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萍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安溪 362400)
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认知不够成熟,对学习没有足够的稳定性,容易受到课堂之外其他事物的影响。学习上易分心的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就会很片面,容易存在某方面的误差,这对学生今后知识的掌握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数学知识本就是环环相扣的,需要十分注意错误的纠正。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问题,就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处在一个正在成长的时期,在对知识的接受、处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那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个题型,就让学生尝试解答;有的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解答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会批评学生的做法,责备学生不认真;也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的错误之处后给予指导,之后当作全班学生的反面教材,告诫学生不要再出错。这样的做法难免会打击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而且,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还处在发展时期,这样做容易让学生从小对数学产生抗拒心理,降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造成严重打击,产生不良影响。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会出现错误,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转化为宝贵的学习经验。数学课是一环套一环的学科,每个阶段的知识需要牢牢掌握,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自信。
数学是一门离不开逻辑思考的学科,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需要有严谨的思维。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够成熟,逻辑思维简单,思考数学问题时往往采取一些简单表面的方式,缺乏细致思索,这就容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学生出现的错误。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当学生的思维陷入瓶颈,有错误出现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在讲如何计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兔笼里有3只白兔子,灰兔子是白兔子的4倍,一天夜里,狼叼走了3只灰兔子,那么现在笼子里有几只灰兔子?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稍后请学生回答。学生进行了有序讨论以后,争相报出自己小组的答案。有的学生回答:“3只”,有的学生回答:“还有9只灰兔子。”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并请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回答3只灰兔子的学生说自己的运算公式是:3×4-3,后面的4减去3等于1,3乘以1还是3。这时,回答是9只灰兔子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运算公式:我的也是3×4-3,不过我先算的是3乘以4等于12,然后12减去3等于9。根据学生的不同解释,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9,询问认为答案是3的学生为什么会这么算呢?这些学生认为在加减乘除中,加减在前,乘除在后,所以才这么算的。之后教师告诉学生遇到加减乘除混合计算时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以这样的思维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学会反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混合运算。
给学生上数学课时,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单一,对某些计算知识缺少扩展迁移,容易出现错误。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知错误,改正错误思维模式,引领学生学会数学思维迁移,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凑十法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7+8等于多少?让学生通过之前学会的方法尝试计算。有的学生算出是15,有个别学生算出答案是14。教师让算出14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方法。这个学生开始用手指进行计算,并说:“8给7借3是10,那就是10、11、12、13、14。”教师没有取笑学生,反而鼓励学生:你很棒,能想到给7凑个整数,之后鼓励学生并告诉他:但是,你后面已经把7凑成了10,之后的算法就有问题了,虽然是用手指算的,但还是不正确。然后,教师把这个学生的方式展示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讲讲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讲解正确的做法。这样一来,学生对凑十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上也会有更广阔的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求知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的出现有利于个人成长,更好地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年龄小,在数学学习中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面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合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纠正问题,不要重复犯一些低级错误。小学阶段的数学都是重基础的,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因此在学习上更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严谨扎实的态度,这样在以后进入中学或者在生活中使用时都会方便很多。
例如,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学生会很容易搞混各单位之间是添零还是减零,做题时很容易出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有针对性的演练,让学生了解单位换算时的添零一定要慎重,是大化小还是小化大,都要看仔细。对于数学中的这种敏感问题,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在错误中悟出真知,更加严谨地学习[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用苛责的目光对待学生,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改正,克服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告诉学生出现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改正错误,认识错误,这样才能让这个错误发挥价值,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错误,利用好这些错误资源,以学生的视角不断分析缘由,合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学习数学,以便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