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君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疾病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征,该疾病具有高发性、难治性、终生性以及多并发症等特点,长期的高血糖可累及全身器官和组织,引起肾脏、心脏、血管、眼部和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衰减和衰竭。近年来糖尿病血瘀理论受到临床的关注,不少文献报道了活血化瘀法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本院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了活血化瘀治疗的理论,且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25±15.3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7±3.21)年。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03±14.5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3±2.58)年。2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经其审批同意后实施。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和检查,符合《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2]中相关诊断标准:①患者伴有多尿、多食、多饮以及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等症状;②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能配合相关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严重器质性损害者;②1型糖尿病患者;③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活血化瘀疗法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方的方药组成:黄芪30 g,丹参20 g,太子参15 g,生地黄15 g,当归15 g,麦冬12 g,五味子10 g,桃仁10 g,枳壳10 g,白芍10 g,红花5 g,川芎10 g,三七粉10 g,水蛭粉10 g。随症加减:四肢麻木者辅以地龙15 g,木瓜10 g。头晕、视物模糊者,辅以枸杞子15 g,菊花10 g,白蒺藜10 g。气郁胸胁者辅以柴胡10 g。将上述诸药加清水一并煎煮,留取药汤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连续治疗7 d为一个疗程[3-5]。
1.4.2 观察指标分别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积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6]。
1.4.3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2]的相关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到6%以下,空腹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在6%~7%,空腹血糖降至8.5 mmol/L以下。无效:经治疗,未达上述标准或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血糖水平治疗前,2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例,
2.3 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液学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比 (例,
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的范畴,中医学在较早时候就认识到血瘀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灵枢·五变》有言:“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积蓄……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一书有曰:“病者如热状……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此言详细描述了瘀血消渴的证候特点,也就是现代医药理论的多饮一症[7-9]。
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由阴虚血滞或气虚血瘀或二者兼有导致血液瘀滞,脾气失运,湿气内留,蕴积为痰,脾气虚弱,建运失权,精微积蓄为浊,痰浊混合,滞留于脉络中,日久沉积于脉络壁,导致管壁增厚,脉络阻闭,变症丛生。从现代医学来讲,这便是长期高糖导致的微小血管病变,引发各种并发症。从血瘀理论入手,本研究选择活血化瘀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活血化瘀方中丹参、红花、赤芍、水蛭等药有扩张微血管,进而促进局部供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川芎、丹参、红花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述诸药共奏活血化瘀,降浊化痰,改善血液循环之功。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提示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在郑焕才等[10]的研究中,采取活血化瘀通络汤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采用活血化瘀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