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2020-11-25 09:22刘丽娜王伟
商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刘丽娜 王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的认知中和行动、构建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设计 学生主体 情境 自主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课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阵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除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外,心理健康素质至关重要。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一方面,他们追求独立,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容易体验到种种困惑与烦忧。他们不喜欢家长和老师的唠叨与说教,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课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将心理课变为思想政治教育课。

以亲情主题为例,在进行《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我认真研究教材、学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深入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材,时间安排为四个课时。我的设计理念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心理健康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心理课的课堂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体验在这里生成,感悟在这里自然形成。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灵的成长。(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感恩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庭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滋润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爱,培养感恩意识。(三)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畅所欲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觉中扭动情感琴弦,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对象是中职学校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父母的沟通方法、教育方法有了自已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从而引起了他们交往中的很多问题,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逆反,抵触老师说教,需要老师怀有一颗“同理心”,真正与他们在一起。教学内容方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是本课的重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本次课程学习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知道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二)能力目标: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方式,能有效、积极地与父母交流,能与父母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尊重、关心父母。本次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心理学的共情技术、绘画技术、音樂疗法、模仿法和团体活动技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体验,端正学生认识,开发学生潜能。设计思路:课前,通过应用软件通讯伎术提前发布课前任务,提高学生认知自我和信息处理能力;课中,利用音频、视频、图片、PPT等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东西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行动力;课后,将学习内容与体验内化于心,落实为实践性活动,从而实现由“知”、“意”向“行”的改变,真正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入法、探究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体验学习法、认知行为法等。

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带动学生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歌曲:《刚好遇见你》:我们唱着时间的歌,才懂得相互拥抱到底是为了什么,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通过音乐进行导人,假设情境,弓!导学生思考:“相遇是一场缘”,那么我们今生与父母有缘相遇,一起陪伴走过了十六七年的旅程,你还记得人生旅途中留下了哪些和父母在一起的足迹呢?

环节二:课堂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组,第二步,小组内交——第三步,鼓励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教师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环节三:体验活动,请学生将A4纸按要求折成九格,在规定时间内分别画出妈妈(或爸爸)为你做的九件事和你为妈妈(或爸爸)做的事,告诉学生尽量不使用文学,而是用图画表现事例,画的好坏不重要。接下来,请学生说说自已画中的故事,特别是父母最令你感动的事,以及你最令父母欣慰的事,教师要注意倾听,共情,引导、控制活动进行。

环节四:自我剖析,许多青少年嘴上常挂着一句话“父母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能理解我们,也不了解现在的孩子”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你理解父母吗?你又了解他们多少?请你依次回答下面的问题,看自已有几道题答不上来,回答上来的答案,事后询问父母是否正确。你对父母了解吗?做完题后,你是什么感受?这个环节中,最好用白板或投影展示设计好的问题:1.父母的生日。2.父母最爱看的电视节目。3.父母最爱吃的水果。4.父母的爱好。5.父母最高兴的事。6.父母最担心的事。7.父母是怎样认识的。8.父母童年的一些主要经历,列出几条。9.父母童年时玩过什么样的玩具。10.父母童年时喜欢过年吗?原因是什么?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答题反省自已是不是对父母比较了解,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父母感恩的心情,另一方面学着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设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同于其他科目,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其心理素质,在活动设计方面,与传统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应该更着重于学生的体会和实践。心理课教师除了需要具有专业的心理知识、掌握一定心理辅导技术外,更要学会备课,特别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爱上心理课,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成为学生发展路上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发展心理健康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