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萌萌 赵莉君 崔文明 谢新华
关键词:课堂思政;食品专业;育德功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大学生尚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時他们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仍需加以正确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鲜明特色,是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的显著标志。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落实,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专业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并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同时,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实施课程思政,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而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由于高校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日益复杂,高校在进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也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选择能够让学生接受的与时俱进的方式来进行这一教育工作。专业课程虽然不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同样具有育人功能,能影响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高校80%是专业教师,因此,应当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思想意识,以专业课程作为依托,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作为主线,专业课程教师作为主导,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把专业课堂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教师应不断端正从教思想,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在教学中时刻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所教授课程教学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专业教学。作为教师,要具备让学生敬重的学问与品行,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用高尚的师表形象去感染学生,发挥教师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专业课程基础理论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讲,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首先树立好协同育人、整体育人、发展育人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和生成性思维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弄清“干什么”,找准“怎么干”,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专业育人特点、符合认知科学要求、使思政工作落地见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找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切入点。
另外,在做好课程教学工作之余,专业课教师应该持续就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及深入思考,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参与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展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时俱进;同时,积极帮助食品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明确企业当下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在丰富自己研究经历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将科研中取得的成果、体会、感受,包括研究的思路、理论、方法、失败与成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意识,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
二、发挥专业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
高校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由此可见,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因此,可以说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但这个结合要有一个勘探、发掘、冶炼、加工的过程。“课程思政”的构建不仅是一种课程理念,更是一种课程实践,它对于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突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意义重大。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在于顶层设计,即要以系统化的思维,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教师们要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放大思政工作的鲜活性,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课程的开发设计还要从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进行系统设计,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通过体验式思考,实现理性认知、情感共鸣与行为认同。
如,公共营养与社区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意识,可通过学生向社区群众宣传国家的营养政策及营养知识,包括“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等,在宣传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的使命感、对于食品专业的热爱感以及能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在食品化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设计相关案例,加强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以科学辩证的观点看待食品添加剂,明白食品加工中离不开添加剂,但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结合引发群众恐慌与不信任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例如,奶粉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事件、面粉中的漂白剂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强调这些都属于违法事件,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事件的危害及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专业素质。
专业课程评价则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在期末考试侧重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课程中提问、互动、小测验等进行过程性评价、以項目设计等手段为支撑进行探究式评价。如,公共营养与社区指导课程营养调查表的编制,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特殊人群营养的指导等项目设计,并结合国内及国际上近年来发生的公共营养事件及国家相应的应对举措,包括区域性和聚集性的营养素缺乏、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公共营养膳食指导的建立发布项目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传递最新的学科发展信息,提升课堂学习的深度,强化课程难度与挑战度,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发挥专业课程的“主战场”作用。
三、发挥专业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将知识、技能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思政的鲜活性要放大;在教学方式上,思政的灵活性要增强。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食品专业教师应时刻跟随学科研究进展,及时更新教案及教学方式,杜绝教案一成不变,善于发现思想与现实的联系和对应点,把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以项目式教学方法为主导,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在食品化学的教学中,列举为什么食用油最开始是黄色、清亮的,而使用过之后颜色加深,同时变得粘稠;为什么土豆削皮之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色,放入水中则能避免褐变的产生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使同学们尊重科学,在科学的领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将课程中涉及到的部分理论结合我国历史上就有的相关技术或者研发的产品,如,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用腌渍的方法增长食物的保藏期,酱油与醋的酿制等,引申突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荣耀及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点燃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火花。在课堂中用具有价值引领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日常课堂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如,在营养学、公共营养与社区指导等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国家卫健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包括患者、医务工作者、普通健康成人等不同人群所提供的膳食指南有何不同,营养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的摄入量,并联系各人群特点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结合他们健康状况讨论为何定制这样的膳食指南,使同学们更好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在结合新冠肺炎分析公共营养学特点时,结合国家制定的疫情防控标准、身边社区人员的具体举措及无私奉献精神,对比国外抗疫举措,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针对抗疫英雄张文宏教授对于早上喝粥等类似具有争议性的言论知识点召开分组讨论会,发表各自专业见解,使学生明辨是非,学会以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针对某一特殊食品案例,如国内前些年流行的猴菇饼干,日本近年流行的黑蒜、纳豆等产品,组织学生分组以类似辩论赛的形式从专业角度探讨这些食品的加工方式、安全性、营养健康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服务、创新协作意识,合理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针对食品基础知识中涉及到物质之间关系及在代谢中所起的作用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创作表演小品,如,维生素D与钙之间的关系与代谢作用,水分的组成,钙与磷在骨骼中的作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这三大功能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每一个分子的不可或缺,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及热门影视作品片段进行举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鼓励同学们积极探讨,在生活中勇于实践,使理论不再抽象而是更加具体。通过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开启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专业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教书育人、育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创新性革新与进步。通过专业课程教师的自身带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恰当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跟进,相信专业课程的课堂在育德育人的舞台上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相融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