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 减轻课业负担—从教师角度探讨学生“减负”

2020-11-25 19:44:12杨孟丹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减负当堂布置

杨孟丹

(山东省聊城大学文学院 山东省冠县冠星小学,山东冠县 252500)

引 言

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而减负的关键在于学校,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学记》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就告诉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善学与不善学之间的差距正是教师教学方法、策略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这样使自己既能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不必背负过重的“课业包袱”。

一、更新教育理念,践行生本教育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21世纪,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独特、完整、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生理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生本教育就是一种以生命为本、关注人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最早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着眼于学生内在的兴趣与需要,为学生设计教学,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生本教育的最大特点;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退居其次,为引导者谋篇布局[1]。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像以前一样存在不满与抱怨情绪,对着学生吼“你们要给我学会这,学会那……”而是用心考量学生的心理能力、认知水平与情感需要,了解学生的起点,明确学生的终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例如,《母亲的恩情》一课浅显易懂的语言下饱含深情,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稍弱,不易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艰辛时,教师可调暗室内灯光,从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出发,让学生模拟油灯下缝补衣服的动作。学生一听模仿立刻欢呼雀跃,一双双眼睛透着欣喜。随着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学生渐觉辛苦,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母亲的深情与不易,触动了自己的心灵。这样的课堂灵动起来,充满人文光辉,学生也乐于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建构开放课堂,灵活布置作业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在短短40分钟内,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师导生学,学习固定在封闭、狭窄的教室内,即使有充分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始终停留在课堂时段,而不能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动手做,去实践,去读活书,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我校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前就布置了动手操作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找材料摆三角形,看看什么情况下可以摆成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学生很乐意做这种作业,并在微信群上发照片与教师沟通。课堂上的气氛更是活跃,学生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展示给大家,大家学得心服口服。

同样,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完全可以舍弃枯燥无味、机械式抄写的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设置新颖的作业类型,注重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个性化。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教师执教一年级下册《一分钟》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课下通过实践测试一分钟自己能写多少字,能做多少事情,从而体会一分钟的可贵;二年级下册《雪孩子》课后的作业,可以是选择阅读同一主题的绘本故事或者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数学学科上,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作息时间表。这样,学生在充满生机、新颖独特、丰富多彩的作业中,会真正地以崭新的面貌走进课堂,走进学习生活,使学习效果快速提升。

三、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巩固提升

不少教师疑惑,以生为本,构建开放的课堂,是不是意味着放弃对基础知识必要的练习与巩固?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的学习都要遵循“练习律”,只有必要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可是,大部分教师往往喜欢将练习放到课下,且以各种各样重复的作业形式出现,就会出现一节语文课结束了,教师布置抄写文中词语五遍或者两遍课文等情况。有的教师也在疑惑,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融于实践,融于生活,让学生去体悟、思考,那些灵活性、开放性、有针对性的作业学生固然喜欢,但怎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呢?所以,对教师来说,把眼光聚焦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当堂学习、当堂巩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合理开发运用教学资源,精心研究教材,充分预设课堂情境,巧妙引导启发,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重要的是,教师应在每节课上留出3~5分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练习,进行当堂检测。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准确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并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做到“课课清”“堂堂清”[1]。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学习目标,比较容易主动地融入课堂,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知识,教师通过检测也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加以了解,尝试分层布置作业,仅是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需要课下继续练习。举个当堂解决问题的简单例子,教师在一年级识、写字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书写指导,自主识字,教师可在课堂中,其他时间组织听写。通过听写发现,学生在写个别字时存在细节上的不足,要当堂纠正。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的“爬”字,学生很容易将左半部分“爪”字第三笔竖写为竖提并加点成“瓜”。教师发现后,就可当堂再次示范书写,及时纠正,利用口诀“用爪爬行”巩固生字识记,避免学生将错误带出课堂。分层作业布置方面,将班里每个学生的强项、薄弱项进行统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避免“一刀切”。

结 语

教师作为学生与学习之间的纽带与桥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减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践行生本教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建构开放课堂,灵活布置作业,让学生乐学、善学;通过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巩固提升,在课堂内达成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直接为学生卸下沉重的课业包袱,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生活,学会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抱着书本埋头啃书,缺少愉悦、轻松的学习体验。当然,课程设置、教育评价体系、家长态度、社会氛围等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课业情况,需要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衡量。但不论如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理应在学生“减负”的道路上,通过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出努力,真正让学生“减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

猜你喜欢
减负当堂布置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2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5:08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