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人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对等①

2020-11-25 18:03李圆圆韦览恩
现代英语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用途英语翻译语言

李圆圆 韦览恩

一、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复合型外语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拥有“语言媒介+学科”背景的人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专门用途英语领域。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英语语言领域的分支学科,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领域相关的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应用于成人英语学习领域。国内许多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都在大力推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财经英语等,同属功能性语言的范畴。 然而专门用途英语涵盖的范围广,在词汇、句法及文体结构与通用英语的差异较大,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大相径庭,翻译时要求既要熟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语言特点,又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否对等。文章以开放教育课程《商务英语》《管理英语》为例,拟从以下几方面对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对等进行探讨。

二、 文化信息对等在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而在所有对等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源语的文化意义很可能被形式掩藏,阻碍文化的有效交流。 英国著名翻译家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也提出了“语意翻译”与“交际翻译”法,强调了翻译信息内容的对等性和产生的效果。译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设法使这些文化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最终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文化信息对等在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要求相对较高,以商务英语为例,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活动的盈利性要求翻译的过程要处理好跨文化交流之间的差异,最大化地实现原文所要传递的商业功能。 处理好信息对等,一方面表达了对交流对象的尊重,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影响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商务活动提升效率,用精准的语言助力谈判的完成。总而言之,在所有的对等中,语意信息对等是风格信息对等和文化信息对等的前提,而要准确地做到文化信息对等,除了要掌握专业的语言知识外,对交流双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必不可少。

三、 影响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映射在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一向重礼仪,待人接物推崇自谦、礼让,因此在中文中常用“鄙人”指代自己,而将对方敬称为“阁下”;自己的住处用“寒舍”来形容,对方的住处则称为“府上”;自己的意见、作品称为“拙见”“拙作”,对方的意见、作品称为“高见”“大作”。 翻译时如果一味追求符合说话人的语气,表达出说话人的谦卑,那么只会令对方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此外,西方国家也有一些客气的表达,例如用“Dear Sir/Madame”表示敬称,直译过来是“亲爱的先生/女士”,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表达习惯不符,更不适合用在语言风格严肃、庄重的管理英语或商务英语中,翻译成“尊敬的先生/女士”更符合表述语境。 再如“coffee table”,在汉语里翻译成茶几,而在英美文化中指咖啡桌,因为中国人习惯饮茶,而在西方国家喝咖啡是主流。 饮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同一事物有两种不同的翻译。

(二)颜色和数字的差异

颜色是一种感官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词语非常丰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所处的社会文化。 在中国,经常可见许多商品的商标或建筑以颜色或数字来命名,例如“红橡树”“蓝月亮”“白象”等。 如果按字面进行直译便是Red Oak, Blue Moon, White Elephant,从文化信息对等的层面来看却不是很妥当。 因为在西方,特别是英美文化中,红色意味着流血,危险;蓝色有“忧郁”之意,“blue moon”在英文中指的是“不可能或稀有的时期或事情”;而“White Elephant”作为习语特指“大而无用的东西”。 数字本是一种计算符号,但不同的民族文化赋予了数字特殊的含义。 中国人偏爱8、6 和9,喜欢偶数,好事成双,而忌讳4。 国内常见的品牌如“三枪”“999”“双喜”等,若要翻译成外文,直译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在乍得(非洲中北部国家),“三”这样的奇数是消极的意思。 在西方人的观念中,7 是吉利的数字,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而忌讳13。 此外,2、6 也是不受欢迎的数字。 因此常见的英文品牌有“7-eleven(连锁店)(美国)”“seven-up(七喜)”“Mild Seven”(西方的一种香烟)。 如果将与外宾谈判或会面的日期定在2、6、13 日,对方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进而影响双方后续的交流与合作。

