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情境的小学数学“激趣”策略探究

2020-11-25 07:00:11
名师在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激趣创设小学生

王 维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教育局,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小学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找到能够时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激趣”策略的探究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是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对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也负有巨大的责任。基于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激趣”策略,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达到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在“激趣”策略的引导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持续激发,所有的厌学、自卑等负面情绪都会被消除,相应地,给小学生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度、自信的性格等,同时高度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其和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切实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断探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应该使用怎样的小学数学“激趣”策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关心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快乐茁壮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激趣”策略的有效实施就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即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会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时间都以自己为中心,单方面给学生“灌输”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最终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都不高。小学生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大多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学习数学知识,把学习数学当成负担,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极其低效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实施科学的小学数学“激趣”策略,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时,依然可以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教师通过“激趣”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教学情境实施小学数学的“激趣”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知识的更替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小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激趣”策略的作用下,小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以培养,面对所有未知的知识会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正面学习态度,这样的学习态度也会被小学生带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为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应积极主动探究“激趣”策略,重视对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2]。

二、教学情境下的小学数学“激趣”策略

(一)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激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思考时,往往是通过某些形象、生动的具体事物进行思考的,所以小学教学往往需要以一些形象、有趣的动作和事物为媒介,帮助其认知和思考。基于小学生这样的思维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实施有效的“激趣”策略,引导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粉笔、糖果等具体的物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用趣味性的语言配合动作演示,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具象化的物品、动作等媒介进行自主思考,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3]。

(二)通过创设数学探究性情境进行“激趣”

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如此才能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水平去创设数学探究性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会讲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去创设数学探究性情境,进而实现“激趣”的目的。教师可先运用一些物品和动作进行演示,为小学生解释数学加减法的内在关系,然后让学生脱离这些演示进行加减法的探究,达到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兴致勃勃地去主动探究数学知识间的规律和联系,不仅实现了对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实现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进行“激趣”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激趣”的目的,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其兴趣爱好展开的“激趣”策略才是最有效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明白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很难产生抵抗力,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点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愉快而轻松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近期在学生群体中比较流行的元素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创设出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让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人生道理糅合到故事中,让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进行“数的乘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西游记》元素、数字乘法和尊敬师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趣而简单的小故事。故事中可以讲述“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一片桃林,孙悟空摘桃子给他们吃”的事件,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注意配合有趣的动作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及时抛出引导性的问题:“孙悟空打算给师傅和师兄弟们每人摘2颗桃子,那么他一共要摘几颗桃子呢?”“摘回来的桃子先给谁吃,为什么呢?”然后改变故事情境中出现的数字,达到反复练习的目的,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大大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四)通过创设数学操作性情境进行“激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要求小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坐直、认真听讲,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天性,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更不要谈激发其学习兴趣了。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通过创设数学操作性情境进行“激趣”,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起来,让他们去动手操作演示数学问题,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都参与到操作性情境中,在高昂的学习兴致下进行数学操作,从而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4]。

(五)通过创设数学生活情境进行“激趣”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去创设数学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事物,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引入生活实例,还可以设置数学生活实践课程、数学生活场景表演等形式。这些都可以让小学生切身接触到数学生活情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 语

总而言之,基于教学情境实施“激趣”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极大的意义。小学生在“激趣”策略下,实现了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将来的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5]。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激趣”为中心进行教学创新探究,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宜学、更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激趣创设小学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29:57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0:48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