性和对动作的认知,缺少必要的运动量,因此在教学与训练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地方,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分析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现状问题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通担忧,可以从已有案例得到呈现,1992年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少年生存能力对比情况来看,我国的少年生存能力远远比不上日本的少年,再一次提示了中国学生体质弱的现状。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从调研文章可以看出高校招生体检合格率2007年为10.17%,2008年为9.82%,很多学生会因身体与健康原因在选择专业时受限。我们的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与其它身体指标却持续下滑。高校的运动会取消5000米、3000米长跑项目,学校的升旗仪式学生会因站几分钟而晕倒,肥胖与“豆牙菜型”的学生以及近视的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征兵标准不断下降再次折射学生体质下降的悲哀,男性身高从162厘米降到160厘米,女生从160厘米降到158厘米。男女青年的眼裸眼视力不能低于4.6,左眼裸眼视力不能低于4.5。1989年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初三年男生1000米跑满分标准是3分15秒,女生800米跑满分标准是3分10秒,经过几次修订,初三年男生1000料满分调整为3分40秒,女生800米跑满分的标准为3分25 秒,再次反映出学生体质整体水平下降。从测量数据显示中国男孩平均身高矮于日本男孩2.54厘米,再次激起全民对青少年体质的关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体测结果显示,2011年参加报名参加考试的1200名考生中,进行了体质测试,体测结果无一人优秀,良好7.8%,及格28.7%,不及格63.5%。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惊现“吊瓶高考预备班,教室内灯火通明,每张课桌上都堆满书本,教育半空拉上铁丝挂着很多吊瓶,不少学生正在一边学习一边打吊瓶,整个社会对学生的体质更加担忧了。《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下半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家通过电子产品进行线上学习结果导致增加了11.7%,特别是小学生在半年时间内近视率增加了15.2%,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呈下降趋势。有33%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学生能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人数还达不到30%。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紧迫的“国家需要”。

三、分析目前影响和阻碍小学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因素

(一)体育教学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尽管目前新课改的各种理念已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实践,然而这依旧没有能够完全颠覆传统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在课堂内容设置方面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贯彻,老师依旧是主导力量,教学的重点放在共性知识的教学上,比如跑步和热身等等。其次,课堂上的体育项目安排过于单调乏味,内容形式单一,上课就是教师教,学生模仿很难提高课堂的运动量,学优生个体优势很难获得展现与发挥,学弱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一直都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则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起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例如在立定跳远课上,单纯的学习立定跳远动作,运动量远远不达标,如果在引导学习的时候加入辅助动作多次练习,在改变游戏环节,增加课堂相应的素质训练,如收腹跳、蹲起跳、蛙跳等素质练习,那么在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应的素质训练。

(二)小学学校体育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教学手段守旧

我们都知道当前小学生的应试压力大文化学习负担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方面,体育因为在考试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教学时间被大量的挪作他用,而且大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缺编严重,甚至少部分完小都无法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再加上兼职教师没有真正落实体育课堂教育与训练,比如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兼职体育教师只会组织简单热身活动,比如固定的徒手操后就采用放羊的模式让学生自由活动了!甚至长期让学生处于体育课上自习的状态,导致很多同学对体育课的认知就是自由活动和自习课,真正学习体育动作和身体素质训练,很少同学能够有效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此外,学期体育测评方面,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严格开展体育测试,没有将体育成绩体现到学生的总体成绩中,缺乏了有效的监督,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也就流于形式了。

(三)教师教学组织方法过于传统单一,缺乏技能学习和创新

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小学,因为各方面条件不足的限制和影响,如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购买上遇到的困难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只能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与器材进行,涉及没有场地与器材只能放弃教学。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古板,学生很难掌握到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技能,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方面提升的幅度不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效也就受到影响。导致有些被认为是简单的消耗时间,此现象的存在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激不起兴趣,学生上课随便应付,体育课堂没有体现趣味性,学生体质训练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四、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建议措施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体育教学与训练效果的关键

让师生关系更加的积极、健康、和谐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础,也是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体育学科、提升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爱上体育教学的内容,真正实现用心教学和用情上课。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予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及表扬,逐渐让体育课堂回归学生本位的模式,让体育教学训练的实效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生群体有着天生的好学和好胜的特点,越是刺激的体育活动,他们就越积极、越有兴趣。枯燥的体育训练,要在积极地竞争中体现。因此,教师要合理更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在体育课上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些的创新。具体来讲可以采取:挑战性学习、比赛型学习、奖惩机制学习等方法来开展体育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的接受相关知识技能,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被体育教师激发起来。

(1)正确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对体育课教学训练的正确认知

当今的社会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得到重用,体育作为“五育”之一往往被忽视,所以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才,目前需要体育教师好好利用现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利用时机向学生宣传体育学科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注重立足了解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行为与习惯,只有通过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才能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标,为锻炼出好的身体奠定基础。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健康教育思想。

(2)加强学生德育方面教育,强化战胜薄弱意志的心理方法

身体素质训练很辛苦,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吃苦的意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长时大量的体育训练的运动量对自己身体是一种考验,学生刚开始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学生主观意识上的阻碍因素,所以应当先改变思想,再从实际行动中去改变学生。在教学与训练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励法来从心理引导学生克服外界和自身的困难因素。教师多采用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并在练习中多保护与帮助学生,适当的鼓励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一味的批评只会使学生受挫,随之厌倦无法战胜自我内心薄弱的意志。

五、合理运用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作为小学体育考核评价,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应当切实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太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仅仅对学生的成绩、运动技能的掌握来评价。体育学科的科学评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体育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正常有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表现与体育项目的测试数据成绩,第二方面是小组评价,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由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第三方面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让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更加科学。

六、结语

小学生体育教学与训练成绩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存在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的特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并做到因材施教。通过适当改变教学方式,选择学生喜欢和有利的方式来引导,逐渐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清楚体育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从而真正热爱体育锻炼和爱上体育课。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师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