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莹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江苏宿迁 223800)
在提倡一专多能、素质全面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兼具绘画技能与教学智慧。在研究了诸多艺术元素间的关系,探究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后,笔者尝试给绘画插上音乐的翅膀,借助音乐元素的魅力,打造优质美术课堂,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重在探讨绘画艺术与音乐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在完善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融入了音乐元素的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学生在听、画、想、乐中净化了心灵,提高了对美的鉴赏能力[1]。
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都是艺术性的体验学科,在课堂教学及组织形态上都具备体验性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汲取艺术营养。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而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音乐和美术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工具,其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为学生创造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有力尝试。
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以意美为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唤醒人们的心灵,很多抑郁症患者就医时,医生都希望他们能培养某种艺术爱好,通过艺术的熏陶,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术教师经常会说:“画面要有节奏感”“素描有三大面和五大调”。节奏与调子是音乐中的专有名词。画面的节奏就像文章的详略、音乐的舒缓一样。缺少了节奏的画面,就缺少了主次,失去了灵魂,很难打动观者。几乎所有刚会走路的幼儿,一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还会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换舞姿。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旋律优美、节奏和谐的乐曲,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旋律表现出的宁静祥和、宏伟磅礴、变幻莫测……同样可以用色彩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听音乐画感受”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了几段音乐——雄壮的进行曲、活泼的圆舞曲、欢快的叙事曲、悠然的摇篮曲。这些乐曲或激昂,或舒缓,或情悦,或湍急……每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感受选择画笔,画出粗细曲直不同的点、线和抽象的符号。每幅画面都不相同,但都那么生动、美丽。学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面对自己的画作,徜徉在成功的喜悦里。在这样的融合教学中,学生明白了音符所表达的意境,并可以用线条、色彩对其进行描绘,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和探索新知的欲望[2]。
音乐家能够从凡·高、毕加索的画中得到不少启发,美术家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正是二者这种天然的联系,我们才有可能穿越某一种艺术形式,走进另一片艺术天地。美术课堂融入音乐犹如给绘画作品配上“画外音”,画作仿佛生出天使的翅膀,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达到音形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改变了美术课堂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丰富的点线,增强了抽象的音乐语言的感染力。作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音乐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作画时,适当地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更能激发灵感,使创作更加轻松愉悦。美术与音乐的融合可以拓展学生对不同艺术的综合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艺术元素,将音乐之美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如在教学“鸟和家禽”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介绍各种鸟的短片,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感受,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形成明晰的审美意象。美术课堂融合音乐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欣赏名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作品时,配以同时期的音乐,让学生穿越时空,追寻大师的感受。再如,当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时,利用舒缓的背景音乐,放松学生心灵,使其能够安静地思考,大胆地放飞想象,手随心动。
美术线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情感,正如音乐有自己的情绪一样。水平线条可以使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延伸、舒展的效果,可以用来表现《牧歌》一类较平缓的乐曲;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左右移动,显示高度,可以用来表现《命运交响曲》一类的乐曲;弧线可以使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可以用来描绘一些反复出现的旋律,如《小星星变奏曲》。在听音乐时,学生用跳跃的音符、流淌的旋律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绪起伏。
古人认为,音画相通。在抽象的绘画中,点、线、面、明暗、色调等视觉要素会使人产生类似于欣赏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某种或欢快或激昂,或抑郁或迷殇的感官情绪。
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属于听觉艺术,具有抽象性和流动性。美术课堂融入音乐元素,让绘画艺术冲破技术的樊篱,使学生放飞心灵,获得精神的自由[3]。爱因斯坦曾说:“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事儿我都会一事无成。”“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例如,在教学“感受音乐”一课时,笔者先通过韵律操活跃课堂氛围,引出课题,然后播放用架子鼓、小提琴与古筝演奏的音乐,让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用大小不一的点、起伏变化较大的折线很好地体现出架子鼓的节奏感;用温柔的波浪线、蜗形线表示舒缓柔和的轻音乐。随着音乐的转换,画面也发生了改变,在训练了学生眼、手、耳、脑协调并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与想象能力。随后,笔者分别展示了三幅作品:轻松欢快的作品、忧伤凄美的作品和热情激昂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色调给人不同的感受,学生可以总结:蓝色、紫色、棕色可以表达忧郁悲伤的旋律;青色、粉色、淡紫色可以表达优雅梦幻的乐曲。美国画家惠德勒有许多画作就直接用音乐术语和素材命名。《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将音乐有效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声形并茂中欣赏美、创造美。美术是凝固的空间艺术,音乐是流淌的时间艺术。二者灵活巧妙地相互融合、共生共赢,不但可以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共鸣,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性和心智。
在课堂教学中,美术和音乐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力和表现力。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静止的音乐。美术是音乐的又一形式再现,音乐则使美术作品得到升华。音乐走进美术课堂,不仅实现了视听的完美结合,还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二者的和谐统一,为美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