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2020-11-25 16:05梁丽霞
名师在线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笔者

梁丽霞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广东广州 510280)

引 言

随着文化多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刻不容缓。然而,就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存在偏差有关。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家国情怀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分享几点教学心得。

一、家国情怀的概述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将国家、家庭和个人连接起来成为整体的一种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是对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人民、国家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1]。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其基本内涵包括仁爱之情、共同体意识和家国同构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情感,对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均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

现在的小学生,其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家国情怀堪忧,具体表现为缺乏“大家”观念,过于关注“小我”,价值取向不明;了解的传统文化比较少,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愿意亲近社会,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意融入社会,难以适应社会等[2]。

二、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奠定家国情怀教育的基础

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离不开丰富课程资源的支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上有关家国情怀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奠定资源基础。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追求学生理解并记住教材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行动取决于思想,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这一点。具体来说,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一项必须落实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每次备课工作中,都应深入研究教材,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目标,对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熟悉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3]。

例如,在讲解“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艰辛努力,人们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和国家的强大有关。又如,在讲解“为父母分担”这个单元的知识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述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进而拓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家国情怀是一种情感,仅仅通过口头说教很难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情感,教师应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口头上告诉学生祖国有多好,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应让学生站在“获益者”或“体验者”的角度去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即联系实际生活事例、场景等展开家国情怀教育。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熟悉的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另一方面,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唤醒学生的情感,从而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我家门前新事多”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某个社区旧貌和新貌的照片、视频,让学生通过新旧对比直观地看到社区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导学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新发现,然后将学生的发现归纳为三类:一类是新环境,包括建筑、设施;一类是新生活,包括出行、购物、娱乐、学习;一类是新风尚,包括文化生活、环保。接着,笔者展示“光塔街云台里15 分钟生活圈”的视频,视频中,原本又脏又旧的街道焕然一新,古老的街道建了很多新的牌坊,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旅游,原本脏乱破旧的老街散发出新的活力。借着视频,笔者告诉学生:“在最近全国幸福城市评比中,广州位列前十。”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其家国情怀也被充分唤醒[5]。此时,笔者告诉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正是因为国家大力发展,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广州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这种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与社会、个人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刻的、有着丰富内涵的情感,而小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很难理解这种情感。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方面,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可以营造轻松的、民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加上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使学生的思维、视野在观点碰撞的过程中得到拓宽。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实际,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我家门前新事多”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个探究任务:“我家门前的新事,不光有基础设施方面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生活变化的故事,然后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由小组代表汇报。”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生活故事,分享社区调查结果。有的学生回答:“今年过年,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以前凹凸不平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我坐在车上,再也不会左摇右摆了。而且村子也大变样了,家家户户门前都停着小轿车……”有的学生回答:“以前买东西我们要走出门,现在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就尽享便利。”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汇报,然后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总结:“城区旧貌换新颜,人民生活奔小康;垃圾分类生态好,科技创新进社区;医保社保惠民生,社区活动真丰富,男女老少乐哈哈。”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讨论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源,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表明,这些变化的根源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民生保驾护航。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最后,笔者给学生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视频,在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生看完视频,都陷入了沉思,笔者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也要积极投入城市建设、服务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生感同身受,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师生、生生互动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了有效培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推崇。教师应从根本上重视这一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这些方法、措施能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笔者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老师,别走……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少女情怀总是诗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