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山县衡山镇中心学校 汪甘霖
在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教学中,多以“观察——想象——写作”为模式链,这的确具有无懈可击的合理性,这也恰是学生写作的必经思路,即学生在无指导的情况下亦是按照此思路进行解题写话的,且对图画的观察和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客观的生活经历所限,因而有效性甚微。反之,以鼓励说、着手写、对比教为途径的模式则可真正契合写作之“表达”的本质。
在学生看图写话时,其大多是在观察、想象完毕之后直接进行书写表达。由于学生思维尚未成型,导致书写结果的无序与混乱,写作的价值则亦随之降低。而口头之“说”是一种相较于书写而言没有任何成本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训练方式,其可促进学生表达思维的初步成型,为之后的书写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充分呵护学生旺盛的表达欲,并鼓励其说、倾听其说“完整”。
例如:在一道看图写话题下共有三幅图:一只小兔和田地里的大南瓜、这只小兔和骑着自行车的熊猫、小兔滚动南瓜到了家。学生对此图含义的诠释各有不同,因为各自的生活经历与想象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如:小兔遇见了一个大南瓜,小熊骑着自行车也来抢南瓜,小兔不让,自己快速将南瓜滚回了家;又如,小兔看见了一个大南瓜很想吃,但这是小熊的田地,于是它便在小熊骑着自行车回来时碰瓷,让小熊以南瓜作为赔偿等。此皆非图之主旨,但教师不可去否定而强调正确的“小兔子搬不动南瓜,小熊自行车车轮的滚动给了它灵感,便将南瓜滚回了家”的答案,因为“意外”的解读来源于学生客观而薄弱的理解能力,亦彰显其新奇的创造力。教学重点应置于对学生如何表达其个性化的观察与想象结果之上,即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图示内容的看法,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建构。如对于“碰瓷”一说,则有“小兔看见了”“想一想”“于是”“后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显示说者思维渐趋有序,而为之后写作环节进一步理清奠定了基础。
继“说”的思维得到初步锻炼之后,则到了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将思维进行澄清与落实的环节,亦是看图写话与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中心过程。但在此环节,教师应允许学生以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与词,以使其不成为思维表达的阻碍,确保思维的顺利延展,且对于表达不当之处,应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明确特定语言文字的含义与运用方法。
例如:在上述“小兔与南瓜”的图中,对于“小兔与小熊抢南瓜”一说,学生是这样表达的:“小兔看见了一个大南瓜”“小熊来了”“两人争论不休”“小兔将南瓜滚回家”。学生的语言有一定思维逻辑和框架,接着,我让学生着手进行书写。在书写过程中,学生能大致把控住书写方向,并自主对思维进行再次梳理。但对于能够使表达更生动形象的文学性因素,由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所以需要教师承担起指导的责任。如一位同学根据第一幅图写道:“小兔心想:‘可不能让别人把南瓜拿了去’。可是正想着,小熊却骑着自行车出现在了眼前。”对此,我指导学生可以在“小兔心想”处加上小兔的动作和表情等,如“它将食指含在嘴里,眼睛滴溜溜地转动,心想……”如此,对于图景的刻画便更为形象,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将逐步得到提升。
在传统的看图写话教学模式下,大部分老师会将点评视野局限在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写作之上,很少让不同学生的解读有互相联系的机会,这使学生永远被限制在自己惯有的写作方式中,而无法通过新的解读启迪、突破、拓展与提升自己的思维。因此,在“鼓励说”与“着手写”之后,教师还应添加“对比教”的环节。
例如:为保证文本论述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我们还是以上述“小兔与南瓜”的图景为例。在学生书写完成之后,我从中挑选出几个具有对比性的文本,让学生在对比中体悟图景中的看待方式、想象方式与语言表达方式等。如“小兔碰瓷”说与“小兔小熊抢瓜”说的创作者在听到“车轮启迪”说时,就收获了另一种思维,并且体会到“车轮启迪”说的合情合理。再如当“小兔心想”的创作者遇到“它将食指含在嘴里,眼睛滴溜溜地转动,心想……”时,则会感知到自己书写的粗糙,从而学会更细致、深入的书写方式。这样一来,看图写话对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提升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实现。
看图写话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教学单元,它是写作教学的第一个阶段,需要以学生写作思维的锻炼作为前提,上述“三部曲”有效打开了学生写话思路,丰富了学生想象,提升了学生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