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品质德育的四个结合

2020-11-25 12:38王军文
名师在线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品质家校建构

高品质德育是“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育高品质学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德育创新发展的价值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笔者认为,建构高品质德育本质上就是要引导和激发学生本体的自我教育,使其在自习自得的自我教育中实现自理、自励、自适和自成。为此,笔者提出建构以高品质德育为价值指向的自我教育应当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这也是建构高品质德育的有效路径。

一、知行结合

知行结合是高品质德育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必然路径。德育不是简单的灌输,但对未成年人而言,德育也不能缺少灌输,关键要将德育的灌输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目的和效果,这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向学生提出了“每日四问”:我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笔者秉承陶行知先生知行结合的德育理念,在全校广泛、持续地开展以“进校六问”和“离校六思”为基本内容的知行结合教育。

“进校六问”包括:(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2)我为今天的学习做好准备了吗?(3)我今天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4)我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5)我今天准备学会哪些知识?(6)我今天将在哪方面进步一点点?“离校六思”是指:(1)我是否达成了今天的目标?(2)我今天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3)我今天学到了些什么?(4)我今天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5)我今天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6)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笔者以浸润的方式,以每天大屏播、每周晨会提、每周班会思、每周周记写等形式,将“六问”“六思”的知行结合要求具体化为诸如“三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举放物品轻轻)“三即”(进校即安、入室即静、落座即学)等常规管理的具体要求,并列入《文津学生手册》《文津学生成长记录册》,目的是将传统的“他知—自行”的知行结合教育创新升级为“他知—自知—自行”的自我教育。其实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在新时代,德育面临诸多变化和挑战,如何使知行结合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具有实效性?从这个点辐射开来,知行结合强调的是自知,落脚在自行,突出的是达成和养成自理的认知与行为水准,这也是养成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远近结合

这里的远近是就目标类型而言的。理论和实践均充分证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离不开目标引领的,因为未成年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决定了目标在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远,就是学生在特定学段学习后所期望达到的愿景目标;所谓近,就是当前特定阶段所期望实现的具体目标。源自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管理法是以绩效结果为评价导向和价值追求的管理方法。

从德育“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笔者认为区别于企业的目标管理,德育的目标管理本质是从主体到主体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归旨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文津中学的德育目标管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秉持“平民本色,优质发展”的育人理念而逐步成型、成熟的德育管理方法,所要实现的是学生在目标引领下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引导学生发展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德育目标管理法已成为文津中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育人基本方法。

我们参照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戴明循环”方法,依据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循环反复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的步骤,形成德育目标管理思路:依据人手一册的《文津学生成长记录册》,建构以“成长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目标管理体系,形成“制订—比对—评价—反思—再订”的系统化的目标管理模式。“制订”就是将成长发展目标按学段、学年、学期设定远中近不同的阶段目标,目标制订的标准是“跳一跳够得到”,遵循和依据的是“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比对”就是对照目标看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是运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教师、家长、同伴等多维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是引导学生主体的自我控制,实现自我激励的目的和效果。“再订”是在前四个环节基础上制订新的发展目标,是自我激励的升华。这样的目标管理既遵循了目标管理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又彰显、突出了以自我教育促进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思想。

三、身心结合

心育是德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德育的核心地带,更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但德育范畴的心育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心育从教育对象发展成长的心理需求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主体心理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优化心理素养,调适调优心理状态,促进主体内外平衡、身心和谐的良性健康发展为目的,实现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意志品质、素养能力的自适、自在与有机融合。笔者始终坚定地认为,德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才会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所以笔者十分注重学生主体心理素养的培育。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受所处环境、家庭教育水平、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心智发育不够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由此形成的自卑、自懦、焦虑等心理失衡、行为失衡现象不在少数;三是由于网络社交的影响与缺乏认知判断、自律自护意识薄弱等导致的厌学、弃学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现象问题既与先期家庭心育缺失有关,也与后期学校心育不足、不重视有关。

针对这些短板现象与盲点问题,笔者提出了“三安心育”的德育新路径。“三安心育”致力于调适、调优学生的心理素养与品质,遵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着力建设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态,引导学生在不断强化的自我教育中逐步实现自身品格的提升。

其中,“安静教育”是指在明确校园公共环境要求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共同营造稳定、平和、安静的学习氛围为努力目标的自我约束行为。“安定教育”是指以“少闲言、少闲行、少闲思”为改变指向,以“预学好、听课好、作业好”的“新三好生”为努力目标的自我塑造。“安心教育”是指以建设积极的学习情态,保持内在的安静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心境,培育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以及适合自我发展、班级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发展的心理品质。

我们通过设计分年级、分阶段的体现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班会、晨会、校会等常规教育活动,以考评与奖励为手段,在集体教育、主题教育和体验教育中逐步落实“三安心育”的目标要求,使“三安心育”有理论支撑、有实践载体、有操作路径、有评价标准。“三安心育”所建构的心育教育的实施路径是从自我约束到自我塑造再到自我陶冶的循环提升过程,突出的是心理品质和素养品格不断提升,强化的是自我教育的核心力量。

四、内外结合

这里所指的内外结合,特指德育中的家校合力、家校共育。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或者说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德育是不完整的,更遑论高品质的德育了。所以,在以家校合力、家校共育为主要特征的学校德育中,内外结合既是建构高品质德育的前提,也是建构高品质德育的原则,其价值指向是以家校合力合作实现教育目标在学生主体的自建自成。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既有聚合性又有离散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把握好内外结合的原则,力求使家校合力合作教育的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笔者的经验是着力引导家长做好“三个融入”。

(1)融入学校教育要求。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学校很多的教育要求家长必须知晓和落实,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与技术,而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教育委员会是家长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载体。融入的标志就是理解、明了和落实学校的教育要求,形成家校合理共育的氛围,达成学校德育的目标。文津中学有一整套家校共育的载体,如《学生成长记录册》《家校联系簿》《学生自我教育手册》《学生目标责任书》等就是将学校的教育要求融入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范畴,以形成教育合力。

(2)融入教育关键节点。学校教育过程是由若干教育节点组成的,引导家长融入教育节点就是融入教育过程,包括假期节点、节日节点、教学节点、活动节点等。比如,节日假期是形成未成年学生网络交往问题的高危期,除发告家长书,对学生进行先期干预教育外,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3)融入教育常态项目。学校常年开展的诸如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教师师德师风考评活动、进家庭访家长活动等。有了家长的融入、配合与支持,教育项目的内涵、品质与效果就能得到新的丰富和提升,反之则会受到削弱。比如,“进家庭访家长”这一教育项目就能体现内外结合的重要性的。学校设计周详、组织有力、实施到位,家长就会全力配合支持,文津中学每年的“进家庭访家长”活动都能获得家长的好评。记录文津中学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所形成的家访手记《心灯点点》已连续出刊十三年,成为文津中学家校内外结合、合力共育的有力佐证。

高品质德育的内涵外延是丰富的,其创新发展的潜力空间是巨大的,其创新突破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的,但实现高品质德育的核心是亘古不变的,即引导、激发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在自习自得的自我教育中实现自理、自励、自适和自成,而建立在这个理念基础上的德育才是高品质的德育。

猜你喜欢
高品质家校建构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高品质住宅空间的建筑设计元素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既要高品质,也要接地气——上海歌剧院发布2018年演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