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华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有很多关于法治的内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几乎就是法治专册。课堂上,教师要力求使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更加通俗易懂,努力探索融合授课内容多样化、授课语言特色化、授课方法个性化、授课方式形象化、教学氛围互动化的课堂艺术化教学模式。教师要依据情感主线开展教育活动,备课时利用互联网增加新鲜内容和感人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感人肺腑;通过多媒体一体机,把比较抽象、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融入情感教育,运用歌曲、漫画、图像、诗歌、视频资料、巧妙的板书设计,以营造真实、具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感动学生的心灵,使法治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让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教师要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有关法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方法,运用网络等新兴传媒开展普法学习,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深入领悟法治文化教学内涵,进而找准学校法治文化教学方向。除此之外,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还应深入学习探讨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的关系,找到法治课堂教学促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平时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研究,进而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文化建设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一节课的前锋当然是导入。开课伊始,巧妙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催化剂,使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来。例如,教师可以编写有关法治的儿歌,因其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很受学生喜爱。法治故事更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再没有比故事更感兴趣的了。除此之外,有关法治的有趣猜谜、传奇童话、美妙寓言、优美歌曲、惊心动魄的时事,再加上新奇绝妙、精彩纷呈的导语,定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新课讲解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应运用悦人的亮点激发学生兴趣,否则课堂就会和不能打动观众的电影一样最终失去观众,学生会对教师所做的一切视而不见。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可见动手操作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颜色、实物、动作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因此,我们应多多设计实践操作情境,如有关法治的新闻发布会、机会面对面、实物卡片、演示实验、小品表演、接龙比赛等,真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升华。另外,以案释法,以现场真人真事说法,可以达到感动人心、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也可通过艺术作品、漫画及习俗书画等形式展现法治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学习由灌输向渗透、单一向多样、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1]。
科技的发展促使教学手段不断多元化,教师通过图文、动画、色彩、音响等,可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觉,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潜能。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到成功的愉悦,学到法治的知识,更能悟出做人的道理。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个人特长和学校教学设备的情况,笔者运用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运用计时器,使合作探究更具时效性;使用蒙层技术,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运用这些新型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法治知识具体化,枯燥的法治理论更显生动性,使乏味的知识也变得有趣。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可对题目做进一步的延伸,使它的教育作用更加突出,这有利于学生对法治知识的串联、综合、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具体运用以下方法来展开教学。
第一,教师形象演示。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设情景、小竞赛等活动形式获取法治知识,尽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三,师生合作讨论。教师应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科学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困惑,而且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课堂小结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凸显课堂传授的知识,建立内容体系,使课堂更具动态化、层次性和新颖性。科学、艺术的课堂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逐渐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
视听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印象,所以应多多策划一些出人意料的板书设计。例如,将一节课的法治内容熔炼成一个字,用彩笔或卡片形成或演变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课外开展“法治在心间”“我的家庭学法小故事”等主题的征文及演讲比赛和交通文明百米画廊创作、上路交通“执法”实践、青少年法治故事征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法治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着力将普法与文化有机结合,积极运用法治文艺形式开展法治学习,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平台和作品,凸显法治文化的亮点特色。将用法优秀征文、青少年法治故事、法治小记者演讲比赛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作品编辑成册,为深化普法工作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通过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开展各种法治实践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团团坐,大家来学法”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理解法律,从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重点时机,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认真构思教学方案,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学方式,使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做到寓教于乐。继续加强法治文化教学探索与研究,建设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法治元素相融合、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教育,努力创作一批有影响的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知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法治学习活动中,体验法治知识和法治思想带来的安全感,共同享受新时代法治文明带来的身心愉悦,在自主快乐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法治意识。使学生人人争做法治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营造者,共同建设我们和谐美满的法治社会。
通过法治课堂艺术化的教学探索,笔者切身感受到法治教育只有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方向转化,才能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文化性、生动性、感召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