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万里
(江苏省泰兴市城东实验学校 江苏 泰兴 225400)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锻炼。[1]是在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仅是一味的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对象,尤为注重教师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而自主学习的目的则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思考、去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课堂预习环节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2]课前预习环节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讲解什么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此,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的培养与锻炼,以便于后期在课堂中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其中,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手段就是基于学生预习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其核心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学习,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锻炼和养成。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课前导学方案的设计,怎样吸引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讲学情境应该如何引入。如,在情境引进时候可以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一个蛋糕可以分为甲同学和乙同学两人,每个人可以分多少蛋糕?5个蛋糕粉给12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呢?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推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学习得到正确答案,分数就是分子分母相除的结果,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有利益与对问题的解决。数学课堂中学生对于导学案中有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相互至今进行讨论,或者教师给予提升。在课前导学部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提前一步的预习和认识,这样可以在课堂中更加容易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教育中也不例外。而且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展开与实施。[3]对于初中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必备的学习技能和素养,同时又是突显学生主体精神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着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自主学习放在核心位置。而且,如今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主旋律,教师不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迎合好这样的规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多方位的展开教学和积极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在诸多教育创新手段中,微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其中一个有着关键性的方案。教师可以在微课的基础上设计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与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活跃氛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性和主动性,以此为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坚持的平台。同时,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候,要注意其中的重点问题和教学目标,以此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根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以设计微视频的形式,运用漫画形式更加直观并且采用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说明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以及特点,在介绍概念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作为例子,如:生活实际中,马路上的斑马线,第一条和第二条是平行的,第二条和第三条是平行的,那么第三条和第一条也是平行的。这样更加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且由此引入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采取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对本节课讲解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本节课要讲解的重点知识。在观看视频中,教师可以相应的给学生题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视频中找到答案,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在观看结束以后,教师引导性的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如:通过观看微视频我们可以知道AB∥CD,CD∥EF,除了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平衡关系,我们还可以知道哪一些呢?此时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或者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问题讨论。这样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而言积极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漫画形式的微视频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活跃氛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微课堂积极引进数学教学课堂中,是以一种有效的创新手段和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一些仅是片面的认识数学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解和背诵,只需要记住相关的公式和一些解题的技巧,就可以在数学学习中畅通无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于简单的对公式的记忆,更多的是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和固定方法以外通过大量实践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操作的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也相应的需要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规律,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我们在教学初中数学课本中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时,在对于该内容教学时,如果仅是教师一味的直接告知学生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时,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里,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该情况而言,教师可以次安全有效手段,比如: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合作操作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结合若干小组,然后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纸张,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分别再用直尺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是多少,然后根据自己测量的结果,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探究三角形的这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实际操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于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有效的营造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可以有效的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情景式的教学,将实际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课堂中,对于数学问题的讲解,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作为背景以此展开数学知识的引导。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中相对比较为吃力的函数内容时,由于学生对与理解问题的思维还未成熟,对于问题考虑有所欠缺。像二元一次函数图像中,对于该公式中的ax 2 +bx+c=0函数的对称轴如何得来?开口防线该如何判定?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仔细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对于自己的问题提出疑问,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或者请教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兴趣和数学水平作为参考,利用同学与同学之间或者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发展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能力的培养,并且本着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为引领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增加课堂的高效性。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多了解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以及各方面的情况,并结合数学教材,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促进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进而使得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人,提高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