(三)历史、生存环境的差异

英国是岛国,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因此英语中有很多与水和船有关的表达,而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对应的习语,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主要依靠土地农作物生存。 在形容花钱不节制、大手大脚时,英语里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在汉语里则说“挥金如土”。 在中国,四季中最好的季节是春天,然而对于位于西半球的英国而言,夏季才是宜人的季节,含有“美好”“可爱”“温和”的寓意。

从以上例证可知,受不同的文化历程和历史文明影响,东西方文化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可能不尽相同。商务英语、管理英语中经常涉及各种涉外业务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 翻译中要做到完全的文化信息等值是不现实的,但是相对的对等是可以实现的。翻译既然是人为实现的两种语言间的“代码转换”,那么其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文化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消失,但是译者如果能灵活应变,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应的合乎当地文化的表达,在语义对等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风格对等和文化对等,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四、 专门用途英语中文化信息等值的实现路径

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既要遵循翻译一般的规律,又自带一些特殊性。 它更强调实用和严谨,对翻译的艺术予以弱化。 针对不同的翻译对象,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管理文案、商业文本、合同的翻译与广告、创意等的翻译就截然不同。 前者侧重信息的准确性及严谨性,而后者更注重翻译信息传达的效果及源语语言风格的保存。

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直译和意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下的焦点。 其实二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互补和相互联系的。 如果直译能够准确传达出源语想表达的隐性文化信息时,便用直译,若不能则用意译。

(一)直译

中外文化中当人们对事物的感情或经历有相似之处时,会有一些文化层面相似的表达,可以采用直译,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 例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与“熟能生巧”,“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与“趁热打铁”,“blue print”与“蓝图”。 很多商标品牌的翻译也采取了直译,如英国汽车lotus,直译成“莲花”,带有美好的联想和寓意:莲花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来形容其高洁、脱俗的品质。Apple 直译为“苹果”,其甜美的形象深得人心。 德国的大众汽车,是由“volkswagen”直译而来,“volks”在德语中是“人民”的意思,“wagen”指“汽车”,全名是“人民的汽车”,即“大众”,既忠实原意又容易博得人们的好感。

(二)意译

意译指受文化因素影响,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将原语的形象更换成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语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 例如“Head & Shoulders”,直译是“头和肩”,曾经音译为“海德仙度丝”,既冗长又指代不明,后汉译为“海飞丝”,形象顿时变得生动优美起来,将产品的优势和特点都展现出来。 “龙”这一意象在中国是“权威、力量、吉祥” 的象征,然而在西方神话中,“dragon”指邪恶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 因此出口外贸的儿童服装品牌“快乐龙”不可直译为“happy dragon”,而应该根据行销地区消费者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意译。 此外,有些概念在译文文化中不存在,例如英语中“Achilles' 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大多数人可能不知所云,而译出它的文化背景下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的弱点”更恰当。 此外,意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褒贬义色彩,不可随意对应。 例如,翻译“雨后春笋”时,用“like mushrooms”这一看似对应的表达是不合适的。 因为前者是形容事物的生命力很旺盛,大量涌现;而“mushroom”在英语中除了形容生长迅速,还有消亡迅速的意思。

(三)音译

科技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单词,这些新词汇无论是用直译还是意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这时可以考虑采用音译法。 例如“Vamin”“pedel”等药品名,在我国医学领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只能采用音译的方法,可译为“凡命”“派达益”。 再如“safeguard”一词直译意思为“保卫”,很难让人联想到它其实是一种洗浴用品,而通过音译为“舒肤佳”,不仅在音位上保持了与原文的对等,在意义上也与产品“令人皮肤舒适”的特点关联。

五、 结语

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 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涉及多学科,语言风格严谨、简洁、正式,翻译时应在遵循语意对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风格对等和文化对等。 正如奈达所言:“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译者须做好充分的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储备,理清跨文化交流中的重难点,结合专业知识,准确传达译文信息并关注读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语用和交际效果。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翻译语言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语言是刀
椰子的大用途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用途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